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儀器分析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6-04 03:40:27
導語:藥物儀器分析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藥物儀器分析是藥品質量檢測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基于疫情和高校擴招背景下,結合藥物儀器分析課程的特點,嘗試對該課程理論教學進行改革。本文從課程簡介、課程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教學進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也為藥品質量檢測專業的《藥物儀器分析》理論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藥物儀器分析;理論教學;線上線下教學;教學改革
教育過程開始于一個人的出生并持續終身,對人產生持久而深刻的變化。教育改革工作也一直都在進行中。不同的專業、不同課程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采用符合學科規律的教學方法。根據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講話精神,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根本,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根本方向不能改變[1]。藥物儀器分析是藥品質量檢測專業的核心課程,總共48個學時。本課程是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主要學習常用光譜分析儀器、色譜分析儀器、電化學分析儀器的工作原理、組成部件;常用的檢測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紅外光譜法、熒光光譜法、直接電位法、電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及薄層色譜法的基礎知識、定性、定量方法及應用。由于該課程涉及到多種儀器和方法,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各種儀器應用差別較大,很多學生感覺到該課程“凌亂”,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習過程難以抓住重點。盡管各種儀器原理、應用有很大差別,但其對物質的定性、定量分析還是存在普遍規律,我們稱為“分析化學思維”,而大多數學生往往不能掌握并建立這種思維模式[2]。藥品的質量檢測關乎國家民生,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作為藥品質量檢測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擔當,同時也必須要有科學精神,以及對實驗數據真實性需報有敬畏的態度,這樣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藥品檢測人員。2020年1月爆發的病毒肺炎疫情以來,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和指導下,大部分高校以網上資源平臺為基礎,開展網絡教學和線上輔導,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3]。2020年6月開始,我?;謴土司€下上課的模式。通過疫情的線上授課,讓我們團隊對線下的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如何構建線上與線下課堂結合的高效教學是《藥物儀器分析》課程團隊面臨的課題。《藥物儀器分析》是一門專業必修課程,適用于藥品質量檢測學生學習。主要學習常用光譜分析儀器、色譜分析儀器、電化學分析儀器的工作原理、組成部件;常用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紅外光譜法、熒光光譜法、直接電位法、電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及薄層色譜法的基礎知識、定性、定量方法及應用[4]?;谝陨戏治?,我們探索在藥品質量檢驗專業開展藥物儀器分析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希望通過儀器分析學習,能讓學生學會掌握儀器分析技術,并且了解其在藥物檢測中的應用、發展趨勢、分析檢測行業相應資格證書的技術要求。儀器分析課程從整體出發,緊抓行業核心技術的脈絡,對課程內容進行綜合把握,選擇核心知識、核心技能選擇有代表性對象(重點以藥物為對象)將課程內容按方法及儀器原理特點分成模塊,將模塊分成項目、將項目分解成不同的學習任務,不同學習遞進組成,構建整體儀器分析知識和技能網絡。以下將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改革等方面展開討論。
1課程目標
《藥物儀器分析》是藥品質量檢測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配合《藥物分析》、《生物檢測技術》、《中藥制劑分析》及《天然藥物分析》等理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分析儀器在藥物質量檢測技術中的定性、定量及結構分析的相關知識,熟悉常用分析儀器組成及主要部件、工作原理,了解儀器的發展趨勢及應用范圍。教會學生常用的分析儀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夠完成一般儀器相關方法的結果計算;對常用分析儀器進行日常維護及保養,并通過熟悉崗位職業規范及要求,能夠文明進行實驗室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學習和工作態度。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讓藥品質量檢驗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對藥物檢測和儀器分析有更清晰的認識,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果,我們團隊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做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2教學內容改革
本課程作為藥品質量檢測專業必修課程,理論學時共48個學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藥物分析儀器發展也日新月異。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教學內容陳舊,學生無法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學技術。譬如教學內容在十年前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為主,但是現代分析儀器已經發展成為儀器聯用,質譜分析方法為主的局面。所以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谝陨戏治觯幬飪x器分析的教學內容重點從以前的光譜測定方法向色譜測定,質譜聯用等方法傾斜;原來的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方法部分增加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先進技術的講解;同時結合2020年版《中國藥典》的一些常用檢測手段,給學生實際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儀器分析技術在藥物分析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當今的檢測技術完美接軌。具體教學內容分配見表1課時分配表。該教學內容增加了目前的先進檢測技術內容部分,從課時分配表中可以看出,整個教學內容的重點為色譜和質譜模塊,共23個課時,占比近50%,而光譜模塊分配比例相對比較小,為12課時,占比近25%。課時分配也和目前的檢測技術手段接軌。
3教學方法改革
由于2020年我校開始響應國家政策進行擴招,讓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高校。藥物儀器分析理論內容枯燥,難度大,使上述學生學習力不從心,最終喪失信心甚至放棄,導致教學效果不容樂觀。上述表明傳統的儀器分析理論教學模式與這門課程的當前發展現狀和學生現狀嚴重脫鉤,因此需要探索與目前現狀相適應的一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能更加積極有效地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為日后的工作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課程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法。由于線下教學的固定性,對于學習能力參差不一的學生很難區分教學。但是這部分缺失可以通過慕課線上教學得到補充。本課程依托我校網絡教學平臺,采用“基于慕課的線上網絡學習+與慕課結合的線下課堂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本課程主要采用課堂講授做小練習、課堂小組搶答和討論環節與課后線上提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3.1課堂講授
教師課堂講授36學時,重點講授重點難點,重點難點部分可以通過學習通課堂校練習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然后針對課堂小練習,對知識點進一步進行講解,讓學生課堂中盡量就鞏固好;課堂小組搶答和討論6學時,主要對知識點綜合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學生組織小組討論、課堂展示6學時,主要開展問題導向的分析、解答、方案展示。小組討論選擇貼近生活、有代表性的社會熱點問題,還要盡量覆蓋儀器分析課程內容[1]。例如在學習ICP-MS時候,拋出討論問題:如何測定水稻等糧食中的重金屬(Cd、Zn、Cu)等元素,加深學生的對各類分析儀器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2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的目的在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老師在學習通APP問題。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的問題涉及社會民生熱點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導向,教師全程組織、監督,可以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科學精神的培養,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辯證思維、團隊協作、總結歸納、表達交流等核心素養。
3.3線上提問
線上提問環節,這個環節可以鼓勵部分膽怯的學生向老師進行提問[6]。提出的問題除了老師可以在線解答學生的問題,其他學生也可以對問題做出解答,這同時也是一種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學生通過線上提問鞏固并拓寬了知識點,老師通過學生的各種提問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并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教師由教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學生則由過去的被動灌輸變為主動學習。在提高課堂生動性的同時,學生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點。
4教學評價改革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變,相應的教學評價改變了過去以一卷定成績的考核方法,結合線上作業、單元考核、討論;線下上課、作業等過程參與情況、表現情況等的過程考核和期末閉卷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具體加教學評價見表3。
5結語
藥物儀器分析理論課具有課堂內容枯燥、理論抽象、重難點繁雜等特點[7],在實踐教學中可對教學方法、內容形式進行改革,加強考核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修養。結合藥物儀器分析課程特點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將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各自的優勢,彌補二者的不足。通過該課程的改革,學生不僅培養了自主學習、辯證思維、團隊協作的能力;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增強了其靈活運用能力,初步建立了分析化學思維。本課程在藥品檢測專業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課堂育人功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09-11].
[2]張海霞,紀永升.討論式教學在儀器分析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大學化學,2021,36(1):1-6.
[3]李衍亮,胡俊杰,陳洪偉,等,基于疫情下寓教于樂、立體構建線上《環境儀器分析》理論課程及其仿真實驗策略[J].廣東化工,2021,48(1):238-239.
[4]梁楠,劉清,林賢福,等.研究生現代儀器分析實驗技術課程改革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0(5):11-13.
[5]平貴臣,許輝,史全全,等.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現代儀器分析實驗課程探討[J]廣州化工,2021,49(1):122-124.
[6]何潔,余勤,吳昊.基于中醫藥背景的實驗儀器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2):12-15.
[7]王小利,何季,何進,等.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劉克[J].大學化工高等教育,2021,36(1):28.
作者:杜玲玲 蔡偉 史建勛 俞松林 單位: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藥學院
- 上一篇:翻轉課堂在大學法律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林業SCI期刊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