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品德教育路徑探索

時間:2022-05-04 09:48:18

導語:學生品德教育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品德教育路徑探索

一、思想品德教育概述

1.我國優秀傳統思想道德教育概述。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最初是從“道”與“德”兩個層面進行解釋的,“道”一般是指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則與規律,之后發展為原則、規范之意,如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子的“仁”等。“德”最早則是指人在實行“道”的過程中內心有所得,“德”在《易經》、《道德經》中普遍出現,《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隨著人們對“道”與“德”不斷深入的理解與演化,“道德”開始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成為行為原則與具體運用的總稱。社會不斷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道德逐漸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準則之一,道德教育也隨之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國道德教育發展的歷程來看,傳統優秀道德教育思想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精華,有諸多思想值得我們現代品德教育學習和借鑒。我國優秀傳統德育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內容,即儒家仁學思想、中國傳統道德的中庸思想、三綱五常、義利之辯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國傳統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高尚道德品質的人,在方法上強調知行統一、學思結合,實現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則是注重內心的自我修養。2.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及問題。對當前中學品德教育進行調查分析發現,雖然經過近些年的素質教育改革,學生品德教育水平獲得大幅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由于受到教學及學習壓力的影響,當前中學品德教育的開展并不完善,中學生的愛國意識淡薄,缺乏遠大的理想價值觀,一些學生在思想政治上較為迷茫。多數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趨勢,社會責任意識較差,普遍缺乏感恩意識,心理波動較大。多數中學生在個性言行方面表現出較差的自律能力,比如行為裝扮個性化,審美意識混亂,情緒不穩定,在外界因素干擾下很容易沖動,遇事較為情緒化。3.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對中學生品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知,當前中學品德教育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學品德教育中對我國傳統道德教育繼承的缺失,隨著社會發展,多元文化及價值觀的沖擊與融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模式,導致人們對傳統道德教育觀念缺乏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在中學階段,受到升學等壓力的影響,多數學生缺乏學習傳統道德教育的機會。二是當前中學品德教育機制不夠完善,教育內容與目標過于重視智育,過于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在課程設置上存在缺陷,德育內容不夠科學完善,缺乏感恩教育。三是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與社會,對中學階段的品德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多數以升學成績為衡量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

二、借鑒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加強中學生品德教育

1.傳承優秀道德教育思想。我國優秀道德教育思想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關鍵,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德育教育思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是經歷幾千年發展而積累形成符合我國人民的道德準則體系,這就需要中學品德教育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帶有封建思想的、落后的東西,保留和吸收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有價值的思想觀念。在實際品德教育中,要借鑒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傳承道德文化,讓學生認真學習和品味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實踐應用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靈活掌握,將傳統道德教育思想賦予新時代的意義和內涵,使傳統與現代融合,打造傳統道德教育與現代品德教育融為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2.學習傳統優秀道德教育。我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思想是現代中學品德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在中學品德教育中,要將傳統道德教育引入到實踐教學中,這有利于完善中學生的理想人格,是實現傳統道德教育與現代品德教育實現融合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在我國傳統道德教育的“義”“善”“忠”“孝悌”等思想,都能夠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最終培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3.借鑒優秀傳統道德教育。在中學德育教育工作中,應積極借鑒傳統道德教育。借鑒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培養中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力,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傳統道德教育的途徑,引導中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從閱讀中學習傳統道德思想,豐富知識儲備。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引入傳統經典的道德教育案例,用以啟迪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實踐創新能力。除了課堂學習之外,教師還應積極發揮傳統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的指導,用傳統道德教育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引導與鼓勵學生將傳統道德思想應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進而增加其對傳統道德思想的理解。

三、寓傳統道德教育于現代中學生品德教育的實現路徑

1.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提升中學生品德教育。一方面,在中學品德教育實踐中,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的選擇和借鑒優秀的傳統愛國主義思想,并結合案例進行現場教育,加強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品德教育的特定環節,引導學生學習“忠”“和”等思想,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將這些思想內涵應用于實踐中。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各項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將傳統道德教育思想與現代品德教育相結合,從活動中讓學生感悟到傳統道德教育的思想內涵??刹扇〉膶嵺`活動如在校舉辦愛國主義知識競賽,在校組織開展古文化學習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班會,帶領學生了解國家歷史和當前國家的基本國情,等等。2.從理想與志向教育出發關注中學生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中學生德育的關鍵環節,其中理想與志向教育又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吸收傳統道德教育中的理想與志向教育思想精髓,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立志思想,以古代道德教育例子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與理想。此外,在中學生的品德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鑒傳統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志氣教育和思想,培養中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比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增加課程設置和課堂文化中的理想與志氣教育,并在傳統的理想與志氣案例中取其精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有效的感悟,并組織關于中學生理想與志向的講座、演講、興趣課等活動。3.以感恩教育為核心提升學生品德教育。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亦是我國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中學品德教育中,教師要引入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感恩教育思想,加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比如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學習孝道教育,鼓勵學生繼承傳統的尊師重道精神,學習傳統修身律己思想。此外,教師還可組織適當的實踐活動,而且教師要樹立道德榜樣,起到示范作用,營造感恩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感恩品質。

參考文獻:

[1]賀霞.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傳統美德教育[D].河南大學,2016.

[2]敬仕強,李川川.試論中國傳統德育文化對現代道德教育的借鑒意義[J].教育,2016,(12):60.

[3]喬雪.馬克思道德教育思想與我國中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孫寶琦 單位:臨沂西郊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