高校聲樂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11-17 02:51:08
導語:高校聲樂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聲樂教學體系是十分復雜的體系,所包含的內容量更大,難度更高,深度更深。學生個人的審美,是幫助其鑒賞音樂魅力的基本因素。所以,為了培養更多的音樂專業人才,應當更加重視對學生視聽審美的培養。但是,當前許多教師對于學生的視聽審美培養依然存在部分錯誤認知,因此需要展開進一步分析,明確教學方向。
一、視聽審美培養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所謂視聽審美,是個體對于視聽作品(包括音樂、影像等)的鑒賞能力。對于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視聽審美是決定學習成果的最基本要素。簡而言之,如果學生不具備最基本的視聽審美,那么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便不會對歌曲魅力有深入的理解,為此,必須要對學生的視聽審美培養提起重視,才能達成教學目標。視聽審美需要以學習個體的獨立、自主意識為基礎,是獨立針對視聽作品展開評鑒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對所學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為了達成音樂教學目標,視聽審美的培養是一個必要環節。為了養成學生的獨立審美,教師要從學生的審美基礎入手展開審美教育,讓學生不斷積累鑒賞的經驗,才能理解歌曲的魅力,感受到不同歌曲類型、感受到不同作者音樂創作的獨特之處。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教學概況來說,許多教師依然不能強化學生的視聽審美,這說明當前的教學體系依然存在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地進行思考,才能夠得出實際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質量,確保學生的音樂素養真正得到提升。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視聽審美培養的誤區所在
(一)審美教育思想傾向極端。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視聽審美培養普遍存在較為極端的認知。一方面,部分教師剝奪了學生擁有獨立審美的權利,只是形式化的跟著主旋律走,只用固定的曲目,以這樣的方式所培養出的審美無法算作學生的獨立審美。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師無條件地迎合學生所謂的審美,迎合所謂的時代風潮,卻忽視了學生音樂鑒賞經驗的積累,學生能夠接觸到的音樂類型有限,審美也自然會受到局限,這并不代表學生的審美原本便是如此。兩種極端都不利于引導學生,教師只有擺脫這種極端思想,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審美,并非過度干預,而是需要豐富學生的經驗,讓學生認識到更多歌曲類型、更多風格、更多曲目,這樣才能逐漸明確自身的風格。[1](二)教師對視聽審美的重視不足。審美的養成并不是隨意的,教師要首先提起重視,給予更大程度的關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審美培養相關的內容,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審美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但是,當前的許多教師依然將教學重點集中于技術能力的強化上,而非對于學生審美的培養。教師不夠重視,學生也自然不會對自身的審美引起重視,隨波逐流的情況更為常見。(三)與生活脫離。審美的養成是一個長久的、滲透性的過程,非一日之功,需要長久持續,才能產生更加明確的影響,讓學生的審美得到逐漸明確。因為我們在見聞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明確自己感興趣的曲目或是風格。但是,當前的教師考慮到教學壓力,并不會真正對生活化的教學引起重視,這樣很難讓學生對審美的養成引起重視,在生活中也不會養成鑒賞的習慣。(四)與就業背景脫離。就業是高校學生未來的必然選擇,對于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鑒于未來學生的就業對口方向越發傾向多樣化,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時要考慮到就業背景,才能真正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但是,當前的許多教師對于教學的認知普遍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校內,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并不關注,這不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視聽審美培養的策略分析
(一)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所以,不可置身事外。但與此同時,教師也是與學生存在差異的獨立個體。在培養學生審美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審美,就必須要首先明確審美培養的“度”。教師是不可強制學生思想的,所以,教師對于任何音樂都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絕對是低俗的或是高雅的,因為人的審美各有不同,這是無法忽視的事實。教師必須要意識到并且充分尊重這樣的事實。在學習或是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都要注重了解學生的想法、看法,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對于學生的不同看法,教師要秉持支持、尊重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學生更主動地表達,教師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觀念,才能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個人地位必須要得到明確體現,才能夠讓學生擺脫被動局面,開始摸索自身的審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意識到跟隨所謂的風潮,未必代表學生的審美便是如此,很多學生并不能明確自己的審美,所以便會選擇跟從當前風潮,將當前流傳最廣泛的歌曲認為是自己的喜好。這并不是獨立的審美。以上曾談及,一個人的視聽審美,給予其獨立的、自主的意志,但是學生的思想受到誤導,認為流行的便是美的、好的,這便很容易出現跟風的情況。這種審美并不是學生真正的審美,而是在受到輿論引導后所導致的審美偏差。所以,教師需要一定程度引導學生,這并不是強制,而是要讓學生不斷累積認知經驗,鑒賞、學習不同類型、不同作者的曲目,了解的多,審美才會逐漸明確。[2](二)重視審美教育。學生的視聽審美決定著其學習音樂的態度與成果,審美是一個人音樂熱情的體現,一個視聽審美不夠明確的人,對于音樂學習也必然沒有興趣,很難得到理想的學習成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對審美培養引起重視,將視聽審美培養相關的內容更多融入課堂,包括視聽賞析、音樂見解辯論等環節,都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師培養學生審美的目標才能達成。(三)滲透生活。一個人的審美養成過程,是日積月累產生的結果,而不是在校內學習的有限時間內通過課本中的部分內容便能夠養成的。教師意識到這一點,必須要更加重視審美教育在生活中的滲透,例如,在課下可以給學生布置賞析的任務,可以讓學生通過在生活中的不斷賞析,每個月形成一張當月推薦榜單,將近來所聽的樂曲羅列出來,并且列出這些曲目當中自身認為最優秀的曲目,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針對榜單的曲目進行共享,針對自身感興趣的曲目,要說出自身所感受到的亮點。通過積累與交流,學生的審美自然會逐漸明確,而不是僅僅在課上的有限時間去完成賞析,這樣是無法保證審美養成的。(四)聯系就業。每個高等院校的學生,未來都要入社會的不同崗位工作,發揮出自身的不同社會職能,而音樂相關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呈現出多樣性特征,包括教學領域、影視領域、音樂藝術領域等,都有學生可選的崗位。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審美傾向,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就業傾向開展視聽審美教育,迎合學生的就業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根據未來的就業需求去明確自身審美。[3]
四、結語
高校階段的聲樂教學對于音樂相關專業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視聽審美決定著學生的聲樂學習成果。為了讓學生對于自身的審美進行明確,文章當中對于視聽審美培養的要點進行了探究,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借鑒參考,為未來的教學質量提升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徐潛.高校聲樂教學中視聽審美教學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1):143-144.
[2]張萌.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0):161,163.沈陽醫學院
作者:閆慶賓 單位:鄭州科技學院
- 上一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創新型教學模式研究
- 下一篇:高中英語支架式教學方法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