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品德教育于作文教學
時間:2022-12-25 04:54:21
導語:淺談品德教育于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明確何為“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即道德教育。學生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風尚與社會輿論的影響熏陶下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外化為道德行為。
二、明確“品德教育”對象
品德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園丁,不但要善于發現并勤于鏟除學生心靈里的雜草,更要善于、樂于雕飾學生的心靈。如何發掘每一個孩子蘊藏著的無限的潛在創造力,使他們成為創造之人呢?作為教師應注意并選擇每一個“創造之地”,把握好每一個“創造之時”來造就每一個“創造之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一言一行中發現學生心靈園里滋生的雜草,尋找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良好機會。
三、寓品德教育于作文教學中
語文學科是最靠近生活的學科之一,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當注重把品德教育融入語文課堂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四種方式呈現品德教育:開放化,如結論的開發、品德知識本身的開放、思考問題的思路和視角的開放等;情境化,要求品德知識呈現的情景應真實、自然、貼近學生生活、情景方式多樣化,如模擬情景、體驗情景、道德兩難情境等;過程化,品德知識的呈現由提供結論變為引導學生思考,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體驗、分析、辨識等方式,自主得出結論;動態化,品德知識點的呈現要與活動融為一體,把獨白式的知識變為對話式的知識。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最好的形式便是在作文上。以一次作文訓練為例,我曾經特地布置了一次作文《我想對您說》,結果,讓人目瞪口呆:在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大約有六分之一的同學在那次作文中直接或者間接流露出對父母、親人的不理解、怨恨甚至討厭之情。有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那天上課到一半,我忽然發現爸爸正站在我們班的窗口外張望著班里面。他給我送來了一件較厚的外套??墒?,他那寒酸樣讓我在同學們面前抬不起頭來?!庇形煌瑢W寫道:“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我有我的主意,有我的自尊??晌业哪赣H總是像小學那樣愛管閑事,經常打電話給我的老師問這問那,還經常跑到學校來找我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了解我的情況,難道她不知道她這樣做很煩人嗎?”有位同學這樣寫:“段考結束,我們要開家長會,我讓父親不要來參加了,沒什么好參加的。但是,那天我的父親還是來了,我永遠記得他頭戴草帽,衣衫襤褸,穿著一雙破涼鞋,形如乞丐。當同學們知道這是我父親時,我感覺大家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我真恨不得馬上鉆到地底下去?!比绱硕嗟膶W生在一次作文中流露出如此不健康的、有失品德的思想,是我從教這些年來第一次發現??吹竭@些文字,我內心發寒,想想這些孩子的不孝,我有大罵他們一頓的沖動。經過一番的思慮,我最終還是控制了自己,不記得曾經在哪看過這樣的一段話:“教育應該是一種交流,是一種感動,是一種獲得提高與完善的過程;教師應該使學生心靈的荒漠變成‘綠洲’?!苯裉欤颐鎸Φ倪@一群十二三歲的少年,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于他們,引導、感動才是上策。于是,我利用這次的作文講評課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品德教育,在學生重新交上來的作文及后面寫的作文中,字里行間,我看到同學們已經洗滌了心靈的污穢,用圣潔之鏟除掉了心靈的雜草,高尚之德已潛滋以長。摩羅說:“心靈因為細膩而偉大,生命因為關懷而多情。理性的頓悟,靈魂的升發,需要理解;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需要寬容;情趣,往往在理解的天空里綻放歡顏;創意,也每每在寬容的氛圍中翩然而至?!蔽蚁?,作為教師,我們應深諳此道理。努力做一個“心靈細膩而偉大”的人;努力與孩子們親近;努力讓孩子們在我們的引導中,得到“理性的頓悟,靈魂的升發”,讓他們“在理解的天空里綻放歡顏”,讓他們的創意“在寬容的氛圍中翩然而至”。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誤入黑暗。但正如柏拉圖所說,亮光在我們身后,生命期待著我們驀然回首。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孩子們從黑暗中回首,他們依然可以走進陽光燦爛的境地。這樣的回首,是品德的回首,品德教育是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有自己的夢想,人人喜歡看風景,人人可以成為風景,人人應該創造風景。只要每一位教師努力去創造風景,那么每一個學生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張文質.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胡潔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來賓第六中學
- 上一篇:淺析農村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 下一篇:班級品德教育在生活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