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深化美育路徑

時間:2022-12-17 11:22:46

導語:美術課堂教學深化美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課堂教學深化美育路徑

一、激發、維持、升華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發動深化美育的引擎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興趣是學生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學生學習美術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為此,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加強教學互動,促進學生新興趣的產生或提高原有興趣;加強美術課程愉悅性,讓學生享受愉悅的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形成具有自覺性的間接興趣,從而促進學生長久學習興趣的保持,并逐步發展形成美術愛好,達到深化學科美育的效果。追求“有趣”。教師要精選美術課堂教學內容,凸顯美術課程的視覺性優勢。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地方美術資源,活用教材,巧妙運用多種媒材和手段開展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有趣”。教師還要積極采用有趣的形式開展教學,如故事引趣、言語激趣、游戲找趣、示范激趣和音樂添趣等。比如,六年級“青花瓷”一課的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精美素雅的青花瓷圖片時,播放歌曲《青花瓷》添趣,營造出美妙的情境氛圍,進一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保持“興趣”。研究表明,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東西最能激起學習興趣。由此,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美術新課標,按照美術各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精心設置探究新知識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努力獲得新知識、發展新能力,體驗學習成效,保持美術學習興趣。形成“志趣”。一旦具有個性特征的學習興趣,與高尚的理想和遠大的奮斗目標相結合時,興趣就發生了飛躍,而成為志趣。美術是用來表現豐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種手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美術文化與生活,感受世界多元文化與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喜愛美術,結合自己的理想培養美術愛好,最終形成美術學習志趣。

二、傳授必備的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夯實深化美育的基石

美術基礎知識是學生認識美術世界必備的帶有共性和規律性的知識。美術技能是學生完成美術任務所應具有的專門的技術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美術技能,通過學習活動,才能使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成果?!兑庖姟芬蟆皞魇诒貍涞幕A知識與技能”[3],就是要夯實深化美育的基礎。而新課標在“課程分目標”的各學習領域中提出,美術基礎知識與技能涉及“造型•表現”的基本造型元素與形式原理等美術語言、美術媒材、美術技巧;涉及“設計•應用”的設計與工藝及其設計制作思想、基本程序與方法;涉及“欣賞•評述”中自然美的感受,美術作品、美術家的了解,及其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涉及“綜合•探索”中美術各學習領域、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和綜合解決問題等方面[4]。因此,美術教學內容要考慮課標對學段的要求,還要關注學生實際。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美術知識、能力,以及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差異,確定美術教學重點。具體來說,就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在教學時或注重形象積累,或注重培養美感,或注重發展思維,或注重技法練習。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針對每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時,不宜面面俱到。此外,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的“發現”,并基于已有線索或例證,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并掌握必備的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加強對學生的鼓勵,營造討論甚至辯論的氛圍,促進學生在討論中獲取更多的基礎性知識與方法,在辯論中領悟深層次知識,積極主動地培養更多技能。

三、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深化美育的重點

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公民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也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前列的力量之源。羅恩菲爾德認為,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人類能夠創造而動物不能,創造是人類所具有的本能。而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兒童的創造性[5]。正如《意見》所強調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美育課程要注重發展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新意識。而新課標在美術課程性質的表述上增加“以對視覺形象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6]的內容??梢?,以視覺形象作為研究對象的美術課堂,在發展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方面與深化美育目標相吻合。鑒于此,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對美術的感知、理解、創造,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教師要做到心中有課標,挖掘培養學生美術創新能力的教學內容,并用好教材。實踐中,“造型•表現”中的臨摹、寫生、創作(從構思、構圖、起稿開始,都富有形象思維創意元素),“設計•應用”中練習的理念、形式變革、材料選用,“欣賞•評述”中感受作品的題材、形式、技法等,“綜合•探索”中多元的材質、方式方法等,都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教學內容。例如,浙派名師曹鋒在執教《映日荷花別樣紅》時,引導學生用水墨畫荷花時就注意到這方面。第一步,點墨———組織學生用筆蘸墨在生宣紙上隨意點畫(觀察墨色在生宣紙上的暈染變化,引導學生猜一猜像什么);第二步,畫葉——根據墨點效果因勢利導,讓學生用側鋒畫出荷葉;第三步,寫梗、點花,然后合作整理完成。教學過程循序漸進,使學生感受了筆墨樂趣,體驗了生宣紙上滴墨有形,因形聯想,根據墨韻變化畫出荷葉、點畫荷花。學生在實踐中不僅掌握了筆墨方法,體驗了水墨畫的樂趣,而且在觀察筆墨暈染變化中,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聯想,發展想象力,創造性地表現出富有創意的水墨荷花。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攀登深化美育的高峰

《意見》要求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進一步強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因此,深化美育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理想,塑造良好的個性品格。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深化美育的必行之路。其實,這與美術新課標的課程“分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求一致[7]。優秀的美術作品通常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學生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很容易對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理想、情感、意志、道德、價值等人文精神產生認知,引發共鳴,受到啟迪,進而形成人文意識,培養人文精神。教學中,教師可多為學生提供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體驗、分析、比較、聯想、鑒別和判斷,積極開展探究、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通過“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8],進行圖像識讀與作品欣賞,大膽發表感受與認識,提升美術欣賞評述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判斷能力。美術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精神方面的成長,將知識、能力的教育與育人教育融為一體。例如,北京市海淀區的王京燕老師執教《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時,就把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學生審美理想培養的過程中[9]。該課獲得第六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評選活動一等獎,教學主要步驟依次為:激趣導入《喜蛛圖》;觀看錄像品人生;初步感受題材廣;自主探究花鳥冊;對比分析蝦一絕;聽音構思意蘊深;有感而發談感受;詩書畫印中國風。通過提問題、對話、對比分析、小組探究,結合教師講授,引導學生從齊白石的人生經歷、繪畫題材、表現方法、藝術特色四個方面,認識到齊白石是詩、書、畫、印“四絕”的全能型藝術家,感受齊白石的成就和人格魅力;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感大膽表達自己對齊白石及其作品的認識,感悟中國文化的特色和精神,激勵學生學習齊白石熱愛生活、一生勤奮和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

參考文獻

[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9/t20150928_211095.html

[4][6][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王大根.中小學美術教學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8]尹少淳.美術課程的性質與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15(5):81-86.

[9]第六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評選活動資料匯編[G].黃山: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2011.

作者:蔡志雄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