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論文
時間:2022-02-07 10:25:39
導語:小學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教育中民族音樂教學的必要性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立足于本民族又要面向于全世界,在吸收西方理論的同時,注重本民族的音樂發展。作為小學生,正是逐漸培養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階段。通過學校的音樂教育,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向他們傳播我國傳統民族文化,讓他們繼承優秀的民族音樂。因此,普通基礎教育是專業音樂發展的基石,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應當從小學基礎音樂教育開始。
二、小學教育中民族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雖然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對于民族音樂的教育程度仍然遠遠是不夠的,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一,民族音樂教育沒有受到重視。長期以來,雖然音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民族音樂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是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面對西方音樂、日韓文化等大量文藝作品的涌入,我國民族音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崇洋媚外的教學方式取代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忽視了民族音樂的傳承。其二,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質不強。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音樂素養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們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目前,一些小學教育中,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高素質的音樂教師,由此,直接影響著學生音樂教學的質量。其三,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具有片面性。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大多只是關于唱歌和舞蹈方向的教學,傳統的民歌說唱和戲曲方向的課程甚少涉入,因此,學生對于我國國粹了解有待深入,缺乏基本的常識。其四,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缺乏規范性。通常來說,當前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只是穿插于各節音樂課程中,并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孩子們缺乏民族音樂的概念,對于民族樂器和戲曲方面的知識了解更是甚微,這些都不利于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三、小學教育中民族音樂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充實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音樂教材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工具,因此可以在小學音樂教育使用的教材中適當地加入我國各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從而突出民族音樂的教學特色。其次,通過加入一些貼近小學生生活,并且能夠得到他們喜愛的、經典的音樂素材,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置多樣化的民族音樂教學課程現如今小學的民族音樂課程單一,大多是以教育唱歌和舞蹈為主,缺乏對于戲曲、說唱和樂器的教導,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應該設置一些相關的課程。例如設置欣賞課程,讓學生們了解基礎的民族音樂四大件,了解一些著名的民歌、民族舞和樂器。與此同時,也可設置相關的實踐類課程,讓學生們親身體會民族音樂的魅力,培養小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和興趣,也要提高教師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審美和熱愛。例如,在小學生打擊樂教學活動中,可以將傳統的節奏樂器和小學生經常使用的木魚、三角鐵和沙球等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體現作品的思想,還有助于增強小學生對節奏感的敏感性,更突出小學音樂教育的民族特色。
(三)改革民族音樂教學的模式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適用于小學的民族音樂教學。為了真正使小學生熱愛、喜歡和接受民族音樂,學校必須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口傳心授”的方式,通過“感染熏陶”使得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并主動了解和學習民族音樂。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觀看民族音樂的圖畫與錄像,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演”,通過這些視覺材料,切身感受民間音樂的魅力。
四、結語
總之,我國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中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透露出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文化。然而,發展民族音樂確實是一件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需要從小學階段開始,不斷加強民族音樂的傳承教育,逐漸豐富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傳承民族音樂,從而推動小學音樂教育的長足發展。
作者:劉燕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小學
- 上一篇:呼倫貝爾民族音樂論文
- 下一篇:法律下品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