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13 08:04:39

導語: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改革論文

1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2010年7月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是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改革才能向前進行。所以,一定要切實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促進其專業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大學英語教師承擔了非英語專業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應用技能培養的任務,因此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全國的大學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著學歷層次偏低、知識結構單一、青年教師偏多、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同時還面臨著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內容簡單重復、科研意識薄弱、深造培訓機會少、職稱晉升難度大等發展困境。大多數的大學教師為英語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后僅進行短期的崗前培訓,就走向教師崗位,每周承擔12-16個課時的教學,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工作,很難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更沒有時間和機會來進修深造以提升自我。再加上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有近90%的為女教師,她們工作后都面臨著結婚生子照顧家庭等各因素的影響從而在評審職稱晉升上節奏緩慢,很多教師甚至是直接放棄晉升高級職稱。這表明,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處在改革風口浪尖上的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

2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內涵與目標定位

威迪恩(Wideen,M)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僅是自身的成長過程,更受到外界的影響和促進,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五層含義:

(1)對教師進行培訓,改善其教學方法;

(2)學校要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教師應深入了解和認同自己的職業;

(4)教師專業發展是促進和提升學校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

(5)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是一種手段,也是所要達到的目的,應從各方面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李秉德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與探索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多方面、多領域的發展,并且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因此,為順利實現大學英語改革的目標,滿足國家高等教育發展及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為培養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應從以下三方面確立合理的發展目標。

2.1注重思想水平的提高,確立教書育人的教學理念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指教師的思想和教學態度。大學英語教師大多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如果教師忽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僅把教學當成職業,只是為了換取每月的報酬,就會出現對教學不認真鉆研,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品德修養是大學英語教師成長的重要基礎。它不僅為專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也是從事專業教育的基本條件。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大學英語教學更需要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的教學理念。教師的基本職責不光是對學生講授道理,傳授知識,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語言交際的能力,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形式與學生需求緊密結合,為國家培養出出更多具有較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2.2注重業務能力的提高,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作為一位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英美國家的文學、宗教、風土人情等相關文化知識,還必須具備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觀念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技術與課堂語言教學,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自身的業務能力。提升學歷層次,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又一重要目標。擴招使得入職的大學英語教師數量激增,有部分教師甚至是本科畢業后接受短期的崗前培訓,就走向教師崗位,而進入到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的英語專業博士幾乎是鳳毛麟角,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師的學歷層次整體偏低。因此,教師應主動提升自身的學歷水平,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并積極參加各類學術講座、短期的外語教學研討班以及暑期學術研討會來才充實和更新自己的學識。學校更應該為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和全面的在職培訓規劃,有條件的可以送教師出國培訓進修,這樣教師才能積累在英語國家的實際經驗和生活素材,從而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背景知識,促進其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同時,在具體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還應注重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法,要懂得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和課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一個始終貫穿于教師職業發展的教師教育系統工程。

2.3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培養科教合一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而且還要具備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信息時代,具備很強的科研意識和吃苦的科研精神,也是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進行科研,反過來用科研指導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蒲信c教學的關系從來都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然而,大學英語教師的科研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如各類研究生的比例不均衡、學歷層次低、缺少科研組織者和學術帶頭人、科研環境欠佳、科研時間少、跨學科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等,這都嚴重的影響和限制了教師的科研水平。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觀察法、問卷法、統計法、案例分析等,在平常教學中積累學生的考試、作業本和教學日記等得天獨厚的科研素材,積極開展利于師生互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應用能力的教學研究活動,順利實現從普通教師向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轉變。

3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的培養途徑與具體策略

Freeman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師個人在專業教學生涯中的心理成長過程;其二是指在職教師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訓。筆者在研究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的師資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影響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諸多問題和因素,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必須整合教師的個人內部認識與定位和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外部力量,共同促進和有效地達成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3.1基于外部環境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的強有力支持。因此,學校應加強教師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師培訓機制,通過校內培養和校外進修兩方面為教師專業發展構建更有利的平臺。一是校內培養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共識。學校各級的領導、職能部門和各院(系)都應重視教師專業發展,采取具體措施支持其專業發展,如在校內開展定期培訓和專題講座,培訓內容可以涵蓋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技能、應變能力、交際技能、職業情感培養、職業道德教育等。然后要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各院校之間互派學者,尤其是出國留學歸來的教師進行短期任教,通過舉行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來其介紹訪學或游學的經歷,同時將這些留學教師帶來的外文科研資料復印,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師們的教學與研究資源。二是校外進修方面:學校可以通過參加教育部門的各類在職或脫產的方式讓教師接受高層次的學位教育,滿足教師的個體發展需要和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擴展教師的學科知識和科研能力。其次,學校應盡可能完善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教師的進修培訓是一種經常性的終生學習教育,學校管理者應當革新管理觀念,設立制度確保教師的學習時間和效果。如英國規定,所有教師每隔7年享有一個學期脫產進修的權利。所以,學校應該確保教師每年都能有一次短期的集中業務培訓機會,而對于工作5年以上和10年以上的更應該給予半年或是1年的學習進修時間。最后,學校應設置專項資金用于培訓教師專業發展的計劃和項目中,確保教師的短期培訓和長期進修能??顚S?,讓教師的個人學習能夠后顧無憂。

3.2基于教師自我認識與定位的專業發展在學校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的基礎上,教師也要積極投入到提升自我的專業發展中。首先,教師應全面的認識自我并做好個人角色的定位:教師既是一名知識的傳承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更是一名知識的學習者、實踐者和創新者。其次,教師還應培養終身學習的專業發展理念。在這個知識日益更新的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教材和方法以及教學目標和對象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更新也是日新月異,教師就必須以積極的心態應對這些改變,及時更新知識、不斷進取,樹立終生學習的專業發展意識。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師,為了能夠更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促進其更好地就業,采取旁聽、自學、專業進修或攻讀第二學位等方法有選擇地學習某些專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行業專業英語,開設了醫學英語、經貿英語、法律英語、計算機英語等選修課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英語的實用價值。第三,教師應積極培養自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其專業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書寫教學日志增加對課堂行為和動機的了解;堅持同事間傳統的合作式的聽課,促進教師之間的理解和科研交流,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能力和效果;還可以通過觀看自己或同事的課堂教學錄像,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學習良好的教學行為,以培養教師的特定教學情境自我意識能力;還可以通過定期在學生中做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需求和偏好以及對教學的看法和態度,以便進行分析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長期堅持以上做法,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就能積極培養其專業發展能力。

4結束語

教師發展是高校發展的基本要素,教師的專業發展關系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才能促進和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學校和教師都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取、積累經驗、改善教學行為以提高教師素質和實際能力,真正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作者:史娟芝單位:湘南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