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的融合
時間:2022-10-18 03:20:46
導語: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理論課程繁多,缺乏針對性。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較其他專業來看,理論課程是非常復雜繁多的。學生在校期間要學習的內容幾乎涵蓋經濟、會計、財稅、管理類的很多科目,這使得大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會產生枯燥、乏味,甚至倦怠的現象。更有基礎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在后續階段跟不上教師的節奏,選擇自我放棄的心理。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延續以往的經驗,學校從整體角度出發,為了讓學生能在有限的三年或者四年時間能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今后不論從事基本工作崗位乃至深造提升都能有扎實的基礎,所以,學校和教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更多的學”。然而現階段企業更注重的是學生學得怎樣,專業知識能運用到什么程度,畢業后能否直接上崗工作等問題,讓企業自身投入較低的人力資本,產出更高的工作成果。因此,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應更多地考慮目前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更扎實更專業的基本技能是最有效的。[1](二)實踐課程較少,虛擬程度高。目前大多數院校會計專業都開設了部分實踐課或專業實訓課。例如,基礎會計實訓、納稅實操、成本會計實訓等,但是也有學校設置的專業實踐課較少,只有個別實訓周讓學生體驗工作環境。而這些實踐課程的特點是根據理論教學設定的模擬操作,讓學生練習有關憑證、賬簿、報表的填制;實訓中涉及到的企業和經濟業務也基本是虛擬的,有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自行編制的實訓內容。這種實踐教學,一方面是能訓練學生基本功的,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演練,學生在這類實訓初期的時候興趣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由于企業和經濟業務缺乏真實性,客觀發生的問題和待解決的問題并不多,在實訓后期,學生的興趣逐漸降低,參與的積極性也并不高,完成小組任務基本也是靠幾名學生來實現,于是就失去實踐本身的意義。
各高校都非常注重本校學生就業率,在努力增加學生就業機會的同時,還積極鼓勵學生創業。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教師也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大力支持新一代的社會主力軍自主創新,獨立創業。據了解,大部分高校都有大學生創業中心,學校會給予場地和部分資金的支持,讓學生團結協作,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在“互聯網+”的當下,學生又有了更多的創業機遇。好多學生從實體的創業店鋪擴展或轉型到網絡線上,這不僅僅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還擴大了創業信息的傳播量,取得更多的效益,讓學生在解決各類復雜問題的同時也鍛煉了綜合能力。[2]以我院(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就設有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心,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商品或服務獨立經營;自主創立的“大汽O2O”校園商城,可以為學生在線上開設自己的網店進行創業工作??梢砸姷茫瑢W校對學生的自主創新創業是十分支持的,學生在校期間既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又能將自己的專業本領運用到實戰中,還能勤工儉學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環境是非常良好的,新一代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的優勢極為顯著。[3]
三、會計課程實踐教學與學生創新創業相融合的對策
(一)理論課程應有目的地進行。根據教育學理論,應避免“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學生都不愿意接受理論內容繁雜的課堂形式,理論課程較多,學生吸收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師應當思考,面對專業理論課程繁多的會計體系,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怎樣設計和選擇。[4]在當下,國家倡導我們的人才都要有工匠精神,企業當然也需要工匠型的能手。作為一名專業會計人,更需要具備“精打細算”的較真態度和實戰能力。于是,教師要不斷地進行社會調研和企業實踐,掌握最新社會動態和企業用人需求;深入到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了解學生創業項目和企業的性質,探尋企業需要的人才和應具備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計和內容選擇。在進行理論講授的同時,進行實訓也要結合創業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設計,使學生更有真實感和體驗感,讓學生“更多地學”轉為“更好地學”。(二)真槍實干地為“企業”服務。較多的理論太過于空洞,模擬實踐又過于虛幻。要使學生能將所學真正地運用,必須深入到企業中,真實地工作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要在學校期間達到此目的,最好方式便是讓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在真實的企業當中發揮作用。所以要將會計專業學生定期分配到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中,作為財務部人員為其核算和服務。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崗位分配,在企業運營的時間中,進行登記現金流、核算成本、記賬整理、編制報表等工作,同時為創業的學生提出庫存調整、成本控制等合理建議。而對于電子商務類型的企業,教師可選擇采用電子教學和實戰的方式進行。[5]同樣以我院為例,“大汽O2O”校園商城中有很多學生創立的店鋪,其中有全新商品、二手商品、家鄉特產、綜合服務類等等項目。創業的學生只是進行銷售和服務及管理工作,并沒有專業的財務人員。此時,將會計專業學生融合在其中,無償地為創業的學生服務,進行訂單明細整理、匯總計算、記賬報賬等工作,既鍛煉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又為創新創業的同學解決了財務和控制成本等相關問題,可謂是達到了“雙贏”成效。[6](三)反饋回課堂,進一步深化。實戰的目的是為了發現不足,進而逐步修正和改進,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會計專業學生到創新創業的項目中實戰,可在一批學生完成一個階段后,回到課堂進行該期間的工作總結及問題反饋,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糾正和完善。其他同學在此期間也能學習到自己沒有經歷到的事宜,有利于學生更多地掌握現實中出現問題時靈活解決的方法。通過循環進行,不同學生實施不同類型的項目,遇到的問題不同,學習到的知識不同,自身提升的空間便不同。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掌握情況,再次進行內容的調整和強化,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也才能將“更好的學”轉變為“真正的用”,即學以致用。傳道授業之本是讓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并能很好地為企業、為社會服務,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要做好掌舵人,引領學生學習專業的知識技能,做當今市場各行業和領域優秀的財務工匠。因此,教師要利用有效資源,響應國家提倡的高校發展號召,帶領會計專業團隊走進創新創業項目,將專業實踐與學生創業融合起來,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相信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會計專業課程實踐與學生創新創業恰當融合的方式培養下,定能打造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會計人。
參考文獻:
[1]盧旎.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創業會計人才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5):17-21.
[2]劉麗明.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優劣勢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7(21):54-56.
[3]宋風長.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3):31-32.
[4]陶燕.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考試周刊,2012(54):160-161.
[5]彭楚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商貿人才,2017(9):187-188.
[6]郭玉婷.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會計綜合實訓教學[J].創新,2017(31):183.
作者:王麗 單位: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會計人員如何加強后續教育
- 下一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英語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