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表現》課堂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2-06 10:11:07

導語:《美術表現》課堂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表現》課堂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美術教育專業版畫方向的創作課堂教學多年來一直是將創作融入傳統版種的技法學習中,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單一,學生的作品創作在版畫的形式感和個性化語言表現等方面嚴重不足,教學手段上單調,沒有體現出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就這些問題本文展開課堂教學改革探討,做出相應對策以改變創作教學現狀。

關鍵詞:傳統版種;綜合材料版畫;意象性語言;多媒體教學

《美術表現》即《工作室創作》是針對師范美教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創作課程。專業創作是中小學美術教師美術專業技能中的重要內容,是一名中小學美術教師專業水平的集中體現。在未開設《美術表現》之前,版畫專業的創作是和木版銅版絲網這些傳統版種聯系在一起的。版畫專業創作是融入到本科二、三年級具體版種課程的學習中,最后直接進入四年級的畢業創作階段。反映在作品上,少數有些應變力和功力強些的學生在作品效果上要突出些,但是其他多數學生在作品技法和完成效果上差強人意。沒有專門的工作室創作課程,會對學生的畢業創作造成隱患,導致畢業創作成為突擊式和快餐式的敷衍之作。給作品在創作形式、表現主題和技法表現等方面留下諸多遺憾。這種以傳統版種為主的創作方式也使得學生產生思維惰性——創作即是對以往版種技法學習的再運用,直接后果是創作缺乏熱情。創作語言也相對變得狹窄單一。教學過程方面,由于教學內容的局限,教學過程缺乏創新實驗精神。對多材質材料進行制版后產生的藝術效果認識不足,制版效果單一,畫面呈現的激情和視覺表現力不夠。為了美教學生能在畢業創作中能做好前期準備,充分展示自己的創作實力,也為了他們在不久邁出校門后成為一名高素質的中小學美術教師,具備較強的美術專業技能,我們開設了《美術表現》即《工作室創作》這門課程。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問題是:仍然以技法講解——學生實踐的方式進行,忽略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教師以機械的步驟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依樣行事,學生的創新性和課程所要求的實驗探索性無法得到充分體現。針對以上這些版畫專業創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美術表現》即《工作室創作》被引入課程設置。為了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小”版種為主要教學內容

其實在四大傳統版種之外還有很有意思的“小”版種和“新”版種?!靶 卑娣N如紙版、綜合版等;“新”版種如數碼版、數碼綜合等。這些有意思的“小”“新”版種在傳統的版畫創作中被忽視。實際上,“小”版種并不小,“新”版種也并不新。只是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沒有好好地對待他們。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那些版材簡便易得且刻印不乏藝術性的“小”版種被忽視了。這其中包括紙版和綜合材料版畫?!睹佬g表現》課程引入綜合材料版畫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版畫創作拓展更大的表現空間,為過渡到畢業創作在創作意識作品意識等方面做好角色準備,實現更多的表達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師范專業的特點,和中小學版畫教學相關聯,以“小”版種進行創作實踐,探索“小”版種的藝術特色和審美趣味。將紙版和綜合材料結合的“小”版種,其制作方法多樣,是通過剪、撕、折、刻以及各種材料的紙張和運用樹葉、棉線多種材料綜合表現的版畫。紙版畫制版技術容易掌握,其特性也決定了與其他版種結合的適應性。綜合材料紙版畫的表現語言開發增添了新的藝術表現語言,增加了版畫的表現形式。在對木、石、銅、絲傳統版種進行綜合的原有內容基礎上,增加凹凸印的版種轉換,加強利用凹凸原理制版的表現方式。從凹凸面產生這樣的觸覺感受到視覺過程的轉變,可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引入凹印和凸印的技法實驗。我們通常把平凹凸漏印的印刷技術手段作為劃分版種的概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制版的延展行和靈活程度。對這些印刷技術還應該有深層次的理解,也就是觸覺感受(凹凸?。┑揭曈X平面的轉變,這個過程主要是對制版過程中的偶然狀態的觀察與控制,使得原有的凹凸印制技術產生根本性轉變,一種和原來印刷技術不同的新的視覺體驗。在創作中突顯材料方面的特性。傳統版畫上的材料意義是指轉印物的屬性表達,這其中應包括制版和印刷過程中所呈現的一切可能性,尤其是基本物質(如水、油、木、金、紙等)的自然機理與人工制造的痕跡。對自然痕跡的有意識的利用和改造,就是利用其屬性,尋找非常態下的自然屬性。對原有材料的有意識運用,改變其屬性的做法,就是綜合版的實際目的。

二、加強版畫形式感語言,開拓意象性語言表現

在教學中進行多材料綜合實驗訓練。打破一貫再現對象的表現圖式,從而在自己的圖式中體現繪畫意象的表現語言。版畫的形式感語言突出,依靠黑白灰關系和點、線、面構成畫面,要求大的畫面布局和大意境塑造,而非模擬自然物象。意象表現語言在造型上的特征在于主觀情感與客觀物象的統一。具體表現在:造型與客觀物象之間存在有一定的距離。它是以客觀物象為原型,但又不是完全再現物象,是一種內在主觀的經營結構之象,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意象語言。阿恩海姆說:“在思維活動中,視覺意象之所以是一種更加高度的媒介,主要是它能為物體事件關系的全部特征提供結構等同物?!币馀c思維相關,而象是客觀存在。將思維觀念轉化為形式形象,再將這種形式通過制版印刷的方式得以實現。在制版過程中,注重不同材料的肌理呈現與表達。不同質地的紙張,如宣紙、素描紙、水彩紙等,在成為制版媒材后,呈現出變化豐富的視覺效果。還有一些如瓦楞紙等特別質地的紙,如果運用得當,更可以收到獨特的藝術效果。另外,綜合材料紙版畫還可以采用凹印技法,進一步豐富版種表現語言。利用白乳膠和砂礫的綜合運用,通過控制兩者調配的比例,可以實現不同深淺的明暗色塊,在版面上進行刻、刮、涂等不同手法,可以印制出粗細不同、質感不同的線條。各種材質的實驗性和點線面的豐富呈現增加了作品意象語言的表達。版畫本身是一門間接的藝術,作品從構思到最后印制出成品,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這些不同材料為創作提供了多種可能,大大豐富了作品意象性表現語言。在熟悉這些材料印制效果和肌理呈現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針對不同材料的特點,選取適合自己的材料和制版方式,依據自身的經驗構建個性化的意象表現語言,這是《美術表現》這門課的主旨所在。下面作品為美教專業版畫方向本科三年級的綜合材料紙版畫實驗作品。這樣意的思維和象的表達促進了學生藝術觀點的形成,為尋求個人表現語言和藝術風格作實驗性訓練,對提高版畫專業藝術修養有明顯效果,現代版畫教學側重于技法練習和語言實驗的結合。在強調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始終堅持突出學生以意象表現語言的創作性練習的主導作用,將實踐性教學引向切實鮮活的生活氛圍中,使學生的整體專業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三、改變教學模式運用多形式手段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專業發展為導向,鼓勵學生進行多材質技法實驗以及跨版種的凹凸印嘗試,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表現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多采取引導和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注重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角色應從傳統的主導型轉變過來,在教學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作品主題有不同表達方法,引導他們以自己熟悉的事物為對象,以實驗性的探索式的方式去表現主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多渠道的信息傳播手段,教學手段多元化。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科技進行教學,通過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速教學傳播手段,及時獲得學生反饋意見?;ヂ摼W時代文本和圖像的傳播方式較之前更為多樣,不僅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和電訊傳播,更有計算機、手機等新媒體互動傳播。在教學中利用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可使得教學信息作品信息得到快速的傳達,讓學生及時了解教學動向?;ヂ摼W作為一種新型媒體,引發了版畫傳播的全新變化,使得版畫的傳播在“互聯網+”時代表現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學生是具有活力,易接受新鮮事物,互聯網對他們來說是取之不盡的信息庫。在教學中,通過對多媒體教室設備的運用,讓他們在生動可視的畫面中獲得專業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他們通過微信群的建立及時教學要求,以獲得高效的反饋意見。

作者:薛磊 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