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小學品德課堂的作用
時間:2022-03-28 03:48:37
導語:傳統文化在小學品德課堂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了解思想品德的內涵,對世界有正確的認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來的精髓,無論是對于小學生日后發展的指引,還是小學生當下飽含道德意識、規范道德行為,都具有指導作用,所以教師應當積極研習中華傳統文化,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努力。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豐富,歷史悠久,經歷時代的洗滌,其中的優秀內容已經可以適應當下社會的潮流,作為教師,應當為普及中華傳統文化而奮斗,將有利于教學效率提高和切實關乎小學生內心世界建設的傳統文化融進小學品德課堂,不僅可以豐富課堂的學習內容,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當前小學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外來文化和新興文化強行沖到小學生身邊,對小學生影響很大。由于小學生自制力不強,難以抵擋這些誘惑,有些學生就此沉迷于網絡,與外界缺少溝通和交流,產生厭學的情緒,有的還會因沉迷娛樂產生自閉、冷漠的性格,道德意識下降。一些素質較為低下的電視或網絡平臺節目也是層出不窮,學生在觀看時卻感受到樂趣,家長又比較放縱,導致教學任務和娛樂化節目相背而行,學生喪失對思想品德重要性的理解,教學任務難以進行。
二、中華傳統文化對于小學品德課堂的作用
(一)運用傳統文化豐富品德課內涵?!皽毓识隆?,在如今文化的浪潮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溫習傳統文化,創新現代文化。創新符合現展的文化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增強本土文化自信,但傳統文化作為一切理論的支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對于自身的文化底蘊應當是敬重的,數千年來的發展淘汰了一些科技的成果,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甚至一些當時看起來非常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傳統文化時至今日依然作為中華民族的指導思想而不斷被傳承和豐富。在古代,人們為了考取功名,獲得發展,不斷學習更加久遠的傳統文化,諸如四書五經等珍貴歷史遺留在文人墨客心中如數家珍,通過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文人心中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在日后的發展當中又融入自身的經歷和看法,從而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以所處時代所適應的方式又被加以創作和更新,變成了我們當今書本上面的詩詞歌賦等被我們所學習。(二)學習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在小學課程當中,傳統文化應當盡早接觸和學習,如今時代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外來文化浪潮的沖擊導致本土文化受到威脅,國家和人民應當堅守自己的文化,建立傳統文化自信,小學生正處于人生重要的發展階段,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必不可少,而品德課程又是小學生教育的基礎,更加應當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至今所傳唱和記憶的傳統文化,多以道德典范、英雄事跡為主,與品德課堂內容契合度極高,小學生通過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普及,能夠更快地理解課堂知識,奠定未來的基礎能力,而且經常受到文化熏陶的學生,自身素質和行為更加具有規范性?!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文化的影響下,學生的氣質和內涵會受到天翻地覆的變化。
三、在小學品德課堂運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創新課程,提高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課堂內容,傳統課本中存在一定的古詩詞和名人名言,學生只知道通讀和背誦,并不能理解其含義,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對書本理解表面化,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形成一套新型教學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將傳統文化詩詞逐句解釋,賦予其生命力,只有了解了學習知識的內涵,小學生才能記憶更加深刻,在教學當中還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誦、利用校外讀本、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能夠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寓教于樂。(二)加深體驗,實踐出真知。對于小學生來說,生動的活動往往比填鴨式教學更容易接受。傳統文化距離我們所處時代較為久遠,其內涵雖然被傳承至今,但很難找到當時的影子。所以,在進行品德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安排時間,開展各項豐富的活動,比如在學習到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時,我就帶著學生去素質教育基地觀看革命先烈的教育影像資料,讓小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自身體驗了解當時情況的艱苦,從而更加能夠理解紅軍先輩堅定的意志,豐富自身見聞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身品德意志的形成。(三)激發內心情感,讀懂學生內心。小學生內心較為簡單,對待事物的判斷還只在基本的喜歡和討厭的層面,教師更加應當細心引導,避免小學生走向歧途。在品德課程中,愛國愛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守則,可以通過學習《甲午風云》等影視劇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在課后也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等革命烈士的故事與書籍,鞏固學生的愛國情懷。真情實感是小學生形成道德情感的前提,而在教學當中,教師也應當更加注重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心變化,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由于生活環境和家長性格不同,每一名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同,需要教師對每一名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了解,并作出整理,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教育方式。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優厚,吃穿不愁,教師應當豐富學生內心世界,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無憂無慮的童年扎根發芽,防止學生日后滿足于享受;有些學生家庭條件較為困難,家長多數在外務工,很少回家,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對于家庭重要性的感知,提高對家長的理解程度,防止學生因家境貧寒造成的自卑。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先輩智慧的結晶,對傳統文化的引入既是對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又是豐富現代教育的一大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視,而品德課教師的任務與使命就是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所以,讓傳統文化在小學品德課中綻放,有利于從根本上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強國。
作者:曹萬瓊 單位:武勝縣華封鎮小學校
- 上一篇:農村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 下一篇: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