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01-31 08:30:18

導語:簡述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述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模式

一、跳出教材束縛進行開放教學

數學教材是師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依據。按照人教部編排的教材進行學習,小學生就可以在心理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學習到相適應的數學知識,形成相應的數學能力并訓練相關的數學思維。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嚴格遵循教材編排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生數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又應該看到數學知識其實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身邊充斥著許多學生所感興趣的,非常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的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數學老師應該在遵循知識編排順序的基礎上,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改編,加入與本地實際、與社會熱點密切聯系的問題,使得這些來自于生活的“活教材”能夠為教學所用。這樣的話,小學生才會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比如說在教學“總價、單價、數量”問題的時候,教材里給出的學生活動的示范與我們當地的實際,與學生的生活關系就不是很密切。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編,通過組織引導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讓他們模擬進行一些學習用品的交易,使得他們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去親身體會總價、單價以及數量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四則運算的練習。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拓展教學空間進行開放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求他們進行常規的數學知識學習,相信會有不少的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正因為如此,如今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教材設計了不少的能讓學生動手實踐,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協調、操作及相互配合能力的活動。對于這些學生的學習活動,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親身操作,引導他們從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善于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去體驗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話,數學就會真正走進小學生的生活,而小學生也更樂于去探究生活、去發現生活。以教學應用題中的“相遇問題”為例。在實際的解決問題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的學生對于一些諸如“相向”“相反”“追逐”等問題缺乏形象上的認識,總是理解得不夠正確,容易產生混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數學教師可以組織他們走出教室,通過在操場上的游戲活動來形象地認識這些問題的話,相信學生很快就能夠形成正確而深刻的認識,為接下來的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教學方式擺脫了傳統的教法,使得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快樂地學習。正因為如此,學生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探索發現之喜悅,也體悟到數學之于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擴寬學習渠道進行開放教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生活背景又是非常廣闊的,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對要少,所以說,在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遇上一些不熟悉的內容。這個時候,如果小學數學教師想要通過一味的講解使得學生真正地認識了解這些事物,明白相關的道理是很不現實的。另一方面,學生僅憑教師的講解就要領會知識,形成相關能力也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對于這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拓寬教學的渠道,引導學生走出學校,到社會上,到生活中去做調查、分析,去加深感性認識,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看法,獲得第一手的學習資料。比如說在教學“利息”和“利率”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很難清楚地認識這些與他們的生活聯系不是很密切的金融知識。因此,要求學生根據相關的數據進行計算也是勉為其難的。這個時候,要想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把學生帶到銀行去,讓他們去和銀行的職員做“零距離”的接觸,讓他們親身去檢驗一下銀行職員每天所要完成的工作,去見習或是在銀行職員的幫助下去模擬資金的存儲,嘗試著去進行計算。要知道,雖然銀行職員在數學的授課上不如數學教師,可是他們在自己專業范圍上的經驗是很容易就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理解的。

參考文獻:

[1]宗序連.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李亞葉.淺談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4.

[3]徐艷.小學數學課堂開放性教學設計要有度有節[J].新課程,2015(1):98.

作者:林振民 單位: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