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設計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5-03 03:54:12

導語:項目設計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項目設計教學理念研究

摘要:隨著項目教學的普及和推廣,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及教師加入到項目教學改革的行列中來。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使教師具備符合現代先進職教理念的職教能力,特別是項目設計能力是實施項目教學的前提。本文就項目設計能力與教學理念轉變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了分析論證,并在此基礎上,為處于項目教學起步階段的高職院校和初次接觸項目教學的教師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項目教學;項目設計能力;教學理念轉變

2017年九月,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強化教學、實習、實訓的融合,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模式[1]。普及推廣項目教學被作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抓手,明確寫入省級《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足以證明項目教學在高職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項目教學亦可廣義理解為項目化教學改革或項目化課程改革。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至今,全國約有800多所高職院校開展了以“職教能力測評”活動為抓手的課程項目化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工作[2]。隨著項目教學在全國各地的推廣,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加入到項目化課程改革的行列中。一些起步較早、處于第一梯隊的高職院校,已經邁入項目教學改革的深水區,而大多數高職院校目前還處于學習、探索、試行項目教學的起步階段,處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升項目設計能力的階段。清醒的認識并處理好項目設計能力與教學理念轉變之間的關系,是項目教學起步階段的最重要任務之一。

1教學理念轉變與項目設計能力之間的辯證關系

1.1教學理念轉變是前提。教學理念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教學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想和觀念體系[3]。教學理念具有相對的主觀性和穩定性,一旦形成,便長久地植根于教師的思想體系當中,指導著教師的教學實踐,外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任何一次教學改革或課程改革首先應該是一次教學理念的變革,項目教學也不例外。開展項目教學要以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作為課程改革的邏輯起點和切入點,戴士弘教授曾在《職教院校整體教改》一書中指出,項目化教學改革應從轉變教師職教觀念開始[4]。項目教學之所以在全國得以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教學理念的先進性及與現代職教理念的高度吻合性?!跋冗M的教學理念總是對傳統教學觀念揚棄和超越”[5]。在保留和吸收傳統教學理念中的一切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同時,項目教學擯棄了傳統課堂的“三中心”,將能力本位教學理念、行為導向教學理念、一體化教學理念、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等先進教學理念融入到項目課程中,用能力訓練為主的課程模式取代了知識傳授為主的課程模式,用工作邏輯取代了知識邏輯。對于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進行知識傳授的教師來說,這一系列現代職教理念及相關的理論基礎,無疑是全新而陌生的,勢必與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發生激烈的碰撞和沖突。因此,進行專題培訓及理論學習,轉變教師傳統教學觀念,逐步構建新職教理念是開展項目教學前提,這也是培養教師項目設計能力的提升。1.2項目設計能力是目標更是手段。教學理念的轉變是一種心理過程,屬于一種內隱的認知過程,不能進行直觀的觀察,需要通過一種外化的載體來判斷。檢驗教師教學理念發生轉變的參考依據是教師是否能夠順利通過職教能力測評,即該教師獨立完成的項目課程的《課程整體設計》和《課程單元設計》是否合格[6]。項目教學的課程設計(包括課程整體設計及單元設計)是教師教學理念轉變的外顯形式,能夠用來作為量化和考核教師教學理念轉變的依據??梢哉f,進行《課程整體設計》是開展項目教學時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而項目設計是《課程整體設計》最核心的部分,同時也是評價《課程整體設計》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指標和依據。換言之,項目設計實質上承擔著訓練教師職教能力的重要作用,項目設計能力的高低,既反映了教師職教觀念轉變程度的深淺,也預判著教師職教能力水平的高低。項目設計能力的提升既是教師教學理念轉變之后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也是助推教師教學理念轉變的手段。1.3教學理念與項目設計能力相互影響、相互制約。1.3.1教學理念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方面,項目教學的開展必須進行合理的項目設計;另一方面,許多教師在初次嘗試項目設計時感到力不從心或困難重重,甚至是牢騷滿腹。有的教師甚至發文質疑項目教學的必要性時坦言:“通過上述比較不難發現,戴教授的項目化教學方法有些主觀臆斷,強詞奪理,否定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7]。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任何一種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包括項目教學法在內),絕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不可能立時做到藥到病除。我們也尊重正常的學術爭鳴,理解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合理的質疑,甚至是發文探討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從另一個側面也不難看出項目教學的推廣和普及絕非一帆風順,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和職教能力的提升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1.3.2教學理念轉變不足導致項目設計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師之所以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會遇到上述問題或提出類似的質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學理念轉變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段作章教授認為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致少要經歷學習理解、認同內化、創新生成、外化實踐四個階段(環節)。每一個階段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學習理解是教學行為轉化的邏輯起點,認同內化是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認知延伸,創新生成是教學行為轉化的關鍵環節,外化實踐是教學行為轉化的終端檢修[8]。進行項目設計應屬于這一轉化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即創新生成階段。在此階段之前,至少要經歷過學習理解和認同內化兩個準備階段。而現實中,部分教師在開始課程設計和項目設計之前,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撐,對項目教學的意義、先進性、理論依據、理論發展、課程整體設計的意義、課程整體設計的要點、項目的定義、項目的原理、項目的由來、什么是項目、什么不是項目、什么樣的項目是好項目、為什么要進行項目教學等問題缺乏基本的認識和認同。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和觀念上的差異導致教師項目設計能力的不足,由于項目設計能力的不足導致教師對項目教學產生懷疑或抵觸情緒,甚至使略有轉變的教學理念停滯不前或退回原點。1.3.3項目設計能力不足易導致形而上學的項目教學如前文所述,項目設計能力是開展項目教學的核心能力,能否設計出合格的項目,不僅決定了一名教師能否通過職教能力測評,也決定了一門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項目教學。誠如某些學者所言,項目教學成敗的關鍵是項目的選擇[9]。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項目設計能力決定了教師對項目教學的認同感,決定了學生對該門課程實施項目教學的認可度,決定了項目教學能否真正落地、起到實效,也決定了項目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和全面推廣。在項目教學推廣的實踐中,也存在著教師為了項目而項目的情況。一些剛接觸項目教學的教師由于認識到項目教學的積極意義,也有著迫切改善教學質量的愿望,或受到一些利好政策的鼓勵,只經過簡單地動員、培訓后便開始了項目教學,便急于將存在嚴重設計缺陷的,所謂的“項目”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并美其名曰項目教學。事實上,在缺乏課程設計和項目設計能力的前提下,在沒有實現教學理念轉變的情況下,草率實施的項目教學,只能算是為了項目而項目的形而上學的項目教學??上攵@樣的項目教學只能是新瓶裝舊酒,它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教師的職教能力和教學理念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2關于開展項目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為處于項目教學起步階段的高職院校和初次接觸項目教學的教師提出了如下建議。(1)在開展項目設計之前,一定要有足夠次數和足夠數量的理論培訓和學習,教師要對什么是項目教學、為什么要進行項目教學、項目教學的意義、項目教學的方法等理論依據有明確的認識,要有足夠的理論支撐作為前提,要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轉變。(2)要在教師的教學理念真正開始轉變之后,再著手推進項目設計。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始于理論培訓和理論學習,但絕不是終于理論學習。所以,無論是從學校的角度還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考慮,剛開始接觸項目教學的教師,要在教學理念真正開始轉變之后,再開始進行項目設計。要在開始項目設計之后,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真正實現“做中學”,讓項目設計成為推動教師教學理念轉變的助推器。(3)要在項目設計和教學理念轉變的交替過程中實現多重循環。項目設計能力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不是經過一次培訓或一輪設計就能實現的。理念的升華和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漸進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所以,從學校的角度來看,要學習和借鑒先進院校的項目教學推廣經驗,在教師開始著手項目設計之后,創設條件使教師能夠多次實現“項目設計-理論學習-演示研討-理念轉變”,讓項目的再設計推動教學理念的再轉變,讓教學理念的再轉變促進項目的再設計,形成一種動態的、多次交替往復的循環過程,實現項目設計能力和教學理念的同步提升。(4)要在項目設計合格并初步實現教學理念轉變之后,再將項目落實到課堂。項目教學不可操之過急,不能為了項目而項目,不能讓“偽項目”禁錮了教師的教學理念,阻礙了教師職教能力的提升。(5)要在課堂實踐中檢驗項目,實現項目設計能力的再提升和教學理念的再轉變。只有將設計出來的初步合格的項目落實在課堂實踐中,才會形成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現實碰撞,才會促進項目設計能力的再提升和教學理念的再轉變。

3結語

總之,在推廣項目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項目設計能力的提升,是同一問題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剛開始推行項目教學的高職院校和新接觸項目教學的教師,要在推進項目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清醒地認識,“教學理念轉變和項目設計能力提升”以及“項目課程實踐與教學理念轉變”這兩對變量的關系,并盡可能地促進這兩對變量向兩條DNA式的螺旋上升的雙鏈條結構發展。由此實現項目設計能力和教學理念轉變的雙豐收,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職教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內蒙古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EB/OL].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微信公眾號.

[2]曹勃,任君慶.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項目化課程改革效度評價指標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6,(5):71-78.

[3]李海,鄧娜,楊小雯.論教學理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學研究,2004,(5):233-240.

[4]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5]段作章.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過程分析-基于發生學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2,(4):22-27.

[7]宋成英,王明賢,蒲韻竹.就項目教學法與戴士弘教授商榷[J].科教導刊,2015,(8):107-108.

[8]段作章.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化的內隱機制[J].教育研究,2013,(8):103-111.

[9]紀娜.項目教學法在高職JAVA編程與實踐課程中的應用[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9):55-74.

作者:龐進元 單位:興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