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課程思政育人教學管理新模式

時間:2022-05-25 05:26:11

導語:談課程思政育人教學管理新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課程思政育人教學管理新模式

摘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其以課程思政育人為主體,也需以新的教學管理體系為保障。目前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存在體系建設有待加強、考核機制有待完善、保障機制有待提升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課程思政建設中要系統地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有效促進高校學生的思政品質養成;全面改進辦學主體的教學管理模式。結合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求,及其對現有教學體系、考核、保障等機制的挑戰,以計算機專業為例,站在基層學院的角度,融合課程思政中“教—學”主體和教學管理的特點,應從教學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考核、教學服務保障方面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管理體系。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管理;體系建設;質量考核;服務保障

新時代的高等教育旨在為中華民族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一條是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應承擔好育人責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還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基層學院教學管理人員承擔著具體專業教育教學的教學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考核、教學服務保障等工作,對構建課程思政教學管理新模式,構建“大思政”格局,推進三全育人,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至關重要。筆者作為西北工業大學一線教學管理人員,近年來根據教育部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相關要求開展育人和改革實踐工作探索,對面向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管理新模式進行綜合闡述。

一、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課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前,思政元素在教學工作中已有體現。例如,課程中介紹專業領域典型人物,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戒驕戒躁,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引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我國芯片技術封鎖等事件案例,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及科研報國的志向。但是此類元素未被系統化挖掘、整理、凝練和升華,因此在整個專業教學管理中課程思政未成體系,有效性式微,需要進行體系設計、整體布局,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在已有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專業課教師只是依據個人對課程思政工作的主觀認識和理解開展教學。這就導致同一門課程由于任課教師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思政元素和引導效果,同其他課程乃至思政課程無法形成協同效應。且教學內容方面,專業課教材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主,較少加入價值觀塑造等方面內容。教學大綱中已有的課程思政環節因任課教師的個體性和分散性,因而對教師課程思政工作的指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可操作性有待提升。因此,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亟需在現有教學體系基礎上結合思政工作特點進行加強。

(二)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各高校專業課程在以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方面已建立起成熟的評價體系,但課程思政價值塑造方面授課能力的評價方式卻發展得不夠充分,且少有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已建立完備課程思政評價機制并納入考核體系進行有效實施,因此質量評價及量化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三)保障機制有待提升

在保障機制方面,由于現有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評價機制均不夠成熟,在教師發展、激勵、服務等方面的保障僅針對具體開展的個別活動進行了保障,整體上還不完備。以上問題顯示,目前課程思政在教學管理的教學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考核、教學服務保障方面仍未建立成熟完善的運行機制。

二、課程思政對教學管理提出新要求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求高校提高專業課教師政治素養、思想道德修養,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健全教育管理模式。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就“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教育,如何辦教育”等問題,對教學管理的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系統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培養人”的實施主體是教師,專業教師的思政能力是落實課程思政工作的基石。系統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應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學習,完善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健全服務保障機制。截至目前,針對教師,筆者本人所在學院已開展由本校、外校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培訓,組織了課程思政教師講課能力比賽、內部分享會,組織了全院全員覆蓋的以課程思政為主題的人才培養大討論,申報了多門思政示范課程并獲批立項,組織了系統化的大綱修訂等。目前工作主要包括大范圍的培訓和個人梳理,此外教師方面仍有更多體系化教學管理要求,具體包括:建立完善課程思政教學管理體系,注重教師能力提升,強化過程管理,完善評價激勵及保障機制等。例如,組織更多個性化課題組內部培訓研討;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優秀的課程思政講課案例;組織學生需求調研、反饋、分析、利用;組織多輪次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精選優秀課程形成推廣效應;課題組修訂含有思政設計的教學大綱、自編教材,如使用非自編教材則延伸教材中思政自用內容;建立完善課程思政工作評價考核機制、優秀教師激勵機制等。

(二)有效促進高校學生的思政品質養成

經調研,現階段大部分學生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的態度相對專業知識教育較為被動,由于課程思政效果未納入學生成績考核、獎學金評定等環節,學生主動性不強。需求調研中,305名學生參與調研,其中138名、占比45.25%的學生選擇無需求;130名、占比42.62%的學生不能區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個概念。可見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突出了課程思政工作的必要性。課程思政應成為有效促進高校學生的思政品質養成的重要途徑。針對具體課程思政教學,學生希望在教學方式上,應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條式講解、純理論說教,盡可能潛移默化,避免生搬硬套;教學內容上較多引用生動案例,最好與日常生活學習、未來就業選擇關系緊密。這就對課程思政教學管理體系設計和評價考核提出了具體細化的要求。

(三)全面改進辦學主體的教學管理模式

現階段處于課程思政的發展起步階段,教學管理人員缺乏相關工作的具體經驗和指導,希望能借鑒成熟的管理機制再結合本單位需求切實開展工作。對于課程思政教學運行的體系設計、整體布局和評價保障機制等,教學管理人員提出,可通過到首批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示范基地的高校以及在思政工作有突出成績的單位考察調研學習,以期借鑒參考。

三、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體系設計

課程思政工作現狀及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都對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出了要求。課程思政開展依靠課程,課程教學已有完善的運行體系及機制。因此,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可依靠現有教學運行體系機制,并進行高效融合,做好教學體系建設、教學質量考核及教學服務保障,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體系。

(一)教學體系建設

課程思政教學以現有教學體系為基礎,其核心模塊包括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質量,五大模塊之間依次相互作用相互指導。如圖1所示,須以專業為單位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依據培養目標制定畢業要求;專業內相關課程根據畢業要求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過程要通過教學質量考核并以考核為契機不斷指導專業培養目標的深化。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在現有教學體系基礎上重點將價值塑造貫穿教學過程設計。例如,在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設計中,培養目標除知識、能力以外,價值方面目標在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畢業要求的設計要結合工程能力要求,重點塑造學生問題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素養、終身學習等方面的價值觀;課程目標應結合畢業要求,從價值塑造方面設計相關課程思政元素以支撐畢業要求的指標點,如科學倫理、學術規范、信息素養、公民責任等;具體教學內容要做到專業聯動,挖掘思政元素,根據畢業要求指標點分配運用到具體課程;具體實施上,可系統全面的組織以課程群為單位的思政工作小組,進行集體研討、集體備課,集中力量挖掘相關課程群內思政元素,由課程群統一安排分配思政元素的使用課程、先后順序、邏輯順序,進而指導整個專業內課程群之間的相互呼應、協同共行,具體工作落實在課程教材、大綱、課件、引用案例中。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設計完善后,運行環節要注重教學質量考核、提升管理人員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服務保障。為保證教學質量,新開課程或改革課程或舊課新任教師都應在開課前通過試講。試講通過后組織包括教學單位書記、教學院長、教學督導的課程思政督導工作小組進行聽課評價。隨著課程逐步推進、完善,聽課密度由大到小,聽課人員由領導到普通督導,再輔助臨時的隨機聽課安排,促進教師認真備課、授課;督導細致聽課、評價、反饋。此外,教學管理部門也應定期、及時收集學生、畢業生用人單位對教師課程思政授課工作的意見、建議并及時反饋,用以指導任課教師持續改進。教學質量考核及服務保障將在下文詳細闡述。

(二)教學質量考核

教學質量考核是課程思政教學工作運行末端的重要環節。質量考核重在量化考核和質量評價。只有達到一定標準的教學工作量,同時通過既定教學評價標準,方可評定為合格完成課程思政教學工作。1.量化考核課程思政工作的教學質量達成,體現在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結果,而價值觀的塑造結果含有較多主觀變量。為了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一定的量化考核是必要的,也是促使量變到質變轉換的重要動力。課程思政教師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標在現今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的初期階段可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參加課程思政相關培訓次數、時長;教師參與相關研討次數、時長;教師是否已參與并制訂所負責課程的含有課程思政設計的教學大綱;教師是否已修訂自編教材使其納入課程思政設計,或使用非自編教材的是否已進行教材自用思政內容延伸;教師是否參加了國家級、省部級、校級課程思政講課比賽,是否獲得獎項;教師是否已建成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以上均可制定相應指標進行量化考核,同時應配備相應激勵措施,考核與激勵同步,指導與規范并行。2.質量評價課程思政的載體仍是課程,因此教學評價機制可沿用傳統成熟的督導、學生評教,畢業生用人單位評價,信息反饋、改善優化、再評再改的過程機制。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標準應基于已有課程的評價標準,額外加入課程思政評價指標,在目前課程思政工作發展的初期階段,筆者嘗試從基本屬性構建課程思政評價標準的重要特征:(1)政治性。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盵1]思政工作的目的就是立德樹人,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確保課程思政工作的政治方向正確性堅決不可含糊。(2)思想性。專業課程具有思想啟發性就是為了實現學生有思想有內涵,可將專業知識與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在一定的專業背景之上塑造價值觀,如計算機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性可重點評價是否包含如下元素: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敬業精神、科學素養、工程倫理、工匠精神、科技報國、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等。(3)融合度。課程思政工作就是要將思政與專業相融合,因此專業與思政的融合度是考量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例如,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具體實施過程中,緒論等重要環節可結合時政等介紹相關理論和技術對人類進步、國家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度,強化愛國情懷?;A原理部分可通過問題引導式講授,引導學生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從唯物主義、辯證思維等哲學角度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升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辨素養。如此融合,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4)達成度。達成度評價就是對照標準,評估課程思政實效與預設目標之間的接近程度[2]。標準即專業課程思政體系構建之初時確立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實現課程目標即支撐了畢業要求,達成畢業要求也就符合了具體專業的培養目標。因此,建立環環相扣、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框架是基礎。在此基礎之上的評價對象為學生,對學生思政效果的達成評價也應是多方位的,如考試中加入學生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考核,設計問卷納入任課教師、朋輩、家長、宿舍管理員等全方位評價,并計入獎學金等評價體系。

(三)教學服務保障

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質量考核機制能保證課程思政工作進入正軌,而完善的保障機制幫助確保課程思政工作系統、全面、穩定、持續地在正軌上發展。結合上文教學體系建設的論述,保障機制可從教師指導、教師激勵、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輔助。1.教師指導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指導有多種形式,可進行學習指導,包括思想政治學習,如定期組織針對教師的思政教育培訓,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接受教育;也包括課程思政教學學習,如組織培訓、研討、案例學習等??蛇M行體系設計指導,如將設計好的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進行宣講,安排專人進行課程目標及元素設計個性化咨詢指導。也可進行梯隊帶動指導,高級梯隊帶動初級梯隊,為初級梯隊提供全方位具體課程指導,帶動指導的同時,也要求第一批課程思政高級梯隊教師修訂、完善好相關教學資料,供初級梯隊學習鞏固加強。2.教師激勵目前尚處在課程思政建設初期,本時期要著重加強課程思政相關工作激勵措施,鼓勵課程思政開拓性工作,重在激發教師全員育人的積極性,設計規劃思政育人教師梯隊。高級梯隊不斷指導初級梯隊發展,初級梯隊也加強學習,爭取盡早進入高級梯隊。激勵做法的意義即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也是克服部分教師有畏難情緒、改善不知如何下手情況的重要推手。因此,對于課程思政工作有突出表現的教師,應在經費投入、職稱評定、評獎評優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先強”激勵“后強”,共同做好專業課程思政工作。3.管理服務高校教學管理人員也是面向師生的服務人員,統籌管理整個專業的課程思政體系規劃設計、運行、考核,也應在教師遇到教學困難時及時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可開展多項服務工作,如最新政治教育思想動態、具體的教師政策咨詢,學生思想動向反饋收集,教學管理領導層、專業隊伍、課程群、教學團隊、教師、學生間的溝通協調等。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體系,在保證體系設計結構合理外,要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3]??芍攸c從思政要素相關性著手,覆蓋專業課程全部學科方向、全部教學類型包括思政元素類型、課程形式類型、授課方法類型等;課程思政的體系內部安排也應層次遞進,可以按照學生學習課程順序,由先到后,也可由淺到深,也可由基礎到應用,整合課程的不同特點,相互支撐、相互呼應。

結語

一直以來專業課程思政工作在日常教學中普遍存在,但體系化的課程思政教學管理工作開展時間不久,未來任重而道遠。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在課程思政教學建設中從教學管理角度出發,已探索出一條面向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管理新模式。目前,建設工作仍在持續開展,并將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成桂英,王繼平.教師“課程思政”績效考核的原則和關注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

作者:韓璐 尚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