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高校籃球教學改革思路
時間:2022-02-21 09:39:07
導語:新形勢高?;@球教學改革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每個科目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在隨之變化。高校的學習方式和義務教育中的方式大不相同,針對體育學科也不再只是為了學期成績,如何在高校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引用創新形式的教學方式是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重點思考方向,因為以此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本篇文章討論在新形勢的背景之下,我國高校中針對籃球教學如何更好地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形勢;籃球;教學;高校;改革;思路
我國大部分高校針對籃球訓練課程,沒有其自身的室內訓練場地,通常情況下是在室外場地進行。但在戶外進行籃球課程的教學,學生會因此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因素會造成高?;@球課程教學存在一些不足,類似于教學方式枯燥死板,缺乏創新性,都會促使學生對籃球課程沒有學習興趣等。鑒于此種現象,高校在新形勢的大背景之下,一定要調整和整改籃球教學的方式。
1高校實行籃球課程教育的重要性
1.1豐富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高校體育課堂中,實行籃球課程的內容教學,能夠促使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業余生活有了新的鍛煉或者娛樂項目,對于其業余生活而言,起著豐富性的作用。并且籃球運動是一種強度適中的運動項目,學生能夠通過籃球運動,讓自己的緊張學習狀態適當的得到放松和舒緩,可以在籃球運動中進行自我的調節。從而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對于平日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影響作用。同時籃球運動是一項多人合作模式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整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對于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也是不錯的途徑。針對現階段下多數高校大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通過籃球運動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在團隊中協助他人?;@球運動的團隊合作需要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對于其交際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1.2利于高校完善自身的體育文化制度
在現階段大多數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里,會比以往傳統體育課堂的形式更加豐富,通常有條件的高校都會涉及到籃球體育運動、網球課程以及游泳課程等,這對于高校的體育文化發展來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高校倘若需要培養學生的運動合作精神,是需要一個較為完善的體育文化制度來進行支撐和保障。不斷在高校推行籃球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選擇更多形式的體育運動提供渠道,并且也能夠促使高校的體育文化制度進一步完善。
2目前我國高校實行籃球運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施行的籃球教學過于形式化
目前大多數高校體育課程中針對于籃球運動的教學往往沒有達到課程化的標準,大多數情況下,在課堂中體育教師會讓學生自行進行籃球項目的運動。鑒于這樣的安排,大多數學生是不會選擇進行籃球運動,因為籃球運動涉及到團隊合作,而大多數的大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當課堂中的拉伸運動以及跑步任務做完以后,這些學生會選擇直接離開訓練場地。只有少數學生會自行進行籃球運動活動,而體育教師針對這樣的現象也沒有過多的干擾。同時,在目前高校的籃球運動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是簡單的教授學生如何運球等基本要點,教學方法的落后也是高?;@球運動課程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而真正培養學生能夠提升籃球運動意識和習慣,是需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也不是一味地放縱不管。
2.2教學的內容較為單調
大多數涉及到籃球運動課程的高校,在進行籃球運動教學時,大多數是在室外的操場進行教學。在這樣的場地進行籃球運動的教學,首先會忽視籃球運動的理論知識,其次由于室外環境會有許多因素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等,其他因素會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高?;@球運動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缺乏標準的課程設置,這樣會直接導致學生不能進行較為深入的籃球運動,也無法真正的體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同時,針對在室外場地進行籃球運動教學這一點,高校體育教師通常只是對學生教授基礎的動作,對于戰術性的要點沒有更深入的教學,學生也無法在這樣的課程中感受到籃球的奧秘,也不能夠很好地在團隊中學會如何與成員進行良好的配合,只會自己單獨運球等。以此可見,高校實行的籃球運動課程從本質上來看。其形式以及教學內容都顯得過于單調和乏味。
2.3教學評價不夠完善
在大多數高校里,對于籃球運動的考核,由于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涉及到籃球運動中的基本技巧,類似于如何定點投球、如何運球以及三步上籃等,所以針對高校學生的籃球考核也只是從這些簡單的基礎的技巧進行最終的考核。但從籃球運動的本質上講,以這樣的考核內容過于簡單,這不能夠體現出學生真實的籃球水平以及學生對籃球的理解。針對于籃球教學評價的內容,還應該從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所以在目前高?;@球運動教學過程中,針對于教學評價的內容還不夠完善。
3.1豐富籃球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進行籃球運動教學,可以在以往的籃球教學方式基礎上,引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所謂“開放”二字在體育籃球運動中,主要是將學生個性化當作教學重點,將更多的自由元素帶進籃球運動教學中。針對高校籃球運動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制定一定的計劃,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等。將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個性化需求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同時也可以融入一些生活中的經驗,對于籃球運動的技能知識有更好的延伸作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個體優勢,做到差異化的教學對待。利用“開放式”籃球運動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與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感,同時對于學生籃球運動精神的培養有更加高效率的作用。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在一個較為輕松的課堂中進行籃球運動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地溝通和交流,甚至對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進行提問,這對于籃球運動學習的效率具有提升作用。體育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分組學習的形式,本身籃球運動就是以團隊合作形式進行,所以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分組形式來進行籃球課程的學習,并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分組。針對于籃球運動技能程度不一的學生,一定要進行劃分,同一個組內一定要具有不同技能的成員。同時也可以依據男女生之間的不同,設計不同的籃球運動訓練目的以及方式。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能夠更好地鍛煉合作意識以及精神。
3.2促使籃球運動教學有趣化
利用具有較為趣味性的教學方式,無論是針對哪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其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講,學生大部分時間會花在專業課程學習以及社會經驗積累上,而對于體育運動項目,沒有足夠的重視。為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強化學生的體魄。針對體育課中籃球運動的教學,可以促使其更加的有趣,利用一些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籃球運動教學中,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小組學習模式,讓不同小組之間進行適當的比賽,或者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籃球基本技能的比拼,以這樣小規模的比賽形式進行難受運動技能的學習和鞏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也可以結合其他方面的形式,設計出較為有趣的籃球小游戲。并且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多關注如何訓練學生進行籃球運球、傳球、傳切空切以及快攻上籃的一些跑位技能,而不只是對學生進行投籃訓練。所以教師也可以結合這些重點的教學知識點,將其達到游戲化。
3.3提高學生的基礎運動能力
首先要提升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心理運動能力,從簡單的含義解釋,就是促使學生能夠對籃球運動課程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利用上文所提到的新穎教學方式或者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其次,在籃球運動中需要一定的速度與協調能力,所以教師在平時的籃球運動課程中,也要增設一些培養學生運動速度以及運球協調能力的基礎項目。比如在籃球運動課程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跳繩運動、體操是臺階跳躍運動以及多進行一些運球級傳球等籃球基本技能等,這些方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協調性。第二個方面是屬于鍛煉學生的生理運動能力,其中也包含了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針對籃球運動,學生一定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鑒于這兩個方面,教師在進行籃球運動教學時,可以重點關注這兩方面的培養,從整體局面去培養學生的身體整體素質,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在籃球運動中體驗到籃球的魅力。
3.4完善學生籃球運動考核制度
對于學生的籃球考核,不能只是簡單地從基礎的籃球技能入手。體育教師一定要依據籃球運動中不同的訓練形式和對應的不同難易程度,制定出合理化的考核標準,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籃球運動考核的科學性。籃球運動是一個團體運動項目,所以教師在制定考核標準時,也要將團體合作性納入到籃球運動考核的標準中。同時也要針對籃球運動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層次化的考核,這也是能夠體現出考核的權威性。
4結語
從本文總結中來看,我國高校目前在籃球運動教學過程里,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但在新形勢背景之下,如何高效地進行高校籃球運動教學,并且能夠讓籃球運動符合高校體育文化機制。一定要以學生實際需求為主,設計出符合培養學生籃球運動合作意識、更強的身體素質的教學方式。對于以往籃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形式化,一定要用更加豐富性的教學方式和趨于有趣化的教學模式將這一類不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局面打破。
參考文獻
[1]張婷婷.試論新形勢下的高?;@球教學改革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9):3-5.
[2]康濤,張改芝.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技術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才智,2020(12):150.
[3]馬婉春.新形勢下高?;@球教學改革思路探究[J].山西青年,2020(08):244+246.
[4]袁振勇.基于新形勢下的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思路探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07):45-46.
作者:張達瑤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 上一篇: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探索
- 下一篇:學校德育教育開展立德樹人的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