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學企業實踐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13 10:26:15

導語:會計教學企業實踐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教學企業實踐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解析了“企業實踐”的內涵,探討了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對接的切入點,論述了學生企業實踐內化為職業能力的目標定位,提出了定位驅動下二者對接的模式構建方案,即建立雙贏基礎上的校企合作常態;在知識體系的約束下細分實踐崗位;多目標下建立實踐效果評價體系;基于實踐動態管理完善規制機制;校企聯合完成實踐質量考核評估。

關鍵詞:會計專業;企業實踐;校企合作

在我國會計人才嚴重過剩的當下,會計教育要重視夯實學生的企業會計實踐能力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初入職場時獲得先發優勢。在學校與企業間已開展的合作中,筆者發現,只有建立在雙贏基礎上的對接,才能健康、持續地推動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教育間的相互聯動。筆者認為,當前實現雙贏的重點應放在為企業創造價值方面。正因會計人才已經過剩,所以單純的教學合作已難以引起企業方的興趣,即使形成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的對接,也不能保證對接的質量。所以,學校應在建構學生“一專多能”的專業能力基礎上,拓展企業類型選擇面,加強對財務內控相關崗位實踐機會的挖掘?;谝陨纤觯P者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企業實踐”內涵的解析

(一)企業實踐的目的。學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解決傳統基于會計理論知識和基礎實訓能力培養的短板,切實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了在會計人才培養中使學生具備初步的職業素質,在職場就業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這個培養方式的工作過程應是真實和有效的。真實體現在工作崗位的真實性,有效則體現在崗位實踐內容應與會計教育相關聯。(二)企業實踐的中介。企業實踐的中介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學校與企業進行對接時存在中介,第二,學生進入企業展開會計實踐時又存在中介。前一類中介主要以制度的形式存在,即保障學校與企業對接的長效機制。后一類中介主要體現為企業內部對學生實踐的組織管理規則。需要指出的是,學校教師應參與后一類中介的構建中,并切實降低企業實踐風險。(三)企業實踐的內容。當前企業之所以在接收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問題上存在消極態度,是因為會計信息乃是企業的核心經營管理信息。針對這一現實狀況,學校需要與企業方就企業實踐內容進行協商。前面已經提出了解決思路,即挖掘與會計教育內容相關聯的崗位類型。如會計原始憑證登錄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等。(四)企業實踐的評價。若要有效把握企業實踐機會,便需要完善對企業實踐效果的評價機制和實施辦法。效果評價機制和實施效果不僅起到了事中、事后控制的作用,還給下一階段所實施的企業實踐活動提供可調整的參考方案。

二、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對接的切入點

(一)決策參與企業實踐的年級。在與企業開展聯合教學合作過程中,筆者發現,校方始終處于合作的劣勢地位。這不僅歸因于企業實踐資源的稀缺,也歸因于學校之間在爭奪校外實訓基地時的競爭態勢。因此,在現有企業實踐資源存量上,需要對該資源存量實施優化配置。為此,這里對接的切入點便反映在對參與企業實踐年級的決策上。由于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三年,所以,學校安排的企業實踐可以作為大三學生在第五學期頂崗實習這一板塊,畢業班學生作為參與企業實踐的主體最為適合。(二)配置可供學生實踐的崗位。配置可供學生實踐的崗位是學校與企業實踐對接的重點與難點,重點在于崗位提供質量直接決定學生企業實踐的質量;難點則體現在,企業所能提供的會計核心實踐崗位幾乎為零。所以,企業在配置可供學生實踐的崗位時,可以根據企業的類型,按照會計專業體系逐步進行崗位資源挖掘。如針對商貿企業而言,該類型企業一般有流通部門和銷售部門。那么,便可以分部門來挖掘成本核算崗位、物資盤點崗位、訂單登記崗位。(三)建立規范企業實踐的制度。會計教學與企業實踐對接中,企業方最為擔心的便是學生的實習安全問題。企業受制于自身的經營管理任務,幾乎沒有精力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而且,部分學生因職業素養缺失,也會給企業的經營管理造成諸多麻煩。為此,這里的切入點便以制度的形式出現,即建立規范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的制度。這里的制度應體現在“頂崗實習行為規范條例”中,并且這一條例應是學校與企業一同制訂。同時,學校還應根據學生頂崗實習的期限為其購買意外傷害險。(四)創造反映企業實踐的價值。創造價值即如何為校企合作建立長效機制。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建立,應能滿足企業的利益訴求。然而,在會計人才過剩的當下,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筆者認為,學校需要拓寬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思路,若是校企合作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或是能為企業人力資源培訓提供師資幫助和場地資源,這也是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三、學生企業實踐內化為職業能力的目標定位

在有效配置企業實踐資源時,需要通過內化為學生的職業能力,這樣才能實現產出與投入的目標。為此,下面從三個方面提出目標定位。(一)定位于職業思想素質目標職業思想具體指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在會計教學傳統中,培養學生的上述意識主要依靠課堂講授,但所獲得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在具體的工作任務驅動下,將使他們逐步形成上述意識。學生是否具有上述意識,直接關系到他們入職后的崗位表現和同行評價。這就成為他們與其他學校畢業生競爭的優勢。因此,企業實踐內化之一便是實現職業思想素質目標。(二)定位于職業人文素養目標職業人文素養主要包括崗位環境適宜能力、自我情緒管控能力、崗位更換后的心理調適能力。由于企業實踐資源較為稀缺,所以在頂崗實習方案設計中可以引入輪崗制度。這就涉及學生崗位更換后的心理調適能力?,F實表明,學生入職之后的職場生活迫切需要以上能力,所以在企業實踐中需要重視學生該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職業人文素養便成為目標定位之一。(三)定位于職業專業能力目標毫無疑問,這是校企教學合作中一直強調的目標。筆者認為,學生職業專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在未來的“干中學”得到不斷提升,但在有限的頂崗實習時間內,則需要提高他們的非智力因素能力。這也是為何筆者將職業專業能力目標放在第三位進行論述的原因。在企業實踐的輪崗過程中,學生可以圍繞會計知識體系強化對真實工作任務的履職能力。該目標的實現將成為學生未來職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以上從三個方面所做的目標定位,是建立在對切入點探討的基礎之上的。它們共同支撐起下文二者對接的模式構建。

四、定位驅動下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對接的模式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對接的模式可從以下五個方面構建。(一)建立雙贏基礎上的校企合作常態。這里的關鍵問題在于解決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問題,根據上文所提供的思路,可以從兩個途徑入手:第一,對于尋求長期合作的企業,校方可以為企業掛牌(某校實訓基地)。通過為企業掛牌,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社會聲譽度,還能使企業在同行業競爭中建立良好的口碑。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企業方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雙贏[1]。第二,為企業人力資源培訓提供師資和場地資源,當前的重點是場地資源的培訓,如借助校方運動場開展員工拓展活動。(二)在知識體系的約束下細分實踐崗位。在挖掘企業實踐崗位資源時,不能以完成學生定員定崗為主線,而要以會計教學目標和知識體系為依據,圍繞核心專業能力挖掘外圍關聯崗位資源。上文對此已經舉例,這里再以制造企業、物流企業為例進行闡述:第一,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核算、專項采購預算、物資庫存盤點等可以作為企業實踐崗位群進行資源挖掘;第二,物流企業的經濟運距計算、運輸路線規劃、應收賬款催收等可作為企業實踐崗位群進行資源挖掘。(三)多目標下建立實踐效果評價體系。在前面的目標定位中,筆者提出了三個方面的目標定位。對此,校方應在校本要求下與企業方合作提出可行的評價體系。由于思想素質和人文素養屬于內隱性信息,所以評價體系開發的重點應放在上述板塊[2]。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同行評價、部門評價等三方評價作為評價體系的組成模塊。同時,根據三大模塊再分別開發出其中的評價指標。這里只是提出原則,應增強學生自評的分值權重,進而使評價起到激勵與鞭策作用。(四)基于實踐動態管理完善規制機制。維護會計教學與企業實踐對接的內部秩序,則依賴于基于企業實踐的動態管理,并在試錯過程中完善規制機制。這里的動態管理針對學生輪崗管理,以及在人本原則下實施彈性管理[3]。在試錯過程中完善規制機制的重點在于,需要在對接企業的管理章程框架下來實施。為此,這里需要與企業總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一同完成規制機制的設計與論證。一旦規制機制成熟落地,那么它應成為二者對接的長效機制。(五)校企聯合完成實踐質量考核評估。在上文關于評價體系的設計中已經指出,需要建立同行評價、部門評價的實踐質量考核辦法。為了降低因評價而給企業相關人員所帶來的困擾,同行評價主體可在傳幫帶制度下展開,即學生的企業指導教師作為同行評價的實施主體[4]。部門評價的實施主體則為部門負責人,其根據具體的評價指標從整體上給學生打分。除此之外,還應突出崗位認知和專業素質拓展教育。針對崗位認知教育,帶隊教師可以在企業小組學習中,以總結和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引起重視,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針對專業素質拓展教育,則可以由企業財務部門技術骨干或負責人開設專題講座,若有校友在企業財務部門則可以請校友現身說法。

五、結語

在我國會計人才嚴重過剩的當下,在會計教育中需要重視夯實學生的企業會計實踐能力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初入職場時獲得先發優勢。而且,只有建立在雙贏基礎上的對接,才能健康、持續地推動會計教育與企業實踐教育間的相互聯動。通過主題討論,二者對接的模式可圍繞建立雙贏基礎上的校企合作常態、在知識體系約束下細分實踐崗位、多目標下建立實踐效果評價體系、基于實踐動態管理完善規制機制、校企聯合完成實踐質量考核評估等五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關振宇.高職經管專業校內實訓教學體系構建問題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7):109-110.

[2]楊國良.高職經管類專業實施柔性實訓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66-67.

[3]彭東生.高職會計實訓與審計實訓教學的無縫對接[J].商業會計,2013(20):21-22.

[4]趙飛燕.談高職教育中的實訓教學創新[J].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63-64.

作者:石磊 單位: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