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3-29 04:42:20

導語:重構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構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學理念研究

“互聯網+”行動計劃是2015年3月5日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梢钥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不可避免,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它在深刻變革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各個行業甚至每個社會個體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么,“互聯網+”到底如何理解呢?“互聯網+”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是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強調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傳統產業的資源優勢得到更有效的發揮,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各領域的迅速發展,其中的“+”指的就是傳統的各行各業。例如,互聯網+傳統集市,即產生了淘寶、天貓等網上購物商城;互聯網+傳統紅娘,即產生了“世紀佳緣”“百合網”等婚戀網站?!盎ヂ摼W+”可以滲透和融合到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當然也包括教育領域?;ヂ摼W+教育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模式,包括國內比較流行的慕課等。這些新的教育模式在變革著傳統的教育思維、教育理念,以及課堂授課模式等,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敞開心扉,擁抱“互聯網+”

不管教育者的主觀意愿如何,“互聯網+”時代都不可避免地到來了,而且迅速滲入教育領域,對教育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發生了變革。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是應該冷漠地無視它的存在,仍然維持自己的教學傳統,還是應該敞開心扉,接受新的教育模式的到來,并隨之發生改變呢?答案很明確,肯定是后者。教育的本質決定了教育領域本身應該是新生事物的傳播基地,而對廣大一線的英語教師來說,要迅速、積極地接受“互聯網+”,擁抱“互聯網+”,在深刻思考和實踐的基礎上使它為己所用,發揮其積極作用。廣大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勇于接受新鮮事物,并用其來改造傳統教學模式。另外,“互聯網+”模式的到來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會轉變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并為英語學習者所熟悉和接受。在互聯網環境下,教育資源豐富多樣,教學模式推陳出新,教學對象千變萬化,在這樣紛繁復雜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的交織下,英語教師要轉變教育思維,順時而動,把“互聯網+”環境下的可能性變成有利于自身發展和教學對象進步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ヂ摼W+教育到底是什么,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結論。然而,參照智慧城市的提出,也許將會是智慧教育,或者稱為新教育,又或者是綠色教育或智能教育。不管互聯網+教育的名稱是什么,教育領域在“互聯網+”模式影響下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JackWelch)曾說:“Changebeforeyouhaveto.(在不得不改變之前改變。)”英語教師作為英語教育的中堅力量,更要快速地做出回應,適時作出改變。

二、接受大數據,建立數據化教育理念

在“互聯網+”的視閾下,隨著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的出版,大數據走入了公眾的視野?!按髷祿钡挠⑽谋磉_為bigdata,指的是海量資料,超級龐大的數據組,這些信息數量之大只有使用先進的分析手段和工具才能處理。大數據的背景下,人們不用再去追求完全的準確性或精確性,也不再去追求“為什么”,而是更多地關注相關性和“是什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2013)。首先,在大數據時代,英語教師會接觸到巨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是關于備課、上課、考評材料的,也可以是關于英語教師職業規劃和發展的,同樣可能是關于職稱評審和業務提高的。因此,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英語教師能夠方便快捷地找到適合自身和特定教學對象的備課材料,能夠獲得深受學生喜愛的、操作性強的上課手段和方法,能夠優化評估手段,更加客觀、公平、合理地對教學對象進行評估。在評估辦法上,可以改變傳統的一張考卷、一支筆的終結性評估辦法,取而代之為側重學習過程,為學生定制個性的、全方位考慮的過程性評估方法。這樣,不僅可以為英語教師下一步如何改善教學提供參考,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考評的真正目的。其次,在大數據時代,所有信息都可以被轉化為數據,一個知識點或是一個語法點可以出現多種解釋方法,英語中的一句話或一段話可以有多種翻譯辦法,而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知道哪一種方法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再次,大數據可以為英語教師提供關于教學對象的細節信息,包括:某位學生聽到一個知識點時的微表情,某位學生考慮一個問題的時間長短,某位學生與同學溝通的頻率,某位學生回答老師提出問題時的微動作,某位學生犯錯誤的類型、頻率、原因等。這些數據信息可以涵蓋英語教師所教授的每一位學生,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關注每一位學生,跟蹤和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根據這些信息制訂針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方案,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這樣,英語教學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班級學生的人數也不再是障礙,英語教學變得精確、智能。而在傳統的大班授課情況下,因受到各種相關因素的制約,這樣的分析根本不可能實現。

三、“互聯網+”環境下的慕課與英語教學理念轉變

“慕課”的英文表達是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隸屬于“互聯網+”產生后出現的事物。慕課以連通主義理論和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與傳統的課程具有很多相似性,包括課程涵蓋范圍廣、課程自成體系、課程講授循序漸進等。慕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免費性、不受限制等特點。開放性表現在其面對所有學習者時沒有地域、背景等各方面的限制,只要想學習,就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共享性表現在國內外優質的教學資源可以實現全球共享,通過慕課,來自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學習者只要有電腦和網絡鏈接,就可以共享教育盛宴。免費性表現在絕大部分網絡開放課程不收取任何費用,只需要登錄網站或者下載客戶端,免費注冊即可聽課。不受限制則表現在其不再受到傳統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網絡重復學習。慕課的出現是對傳統的英語教育的極大補充,同時也對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英語教師應如何適時作出回應以突出自身的價值,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尹華東2015)。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慕課中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傳授方式,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慕課中的很多課程是知名大學的課程,由得到學生肯定的教師授課,其講課方式值得廣大英語教師參考。

(二)教師鼓勵學生在線學習

以慕課為契機,讓學生在線學習慕課的視頻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討論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懂的知識點,即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面對面強調和解答,變傳統的“講授為主”為“討論為主”。這樣,也正適應了現在比較流行的翻轉課堂,即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提高教學技能

慕課對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如果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外不受限制地學習所要講授的知識,那么教師的作用又是什么?因此,在慕課的環境下,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和人格魅力,把教學當作一種藝術,在熟練掌握所教授知識的基礎上,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理。這種樂、情、理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學到更多的人生哲理,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為學生走入社會奠定基礎。

四、引入創新驅動機制,成為智慧教師

“互聯網+”其實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的各行各業的融合和創新,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的融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模式,包括慕課、翻轉課堂等。對于英語教師這個群體來說,也要實現“互聯網+”。互聯網+英語教師應該是能夠適應“互聯網+”模式的智慧教師,智慧教師應該是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且能對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需求做出有效回應,并實現自身和所授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就高校英語教師而言,就是能夠實現英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輔助學習者的學習,并實現自身的良性職業發展的教師。而在向智慧教師邁進的過程中,創新是引擎。這里的創新包括適應“互聯網+”模式,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思維、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手段、教學工具等各個方面的創新。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創新中才能保持教學動力,才能走在業務的前沿。結束語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廣大英語教師要適應時展,積極謀求英語教學理念的重構。這樣,才能夠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走在教學領域的前沿,使所教授的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層面的提高,更能獲得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的提升。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英語教師只有接受新生事物,把握其優點,不斷學習,才能實現自身和所教授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艷艷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