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研究

時間:2022-02-15 09:32:44

導語: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伴隨科技的進步,尤其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各方面均有了明顯改變。在中小學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如何如今也是備受關注。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要介紹了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新課程背景下提升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的相關措施,以期能夠為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

新課改在我國經過多年發展不僅擁有了多種教學形式,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代社會更加提倡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及通識教育等,而音樂教育正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也能夠使當代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教育改革后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教育要求,而我國教育界也在為此不斷做著努力,如今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雖然較為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1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現狀

1.1重視程度不夠:如今我國雖然已經開展了多年教育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在校園教育中,校方、家長以及學生三方面均未能夠完全適應新課改理念、要求以及模式,不論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成績依然是最重要的。不難發現,如今中小學校雖然已經開展適當的教學活動,但往往過于流于形式,學校依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主要學科的教學中。音樂課時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處于嚴重的劣勢下,很多學校的音樂課時一周內不會超過兩節課,有些初中學校周課時僅僅只有一節或者甚根本沒有開設,加之其他學科老師對音樂課時的占用,使原本就有限的音樂課時又面臨著減少的局面[1]。

1.2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及能力有待提升:我國師資力量匱乏已經成為既定事實,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門通過引進特崗充實了部分師資,但依然沒有真正解決此問題,同時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降低教師準入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教師總體質量。尤其在音樂教育方面,鑒于該學科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因此其在選擇教師時也不會做過多考量,導致許多音樂教師或是缺少相關經驗,或是教學方式老舊,難以符合新課程背景要求,而在民族音樂教學方面所顯示的不足會更加明顯,很多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傳授能力有限,這也成為了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一大阻礙。

1.3教學技術方法陳舊:音樂教學中若能夠使用正確的教學技巧,恰當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既可以充分引發學生興趣,也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對于民族音樂而言,其傳播方式難比當代流行音樂,但其別具特色的感覺更能帶給學生異樣的感受。然而農村中小學音樂課的形式一直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單一陳舊,一般是教師領唱學生跟唱抑或僅僅是聽聽錄音的形式。學生在不了解民族音樂的情況下,很難被民族音樂吸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有直觀的了解。在教學方式上應摒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中積極使用新型教學方式,并教會學生發聲技巧、演奏技巧等[2]。

1.4學生學習心態不正確:隨著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中小學生所接觸流行音樂機會增多,而流行音樂其獨有的特質與中學生特性極為相符,能夠輕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反觀民族音樂,其形式較為普通,且長期未做出任何變化,使得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使往往難以提起興趣,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民族音樂很土、不夠潮,民族音樂不應該被放入現代音樂教學中等諸多現象。此種心態既與學生年齡、青春期心理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又與民族音樂自身特質有關,同時也與教師的教學有一定關系。

2新課程背景下提升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效果的相關措施

2.1拓展民族音樂課外教育:新課程背景下,各個學校均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并且近年來很多學校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活動。在重大節慶節日里均開展文藝演出,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等,歌曲演唱是必備節目之一,但民族音樂類節目卻很少有人表演。鑒于此,學校可以鼓勵有相關特長的老師帶動學生參與到民族音樂的表演中去,節目編排指導時可以對學生說“此種形式可以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等,以此來激勵學生;另外,學校也可以積極邀請本地民族民間音樂方面造詣較高的專業人士來學校開展音樂講座,并現場為學生做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校也可以在校內開展民族音樂比賽,此種形式不僅會豐富校園生活,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時更加認真[3]。

2.2優化教師隊伍: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自不必說,然而我國部分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還需要提升,今后學校應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使其能夠充分了解新課改要求,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使民族音樂課堂不再單調、枯燥。在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介紹理論知識外,也要通過實踐課堂來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演唱技能的掌握。另外要實現多元化評價,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要隨便下結論,更不要在評價學生時使用不恰當詞匯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反而應使用帶有激勵性作用的話語,此種評價方式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評價方式中的弊端。

3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新課程背景下提升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發展,同時也關系到民族音樂的傳承,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當代學生每天處于繁重的學業中,導致其對于主要學科外的課程很少會產生興趣,這也使得民族音樂教育效果長期難以得到提升,為了緩解此種現象,我國音樂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新課改要求,完善了音樂課教學模式,但即使如此該方面也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作者:孫熇 單位:甘肅省文縣梨坪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胡振邦,張曉華,郭志山.新課程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大舞臺,2011,(11)10:154-156.

[2]余復生.新課程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音樂師資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J].藝術教育,2014,(02)05:74-75.

[3]米慶華,米麗娜.藏民族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以四川省阿壩州為例[J].大舞臺,2013,(06)08: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