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納稅會計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10-24 09:01:32
導語:職業院校納稅會計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會計稅收制度的改革,會計實務中越來越需要大量應用型、復合型納稅會計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而現在的職業院校畢業生不能滿足這種要求,這就要求對《納稅會計》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等五個方面來實現。
【關鍵詞】職業院校;納稅;實踐教學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社會上經常流行一句話: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稅務在美國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經濟越發達,國家職能越健全,越應重視稅務,中國亦是如此。隨著我國稅收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和稅務部門征管能力的加強,處理好稅務問題、做好相關賬務成為每一個企業的迫切需要,同時社會上既懂財務,又熟知稅法的復合型人才相對缺乏。對于職業院校而言,大部分剛走出校門的會計實習生、畢業生并不能熟練的處理稅務有關的賬務,影響了用人單位對這些學生們的評價,這既源于學生自身對納稅會計這門課程不夠重視,也源于納稅會計教學方法的不夠完善,因而更需要對納稅會計這門課程進行積極的改革。職業院校納稅會計課程現狀分析:
1理論教學方法單一
《納稅會計》課程的理論教學側重于以教材作為教學主導,通過教師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強調學科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在教學方法上職業院校目前基本還是采“填鴨式”“滿堂灌”的舊有教學方法,沒有科學的應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忽視了理論同實踐的結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致于學生畢業以后很可能不能很快實現角色的轉換崗位從而不能更好的適應工作。
2實踐教學嚴重滯后
第一:教師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職業《納稅會計》課程雖然在教學計劃中制定了實踐教學的課時、內容等要求,但基本上只是紙上談兵,并未完全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實踐課時不能有效的利用,教師仍偏重于理論講授,學生的實踐機會就會相對減少,因而學生學完課程后仍感到實際操作起來相當困難。第二: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目前《納稅會計》的實踐課多是分稅種分別進行的實訓,這種實訓雖然培養了學生的基本技能,但在實訓中沒有進行提高綜合技能的訓練,同時也沒有和《財務會計》等課程的實訓進行有效地銜接,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決策應變的綜合能力。第三:缺少有經驗的實踐指導教師。目前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普遍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豐富但較缺乏實踐經驗,特別是缺乏納稅會計崗位的實際工作經驗,這樣的話在指導實訓中難免缺乏權威性和真實性,很難有效地組織實踐教學。因此可以采用下列方式進行教學改革:2.1更新觀念,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保證培養目標的根本實現,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將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體系。具體包括:基本技能實踐教學、現場實踐教學、實習報告三部分。基本技能實踐教學是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主要在校內的課堂和模擬實驗室進行。2.2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踐教學的重點,但它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為達到以上目的擬采取下列措施:1)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地稅局和國稅局進行調研,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2)鼓勵青年教師和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積極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考試,取得執業資格證書。3)聘請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企業、事務所、稅務局的稅務方面的專家。4)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稅務專業的科研課題研究,了解稅收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稅務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用科學的稅收理論和規范的納稅方法充實教學內容。2.3校內實踐教學改革。談及校內實踐教學,實訓室是進行校內實踐活動的重要場地。實踐教學可分為單項實踐教學和綜合模擬實踐教學兩部分。單項實踐教學按照各個稅種將計稅依據的確定、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到會計處理各個環節聯系在一起,有利于融會貫通。綜合模擬實訓為分行業專題訓練,按照現實情況將各稅種有機組合,如以制造業的購銷業務為專題,將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或資源稅等串聯起來綜合對比、互相聯系,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融合為一體。2.4加大發展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踐實訓主要是校校協作、校企聯辦的實驗教學基地。校外實習的形式有三種:一是每年4月份。課程學習到一半時,拿出一周的時間跟隨有關事務所和稅務局進行稅務核查,體驗稅務會計崗位工作。二是學生在校學完《稅法與納稅會計》和校內實踐課后,能夠身臨其境地到校外實訓基地,在稅務會計或稅務崗位上進行一個暑假的頂崗實習。三是大三下學期利用一學期時間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2.5鼓勵校企共建實踐實訓教材。實訓教材是納稅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組織教師與企業合作編寫《納稅會計模擬實訓》教材,反映企業及業務的發生和各會計崗位的工作流程,盡量做到與實際工作一致,對每一經濟業務進行詳細講解和說明。培養學生操作運用的能力,實現學習和就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觸。教材應根據最新的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進行編寫,內容規范,符合政策要求。
參考文獻
[1]周曉喬.淺談《稅務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0(10):327.
[2]李明.實訓教學法在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稅收經濟研究,2010(1):50-52.
[3]曾靖.高職《納稅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5):161-162.
[4]胡愛萍.《納稅實務》課程“七維四遞進”教學模式應用[J].財會通訊,2014(22):54-55.
[5]程芙蓉.優化高校會計專業《稅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49):274-275.
作者:劉娜 單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校法制教育教學論文
- 下一篇:基于市場需求會計學專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