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學法對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9-15 08:54:51
導語:情景教學法對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育教學中的基礎,能夠強化學生的美術欣賞意識思維和能力,把學生帶入美術的殿堂,讓其發現美的元素、美的機理和美的內涵,使其不斷形成美術素養,從而為今后的美術創作和創造打好基礎。美術欣賞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干課程,在初中階段也是重點美術課程體系。情景教學法是連接生活和藝術的重要途徑,它通過視聽元素的傳遞,讓學生可以置身其中,有更直觀的感知和情感,從而提升美術素養。
1.融入生活元素。藝術的基礎都來源于生活,因此美術的欣賞和品鑒,也先要從生活的世界中開始,一步步去凝練和升華。所以,情景教學法必須要和初中生的生活閱歷和生活常識水平相適應,積極廣泛地融入生活元素。這樣能夠確保情景與學生形成共鳴,聯系實際生活的內容,讓學生更易接受,也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找到內在的興趣點,特別是一些美好的美術場景以及內在底蘊,能夠被學生所理解、所感知。2.難易層次合理。當前的教育體系下,并非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到系統的美術常識普及和藝術環境的熏陶,美術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因此在情景創設時,必須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情景的感知和理解難度要適中合理,否則就會矯枉過正,老師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但是因為難度較大,超出了學生的領悟范圍,只能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學生無法在情景中找尋到角色定位,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必然導致教學成效受挫。3.開展個性差異化指導。所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美術的感知也不例外,受到家庭環境、成長經歷、學習背景和性格愛好的影響,不同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角度、方式、能力都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情景的創設也一定要照顧到其本質的差異性,統籌兼顧,協同配合提升。老師要在情景中做到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的角色定位和針對性的指導,破解學生的困難和疑惑,才能打破學生心中的心墻,讓其主動投入美術欣賞課堂創設的情景中,從而提升素養。4.注重打造多樣豐富的教學情景。美術課堂的情景創設,應當以教材為藍本,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積極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景,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這樣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讓美術欣賞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體方法有:一是需要對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流程加以明確,可以分為課前導入、問題啟發、模擬假設、學生合作、感知交流、分享評價、由景生情和以情析景這樣幾個環節,并且預設多個情景類型,便于在不同教學內容間進行有效切換。二是要統攬全局,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目標合理調度情景選擇。三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設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聯系能力,調動一切積極元素,從而增強學生的融入程度。
二、情景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欣賞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強化與教材本身的聯系。教材編寫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大綱的要求執行,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那么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也應當緊扣教材這個核心,不斷強化情景和課程內容本身的聯系。這就要求老師要先悟透讀懂教材本身對于美術作品的評議和態度,再去摸排學生的領悟層次,找到二者之間的層次差異,情景的創設目的就是讓學生提升個人的欣賞水平,盡可能彌補這種差距。以湘教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筆墨千秋》的教學為例,這節課主要為同學們介紹中國畫的基本常識,包括國畫的表現意境和表現手法,讓學生學會欣賞中國畫中的基本畫技、畫法和表現的內容,領悟作者的情感心態和畫中意境。同時將《千里江山圖》作為代表作品,讓大家去欣賞。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老師可以營造兩種情景:一種帶領同學們回到古代,置身于《千里江山圖》所描繪的情景之中,把學生假設成為作者本人,或者是風景中的一只飛鳥,又或是風景中的一葉扁舟,讓學生對照著畫,去感受風景的華麗壯闊。為了讓情景更加逼真,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把類似于畫中描繪的風景,以高清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為大家播放,組織學生觀看后,閉眼回想一分鐘,并把眼前的事物先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嘗試著用毛筆勾勒線條,而后相互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二個場景可以是模擬學生作為經紀人在佳士得拍賣行為大家介紹這幅畫的特點,以求競得一個更高的價位,以小組為單位去模擬拍賣流程。為了讓這幅中國畫在國際市場上展示中國形象,學生會更加主動細心地對教材知識進行研讀,了解國畫的繪畫技巧和專業術語,這幅《千里江山圖》的特色所在,從而在拍賣會上可以淋漓盡致展現,這種情景創設讓學生主動投入美術欣賞之中,學習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2.為學生創造施展空間,提升審美學習主動性。要把現實生活的樸素認識和高雅藝術生活有機聯系,就要讓學生真正地進入藝術殿堂,置身其中,方能感受其中的美好元素。而情景創設則是為其打造了一個可以實現思想意識轉換的平臺,讓學生成為這個平臺中的主體,通過一些合理的角色安排,讓學生充分地融入情景當中,真正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妙絕倫之處。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扮演引導者和啟發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從多層次多維度視角品味作品本身的意蘊以及作者的意圖和情感。這樣學生在探索、假設、驗證的學習探究中,不斷地糾錯、改正、體會、反思,藝術鑒賞力也隨之潛移默化地增長著,學生內心也會有獨立達成一項學習目標的成就感和榮譽感,這種動力會繼續激發他們對美術課程的熱情,去更多留意身邊的美,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和美學觀念,這樣的美學素養是今后成長道路上十分寶貴的財富之一。下面仍然以湘教版美術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課《畫家筆下的質感》的教學為例,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去欣賞、理解畫筆質感對于畫作本身特質的影響程度。教材以《根》這一作品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后用任弼時的軍裝、所在的茅草屋屋頂、干草地的地面、表皮張開的排球以及斷了的麻繩等不同的實例,讓學生知道如何巧妙運用畫筆的部位,調整角度,去表現這些細節處,讓畫作更加出神入化,形成點睛之筆。老師這時可以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創造一個學生可以施展才藝的情景,仍然引用教材中排球的例子,將學生分為5組,為每組去配一個真實的表皮已經裂開的排球,假設現在大家就是廣告公司的設計師,要把排球的真實面貌畫出來,這是偏遠山區孩子們的排球,通過你們的宣傳,幫助他們募集更多的新排球。而后可指導學生根據書中質感的概念和本身的理解,去嘗試把這些剝落、變形的特點利用電子畫板表現出來。在這樣的嘗試之后,學生們發現,盡管是幾個簡單的凸起或者剝落的畫面,卻蘊藏著十分深奧的技巧和畫法,遠不是簡單想象就能達到的。這樣也讓學生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對美術充滿了崇敬之情,也會以更端正的態度去欣賞和領悟藝術作品的精髓。3.建立生活之中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美術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是情感傳遞的一種獨有方式。為此,學生在學習美術欣賞時,也必須要有情感的加持,而情感的形成,是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在情景教學設計上,應當深入結合生活,與學生內心世界產生一定的共鳴。比如湘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蒼松翠柏》一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學習中國畫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因為松柏是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松柏茂盛的地方寫生,在夏季和冬季兩個季節讓學生觀察松柏的特征,讓學生發現冬夏變換,松柏依然挺拔翠綠,無懼酷暑嚴寒。通過對松柏的描繪,歌頌或者表達一種堅毅和剛直,不畏外界挑戰的心境和意志。所以,注重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情感體悟,能夠讓學生欣賞藝術作品時也可以兼具藝術感與生活品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原有教學模式,學生美術欣賞積極性不高、認識不夠到位等問題,把情景教學法引入課堂當中,通過興趣引導、思維啟發、情感共鳴等方式,改善這一現狀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香麗親
- 上一篇:情景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高中體育課堂情景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