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區辦學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05 03:09:15

導語:分校區辦學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校區辦學教學管理論文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學運行和管理。由于學生分散在兩個校區,在平時的教學運行和管理過程中難免有很多不便。學院教師的教學和辦公地點原本在學院所在校區,但是一部分教師不得不去中心校區給低年級的學生上課或者輔導,兩個校區相距較遠,學校班車在時間上又不能和上課時間相吻合,教師往返兩個校區之間極其不方便,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這給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反映和任課教師見面交流的機會太少,只有上課的時候才能見到老師,下課后老師就要返回校區,課堂上的疑惑不能及時的找到任課教師解答,這對學習很不利,師生之間在思維、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身心全方位的健康發展。另外,教學運行需要定期采集教學信息,并進行統計分析,而在“2+2”的分校區條件下,教學信息相對分散,由于地理跨度大常常導致信息溝通不暢、交流不及時,導致教學管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也會引發很多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分校區的辦學模式同時也給學生的選課帶來了困難,筆者所在的吉林大學實行網上選課系統,但是選課系統上有校區之分,不同校區的學生如果選擇同一門課程有一定的困難,即使選了同一門課,學生跨校區上課也非常不方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如果在不同校區開課,又必然會增加教育成本,形成資源浪費。

2.教學質量監管。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2+2”分校區的辦學模式增加了管理跨度和管理層次,這也給教學質量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在教學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地被發現并解決,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及時地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學院,學院、教師、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教學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學校和學院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教學資源利用?!?+2”分校區辦學模式造成了教學資源不均衡不平等的局面,教學資源分散,難以共享。筆者所在的吉林大學,由于低年級(大一和大二)在中心校區就讀,造成中心校區的基礎教學設施相對緊張,而高年級所在的校區由于學生分流出現了部分教室、圖書館等基礎設施閑置的現象。另外,原有校區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等硬件設施不能移動,所以中心校區必須建設配備教學必需的實驗室等教學資源,這就導致教學成本增加,浪費問題凸顯。

二、思考及對策

1.加強教學管理信息化。隨著社會網絡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的校園平臺也成為分校區辦學模式中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管理方式上,以現代網絡技術為依托,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信息化校園,實現各校區的教學管理無時間空間障礙地自主、互動的運行,有效解決分校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充分利用QQ群、微信平臺、教務系統等信息平臺,加強教師和學生、教學秘書和教師、教學秘書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學院”的開放式環境,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對分校區辦學模式下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建立新型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運行機制。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嘗試,沖破陳舊管理模式和觀念的束縛,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建立適合“2+2”分校區辦學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切實保證分校區各項教學活動正常有序地開展和進行;通過建立約束與激勵并存機制,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才能,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3.以幕課為平臺,加強教學資源整合和共享。幕課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是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的。目前,國內多家高校都已經設置了幕課課程,它可以打破校區之間、甚至學校之間的壁壘,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分散在不同校區的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學習同一門課程。比如中心校區開設某門課程或舉辦某個講座,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共享給其他校區,這樣既節約了教育成本,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和學生工作隊伍的互動。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是兩個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的工作系統,在2+2”分校區辦學模式的條件下,學生管理工作對教學工作尤其有促進和保障作用,兩個部門積極地溝通和交流都能使各自的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和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互動,實現教學管理隊伍和學生工作隊伍聯動機制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比如:教學管理和學生工作可以在發文、議事等方面采取聯合辦公的方式,也可以形成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聯席會議等制度,建設教學督導員隊伍和學生信息員隊伍,加強教學秘書和輔導員之間的信息溝通,實現信息共享。實際工作中面臨多重問題的疊加,單獨一個部門往往不能順利解決,所以更需要兩個部門相互協調加以解決,創建有效的溝通渠道,提高學生以及學生團體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通過互動能夠使兩個部門的工作達到雙贏。

5.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學質量反饋,建立一套健全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進行教學情況的搜集和反饋,比如建立院校領導聽課制度、教學狀態信息員制度、設立教學質量意見信箱、發放教學質量反饋表等,及時搜集和反饋信息;充分利用網上的評教系統,加強學生網上評教的力度,認真搜集并歸納學生在評教系統中提供的數據,并作出統計分析,為教學質量情況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針對系統中不正常的數據或情況,找出根源,剖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不再發生。

6.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教學秘書是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面向師生的服務者,同時又是教務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絡者。教學秘書肩負著巨大的責任,這也就要求教學秘書需要具備良好的協作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綜合業務能力。當前高校教學管理隊伍中教學秘書的人員構成比較復雜,學歷層次和能力素質差異較大,管理方法也比較落后,在“2+2”的分校區條件下,這樣的教學管理隊伍已經難以適應現在高校教學運行的需要,因此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的質量亟需提升。高校應注重并積極開展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實現扁平化管理,創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優化人員結構,使得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技能同步得到提高,建立一支學歷層次相當、年齡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學秘書隊伍。

三、結語

總之,“2+2”分校區辦學模式的出現是高校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為高校的本科教學管理人員提供了探索教學管理新途徑、新方法的有利契機。在這種新形勢下,高校的本科教學管理工作則需要教學管理人員不斷地大膽探索、發現問題并克服困難,同時總結經驗、創新思維和思路,充分發揮分校區辦學模式的優勢,把科學發展觀用于指導教學管理實踐,在發展中不斷完善,才能使“2+2”分校區的教學管理工作走向良性發展的未來。

作者:鄒琳琳陳晨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