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歷史教學德育思想培養對策分析
時間:2022-04-17 03:05:52
導語:大學歷史教學德育思想培養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的德育思想備受關注。所以大學歷史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不但要幫助大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而且還要引導和培養他們的德育思想,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通過分析大學歷史教學中影響學生德育思想的因素,從而提出強化大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德育思想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歷史教學;德育思想德育教育
在大學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學教育中有計劃的引導學生,可以使學生形成高層次的思想品德素養。而在大學歷史教學中,教材中涉及了很多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內容正確引導大學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認知。
一、大學歷史教學中影響學生德育思想的因素
1.過于職業化,忽視對大學生德育思想的教育。大學歷史課程對于學生德育思想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觀念和思想道德的講解,更加重視大學生的歷史成績,只求在期末考試中歷史沒有掛科的現象,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的考核成績[1]。所以,大學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對考核的內容加以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德育思想的教育,導致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德育思想教育。2.未能科學規劃歷史課程目標,缺失對學生德育的教育?,F如今,在規劃大學歷史課程目標時,沒有對歷史課程制定科學的目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學學校比較注重理工教育,將大量的教育資金投入到科研中,對于文科教育的投入力度卻沒有那么大,這種現象就容易導致大學師生形成一種不正確的認知,普遍認為大學歷史教育不是很重要,只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可,這種錯誤的認知就會使大學歷史課程規劃出不科學的目標,在大學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教育。
二、大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德育思想培養對策
1.重視大學生對德育思想的教育,促進全面發展。大學歷史教學能夠推動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教育,所以,要想強化大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需要重視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歷史教師需要引導大學生對德育思想的認知,可以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當歷史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的時候,協助學生客觀全面的評價歷史人物,大學生就會通過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同時,不斷探索自身的人格修養[2]。比如,在大學歷史教材《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一課中,孟子和孔子都提出很多關于教育的觀點以及個人修養的言論,歷史教師可以針對這些觀點進行詳細講解,再引導學生全面思考自身的人格修養,以此來幫助學生重視人格修養,從而形成相對完整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科學規劃歷史課程目標,加大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力度。加大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力度。對學校的教育資金和精力進行科學合理分配,關注歷史課程對學生德育思想教育的培養,使學校師生消除學校不重視大學歷史課程的錯誤認知,并對大學歷史課程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將大學生的職業觀念融入到勵志知識的講解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的專業歷史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目前的職業觀念。比如,在大學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當前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在課程的學習中提升學科素養的方法展開討論。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當下思想中存在的盲區,再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身修養。3.歷史學科德育教育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歷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課程不僅是大學生學習掌握歷史發展的知識,還需要通過歷史的講解,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比如,歷史教師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講解的時候,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會對人類的發展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針對人類的發展和樹立良好思想認知的方法進行討論,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關注社會的動態,從而加強他們對發展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3]。
三、結語
在大學歷史教學中,不但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也需要對大學生的德育認知進行正確引導,才能夠使大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并且滿足社會對大學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學歷史教師需要在歷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德育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陳祥彥.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2.
[2]張牧笛.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德育培養———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抗擊八國聯軍》為例[J].現代交際,2019(02):155-156.
[3]陳志和.試論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7):138.
作者:李成生 單位:呂梁學院
- 上一篇:農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 下一篇:提高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