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論文

時間:2022-09-16 10:29:07

導語: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論文

一、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播與傳承的現狀

相比南方民族音樂的含蓄,西北地區的民族音樂音域寬廣,音色更為嘹亮。這些民族音樂都簡明形象,鮮明生動,主要呈現以下幾種特點:都是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民族音樂的旋律和主體都圍繞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民族音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樂常用當地獨特的民族語言展現。維吾爾族民歌內容極其豐富,通常可以分為傳統民歌和新民歌兩大類。傳統民歌包括以獵歌、打場歌、牧歌、挖渠歌、麥收歌、紡車謠等為代表的勞動歌;反應農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歌;內容涉及祭祀、婚喪嫁娶、儀式慶典等為代表的生活習俗歌等類別。新民歌的內容則是維吾爾族人民對于社會主義新生活的贊歌。藏族音樂的形成,可以看做是西藏民間藝術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樂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藏族音樂通常包括民間音樂、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三大類。民間音樂可分為民歌、器樂、說唱音樂、歌舞音樂以及戲曲音樂等五類。宮廷音樂由于年代久遠且流傳不甚廣泛,因此,甚少為外人所熟知M。宗教音樂包括教儀式樂舞羌姆、誦經音樂、宗寺院器樂等。藏族的民間音樂在傳統音樂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廣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民間歌手在藏族音樂中傾注了許許多多感情和精力,發揮了藏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藏族音樂文化意蘊的認識,我們永遠也無法窮盡,藏族音樂的價值和魅力是永恒的。藏族傳統音樂中的許多音樂元素都與國際音樂接軌,只是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以藏族音樂為代表的我國傳統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與傳承應該引起我們廣泛的關注。

二、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以及在電視傳媒中傳播的意義

傳播是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的現實途徑,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而電視傳媒則在信息傳播系統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電視傳媒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電視以真實的圖像、富有質感的聲音以及絢麗的色彩向觀眾們傳播著大量信息?。而在今天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出現障礙的情況下,借助電視傳媒實現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無疑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可以有效地保護少數民族民間音樂藝術。

借助電視傳媒的社會影響力,可以喚起人們對少數民族音樂更多的關注。電視傳媒傳播少數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電視傳播的信息內容,還在客觀上為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創造了物質基礎。

2、能夠更有效、快捷的實現少數民族音樂的推廣。

諸如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策劃過的《民歌?中國》欄目,就曾經以生動的畫面、唯美的聲音展現出少數民族音樂的渾厚和婉轉,使得少數民族音樂深深地印在觀眾的心里?!睹窀?中國》中的參賽選手大部分是來自民間,沒有經過專業的教育和訓練,保留著少數民族最淳樸的本性和天然的聲音。借助電視傳媒巨大的影響力,許多人透過節目開始關注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挖掘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

3、感染更多的人群,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通過電視傳媒,喚起更多的人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并喜歡上少數民族音樂。同時也通過展現不同民族的音樂,有助于實現少數民族音樂的創新。

三、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以及在電視傳媒中傳播的建議

1、深刻理解少數民族的文化。

只有深刻的領略少數民族的文化,才能進一步了解其音樂,才能更好的實現其傳承。以藏族為例,藏族自古以來就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創作的歌曲旋律優美、音域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藝術的傳播與傳承和藏族民間宗教活動以及寺院祭祀、慶典等活動密切相關的,如今,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們生活方式的悄然轉變,也潛移默化地促使藏族人民原有的生產、生活習俗逐漸發生蛻變“1。因此,我們要透徹理解少數民族的音樂就要深刻的理解其文化。

2、多層次認識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

音樂的內涵所涵蓋的范圍十分寬廣,其中以一脈相承的民族史詩為主要傳播形式。世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的歷程都融匯在民族的史詩中,史詩無疑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特色表現形式。諸如柯爾克孜族的《馬納斯》、藏族的《格薩爾》以及蒙古族的《江格爾》,都表現出這些少數民族數千年來奮斗的心路歷程。

3、從細節處把握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

根據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價值以及民族的背景來抓住少數民族的音樂特點。少數民族的音樂自古以來就是采用當地的地區及語言來展現的,形成了口語化的音樂旋律,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少數民族的地方音調和語系使得少數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少數民族音樂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這種民族音樂的傳承也需要傳承人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知識和內涵。然而如今,藏族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工作需要能夠傳承藏族音樂藝術的專業人才,所以培養藏族音樂藝術的傳承人才也是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關鍵所在。

四、如何實現借助電視傳媒更好地傳播少數民族音樂

1、在節目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

電視媒體作為一種最為普及的傳播媒介,在當今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革新電視節目的形式,才能賦予觀眾更多的新鮮感,觀眾的收視欲望才能更好的被調動起來。通過采取形式多樣、集觀賞性與娛樂性于一身的電視節目,將少數民族音樂融入進去,比如中央電視臺早年舉辦的《西部民歌電視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民歌選手參賽,參賽歌曲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該節目自播出起就引起社會大眾的強烈反響,尤其是從事音樂創造的工作人員,為傳播少數民族的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央電視臺所舉辦的《青年歌手大獎賽》自從1984年首次舉辦至今,擁有近30年的歷史,青歌賽也成為了中央電視臺影響力最深遠的電視節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青歌賽的成功舉辦,為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所以,在民間常有人說“青歌賽是造型工廠”。在青歌賽于2006年率先引入原生態唱法后,少數民族音樂一經亮相就給全國億萬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渾厚質樸的音樂給人心靈的漆蕩和對大自然的向往。一首首獨具風格的少數民族歌曲縈繞在人們耳邊,諸如耳熟能詳的《青藏高原》多次在青歌賽比賽現場響起,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熱烈討論,贏得滿堂喝彩。創新是電視傳媒發展的核心部分,人才則是電視傳媒發展的根本。推動電視傳媒產業與少數民族音樂結合的原創節目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才儲備。電視傳媒公司一定要能夠創造出一套新的以創新作為先導、以革新為理念的電視節目模式,以獨特的方式帶個觀眾全新的感受。

2、充分展現少數民族風情。

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推出的《民歌?中國》電視節目,是中國唯一的一檔以中國原生態民歌歌種版圖概念全景展示的中國民歌藝術節目,它為展示中國民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和廣闊的平臺。素來以弘揚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音樂相結合。節目首先通過一段紀錄片來描繪不同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及其風土人情,然后再展現少數民族音樂。此欄目系列化開拓中國民歌藝術視野,系列化介紹中國民族、民間的原生態民歌藝術,并大力推動中國原生態民歌的發展。

3、注重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及其歷史的再現。

我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可以說,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滋養著中華民族。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與傳承離不開少數民族的文化及其歷史。陜西衛視舉辦的《中國原生民歌文化發現之旅》欄目,從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展示各地各民族風格迥異以及獨具特色的原生態少數民族音樂?!吨袊窀栉幕l現之旅》通過走訪全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地區,尋訪活動的地區、地域、民族、地貌特征等,希望尋找、揭秘和完成任務的方式,發現好的少數民族歌手以及好的音樂作品。同時,欄目還透過少數民族音樂背后的故事,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面貌。

五、結語

如此絢麗多彩的少數民族的音樂,構建了我國少數民族熠熠生輝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我們一定要做好以電視傳媒為載體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作者:吳丹單位: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