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會計教學實踐思考

時間:2022-12-26 11:36:37

導語:職高會計教學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高會計教學實踐思考

近年來,教育界的學者提出了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新課改實施的本質也是使教學活動更符合教育規律,更加人性化的發展。在變動不居的生活中,需要時刻更新視角,審視教學方式,摒棄傳統陳舊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方式內容,敢于大膽嘗試,不斷以創新方式應用于教學中。變易理論就是一種新的教學理論,它討論的是怎樣幫助別人學習,針對“學習什么內容”與“如何掌握方法內容”兩方面來關注學習。本文基于其理論概念,通過分析探索,提出了會計課堂學習與教師教授內容的種種方法。將變易理論運用于會計教學中,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上,而不是教學活動中。因此,它強調的是學者對事物差異的感知與比較,從而識別關鍵屬性。

一、明確讓學生“學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制定教學目標,但大多目標都圍繞教科書呈現出的具體內容而制定,只有一部分針對的是間接學習內容,但這一小部分卻最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為此,教師要以變易角度為出發點,從間接的學習視角分析課本中的教學意圖,追問課本中的某一項內容。這不但可以讓學生感知、記憶,還能讓他們明確概念、理解問題。只有弄清楚“學什么”,才能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如教師可以借助新舊會計準則教學生如何學習會計實務內容??梢跃腿绾魏怂銦o形資產進行研究,因為新舊會計準則中的標準不同,舊的準則提出的是依據法律程序申請,然后將注冊費與律師費等借記為無形資產的賬戶,貸記為銀行存款等賬戶;新的準則提出的是將開發研究項目支出的費用分為研究階段與支出階段。

二、重視學情調研

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與自身能力形成了個體差異性,變易理論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針對差異性進行分析,研究出導致學習成果不同的原因。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的時間有限,無法面面俱到。若想在課堂時間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有針對性的講解,把主要時間利用在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的地方,對他們了解并熟知的方面可以進行簡化處理。與此同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了解,是課前測試的判斷依據,測試內容可以是教學內容里的題目,也可以放在課后練習。如教師在講無形資產內容前,可以對學生提問“無形資產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各種回答,可以判斷出他們的理解程度,對那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去重點講解,使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此外,對以往教學中學生表現出的狀況進行分析,如課上發言、課堂測驗等,也可或多或少總結出他們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偏差,教師可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輔導教育。

三、合理應用典型例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把握教學內容相關屬性,主要表現在舉例子或分析典型例題,這是教師常選擇的方法。典型例證分為正例與反例。如以無形資產的知識來講,正例可以為“李四發明一項水變油的技術”,他的鄰居學會后并申請了專利,李四得知后狀告鄰居,而專利局的人卻說誰先申請的誰才是發明者,由此,學生才會深刻了解“申請在先”的法律政策。此外,有些例證不一定非由教師提供,學生的錯誤答案也可作為反面例子,以此引導出正確答案,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將正確的知識銘記在心。

四、引導學生重視關鍵屬性

教師按照變易理論確定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某種預設,這與實際的教學課程還存在一定區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例證引導學生注意某些特點及如何結合例證來提問、講解,將決定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到什么。如,教師在講授會計職業道德時,從正面舉例之后,又舉了一個會計挪用公款的反面例子,當學生議論紛紛時,立即強調挪用公款的后果,使學生深刻了解相關法律知識以及會計職業道德內容,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其實,不同的角度會引起不同的學習效果,適宜舉證并做好引導,可以發揮例證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

綜上所述,教育界的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發展。在職業高校的會計教學中,應用變易理論這一新型教學方式已經勢在必行,一線教師作為領路人,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不斷改進與創新,根據教學目標、落實教學任務,根據學生差異性的特點,結合變易理論,靈活創設因人而異的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效果,引導學生重視典型例證后反射出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會計這門學科的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翁丹芳.變易理論運用于職高會計教學實踐的探索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5(11):170-171.

作者:王飛芳 單位: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