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新能力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時間:2022-12-17 11:20:55

導語:學生創新能力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創新能力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摘要:以《食品儀器檢測分析技術》課程為例,分析了創新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創新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以開放性項目為載體,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創新,對學生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重點在于突出對學生能力、職業素養和創新思維等多維度的過程性考核。

關鍵詞:創新教育;項目化教學;課堂教學

201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等具體措施。創新創業教育不能脫離專業教育而孤立進行,必須把創新創業作為重要元素融入專業教育,發揮其重要戰略性作用。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并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予以落地實施,是一個需要實踐探索的課題。在現階段,專業教師因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不夠,大多數認為高職學生沒有創新創業的必要,也沒有那個能力,甚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責任與教學內容和專業教師無關,因此,沒有將創新教育作為教學目標與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使其游離在專業教學之外。基于上述問題,本文從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考核等方面對高職學生創新教育融課堂進行了設計與實踐。

一、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可行性

1.創新能力是高職學生的核心能力。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激發創新行為,培育創新思維,不是面向個別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只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創新教育,是面向全體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2.創新教育的關鍵在專業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的關鍵在專業創新,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改革是關鍵,涉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體系和方式。從知識技能需要來看,創新教育應幫助高職學生了解掌握進行創新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所以創新教育必須和專業教育相結合。3.專業課堂是創新教育最有效的場所。課堂是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主陣地,無論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養成都是通過一堂一堂的課的累積實現的。所以,我們應該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內容,并在教學中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適合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注重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核,破除“高分低能”積弊。4.課堂教學是實施高職專業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高職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與能力不強,創新教育必須有載體和途徑,課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新教育的最好途徑。以課程和教法改革為重點,開發與專業緊密結合的創新課程和案例教材,結合教師科研項目、生涯規劃大賽、技能大賽等開展專業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基于不同專業、不同崗位需求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創新能力培養融入課堂教學中實踐

1.精細設計課程整體教學安排,明確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課程整體設計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是教學活動制定的藍圖。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也是教學實施的終點,更是檢查最終教學效果和進行教學評估的主要依據。本課程的創新創業,教學目標設計有三個方面,一是創新創業意識、思維和品質的培養,主要樹立充足的自信、充分認識自己、保持進取心,具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和解決問題的意向以及確立對工作的熱愛與持久性、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二是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的傳授,明確了解業界創業創新典型案例、經驗與教訓,理解創新創業的知識的名詞術語與基本元素,了解創新創業相關財務、人力資源、法律法規等;三是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增強新技術新設備應用能力、組織與管理能力、風險應對能力等。2.以開放式項目為載體,實施專業課堂教學,重在創新培養。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與設置上,堅持高職教育的培養理念,結合學生的就業首崗、遷移管理崗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與后續課程開設相銜接,兼顧學生創業的需要。以開放式項目為學生創新教育的載體,進行教學項目優化,設置包括儀器分析測試最新技術、氣(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氣質聯用色譜儀等最新發展的實踐教學項目,并將教師科研項目、企業真實項目融入項目開發,設計了電位分析法測定果汁飲料的pH值和總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果汁飲料生產用水中硝酸鹽含量、紅外光譜法鑒定甜味劑阿斯巴甜的真偽、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果汁飲料中苯甲酸的含量、果汁飲料理化指標檢測及評定等多個綜合性、開放性實踐項目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礦泉水中Zn含量等課外拓展任務,融入方案策劃、項目管理、計量認證等能力培養,切實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課程設置總教學情境是:新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款新口味的果汁飲料,在該果汁飲料的生產中需要對原料進行驗收,對生產用水進行監測,對產品質量和安全指標進行控制。為了控制產品質量,該廠檢驗員需要對每批次產品的pH值和總酸含量進行出廠檢測。檢驗員接到檢測任務后,需要依據檢測標準對不同的指標進行檢測,并判斷其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在課堂情境教學實施中,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明確問題與要求,建立問題解決的標準,梳理要實現的目標、可能的限制及其預期后果等,然后讓學生使用“頭腦風暴法”等盡可能多地尋找解決方案,通過小組匯報交流,篩選出有效解決方案并加以完善,再是解決實施,最終實施多元共同評價,完成項目為載體的教學。在項目化教學實踐中融入管理過程的具體職能,即計劃、組織、領導、激勵、控制和創新等職能的基本原理、內容、結構以及執行這些職能的方法和手段;在能力內容的設置上,明確讓學生通過學習后具備一定的環境分析、組織設計、溝通協調等能力,并能運用管理知識提高其實際管理工作水平;在職業素質內容的安排上,強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并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在具體課堂教學方法上,利用翻轉課堂、微課等線上學習模式,來推動專業學習創新與教學融合路徑,沖破傳統的管理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動”的特性,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互動參與、體驗及實踐,達到教學理實一體化。3.科學設計考核評價體系并運用,突出創新意識和能力考核。本課程評價方法與考核重在考量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的是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相結合。具體構成為: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50%+創新實踐項目×10%,突出創新實踐與培養。平時成績從學生出勤、態度、成果、平時項目、現場表現與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核學生,力求考核要素多元化,具體為職業素養×40%+線上學習×20%+任務完成情況×40%,期末成績由理論考核×40%+技能考核×60%組成,技能考核通過抽簽方式決定考試內容;創新實踐項目考核學生課外拓展任務完成的質量,關注測試方案的新穎性、可行性、完整性等。

三、結語

通過以開放式項目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得到明顯提高,能夠順利完成分析檢測方案的策劃,多個方案得到企業的認可與采納;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明顯提升,多名學生參與了浙江省高職高專學生創新創業挑戰杯大賽并獲嘉獎,大學生新苗計劃創新項目也有了新的突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將成為未來高校教育的主流發展方向。為適應新時展的潮流,高職專業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與實踐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并通過教學項目改革,滲透創新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方法創新、能力創新,創新創業教育融專業教育探索實踐在路上,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胡淼淼.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以管理學原理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18).

[2]沈逸.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再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

[3]謝麗娜.創新視角下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24).

作者:何藝 單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