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03-19 02:56:11

導語:勞動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學習機會勞動衛生學實驗課的開設,有進行體能測量與結果評價的實驗,比如踏階法測量PWC170機能實驗;也有進行神經行為與心理素質測量的實驗,比如神經行為核心測試組合的測試與評分;還有根據作業環境有害因素噪聲而開展的噪音測量及聽力測定,等等。這些實驗雖然現場感很強,但與臨床學生身臨其境的病人癥狀、體征相比,由職業有害因素導致的職業病的體征及癥狀就沒有具備典型特征的職業病人作為病例來進行現場講解。比如,沒有見過重金屬鉻中毒的實際病例,學生對鉻中毒就無法明確進行判斷,不能快速將其與其他中毒或者危險因素區別開。沒有對有機溶劑苯中毒防治效果的現場觀察,學生對苯中毒具體的防治措施的理解就不會深入,只能停留在書本理論中。實驗根據教學實施計劃,實驗課開設在理論課結束后,實驗內容是授課內容理論的驗證。實驗過程中不僅實驗器材、設備等已有教研室工作人員準備好,還有帶教教師從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儀器使用和注意事項等,進行面面俱到的講解[1]。這樣的授課內容與方式使學生總處于被動接受位置,其創新能力沒有機會得到鍛煉,也就無法提高。與理論考試相比,實驗考核不夠全面由于實驗課的考核就只是上交實驗報告,最后只能單純從實驗報告的結果、書寫來評定成績,關于實驗準備、實驗過程中認真程度等都不在考核范圍之內。這就導致了少數學生不認真學習實驗課相關知識和技能,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或是為了獲得好的實驗報告,不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仔細認真,而是在實驗數據上做足文章。因此這種考核方法不僅會導致考核的不公平現象發生,而且還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

設計綜合性實驗,并讓學生能夠走出校園,到職業環境中進行實踐為了體驗更符合實際職業環境中所面臨的狀況,教師可以聯合預防醫學其他專業的課程來設計實驗,讓學生能夠更真切更整體的接受知識和解決問題。在職業有害因素的實驗教學中,可以聯系與工廠和作業工人之間進行交流,現場展示職業有害因素和防治方法。了解一線作業工人實際接觸有害因素的情況,實地采集樣品,再進行分析,這樣就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學的課堂知識。還可以聯系職業病醫院,讓學生有機會能夠看到職業病的體征及癥狀,增加感性認識,把課堂所學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實驗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目標著重針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研究素質的培養。不僅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只理解和應用勞動衛生學相關技能,還應讓學生能夠同時融合環境衛生學、流行病學等相關預防醫學的知識,來應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設計型實驗是指通過教師給出實驗題目或由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設計提出實驗題目,先由教師對實驗設計的基本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以實驗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選出有實際意義的可行的實驗,由實驗技術人員和學生一起準備,由任課教師指導,學生獨自完成實驗[2]。比如可以設計某造鞋廠出現苯泄漏,引起廠內工人急性中毒,并且泄漏的苯還污染了附近居民區的飲用水源。泄漏事故發生后,預防醫學專業人員應如何處理現場的人員救治;如何對污染的水和食物等物資進行調配處理,才能有效防止事態的發生發展。處理這些事件的具體過程,可以通過模擬現場,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進行傳授。這樣能讓學生對預防醫學,尤其是勞動衛生學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給予評分實驗考核可以端正學生實驗態度,提高觀察和解釋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是檢驗教學效果、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實驗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茖W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思維[3]。由于現在執行的考核方式是在實驗課結束后,對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進行考核評分,這樣會導致少數學生存在僥幸心理,采用抄襲的方式來應對實驗課的考核。因此,筆者建議能否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有代表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抽簽決定,并在規定的時間獨立完成,并寫好實驗報告。教師的評分由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四個部分所組成。這樣的考核方式能夠克服學生僅希望得到一個實驗結果的心態,讓學生把注意力也發配到實驗原理和實際操作中,改變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心態。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課堂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操作相結合的紐帶和橋梁。加強實驗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和預防專業其他相關專業的教研室合作,更合理的引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并且改革實驗課的考核方法,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夠真正的提高,培養出符合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

本文作者:羅雪張彥文鐘敏李敏工作單位:第三軍醫大學預防醫學院勞動衛生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