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時間:2022-10-18 09:48:23
導語:任務型教學法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量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把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放在探索和踐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本文根據新時代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提出的要求,探索一套規范、有效、科學的育人模式,在任務驅動實踐教學的基礎上融入自主與協作學習,打造三段式的任務驅動模式,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獲得多元化的學習空間,建立起良好的技術技能儲備基礎,提高整體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改革發展途徑和經驗。
面對國內外大環境的變化,尤其為了應對雙循環發展模式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高職教師需順應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潮流,積極探索全新的授課模式,本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原則,開發自主、協作與任務驅動有效結合的綜合性教法,讓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意識受到有效培養和啟發,讓學生能夠規范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高效參與到實踐探索活動當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1三段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概述及教學意義分析
三段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全新的、綜合性的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將自主、協作與任務驅動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而成的育人體系,它讓學生在專業教育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有效掌握基礎的課程內容,掌握豐富的技能,也能夠助推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就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領會貫通,學以致用。與傳統的育人模式明顯不同的是,這種方式所呈現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征比較顯著,符合機電一體化的人才素質培育需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內化豐富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養成良好的技能,全面提高整體的實踐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意識,形成協作學習的好習慣,并在任務的驅動下,逐漸形成深入探究的學習素養,助力其更高效地完成學習,助推整個專業課程實現素質化改革。在確定其所具有的功能之后,教師需要針對專業課教學發展要求,合理設置教學方案,將這一模式有效落實下去,打造真正優質、高效的課堂,讓學生在機電一體化的專業領域,獲得良好的實踐素養,實現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全面提升。
2三段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的教學應用分析
2.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第一階段,教師需要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輔導職能,針對學習方案和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從而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2.1.1提示課堂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支撐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規范自身學習行為表現的前提基礎[1]。因此,在授課中,教師需要根據專業課中所涉及的主題,以及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合理設置目標,做好提示,給予學生思想、思路上的正確指導,讓其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接下來需要掌握的課程內容,并認真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在設置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三維立體原則,分別從知識、技能以及情感層面展開,從而保證目標的設置具有一定的全覆蓋性,促進學生專業素質在目標導向下實現全面發展。例如,在“CA6140臥式車床機電傳動與控制”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基礎知識,分析技能和工藝要素,然后讓其從情感層面出發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建立起優秀的職業品質。2.1.2引導自主預習教師需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專業課學習當中,以導學案為引領,讓其對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自主預習。這樣既能夠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專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基礎,也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課程學習的目標,做好學習方向的精準定位,從而科學參與到學習和實踐探索當中。以“M1432A萬能外圓磨床機電傳動與控制”為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就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概念加以掌握,同時也可以自主搜集相關生活素材豐富資源儲備,讓其對具體的工藝和技術形成深刻的認識。在預習期間學生可能因為認知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在理解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中標記出來,并在課上與同學、老師之間進行深入探索,通過有效互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深刻的認識。2.1.3引導自主觀察在自主學習思想導向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專業內容進行自主觀察[2]。讓其可以掌握正確的理論知識,并建立起良好的技能支撐基礎,方便其對具體的工藝流程形成深刻的認知,幫助其有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要領。比如說,在“升降電梯機電傳動與控制”的授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具體的動畫視頻,將相關的工藝流程進行直觀展示,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自主觀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分享學習思路,整理重要知識和技能信息,從而讓學生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面,并科學運用思維導圖等學習方式進行有效整理,做好總結與歸納。2.1.4檢查自學效果教師需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有效整理,并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考核。判斷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要領的認知與領悟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展開科學的輔導。比如說,在開展“自動生產線機電傳動與控制和自動門機電傳動與控制”授課的過程中,則可以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檢測,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考察,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思維導圖,將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教師通過檢查學生思維導圖設計成果,判斷其對基礎內容的掌握能力。
2.2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是第二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助意識,并在此基礎上科學參與到課程探索的活動當中。2.2.1小組討論深入探究小組討論是重要的育人形式,主張教師在授課中針對班級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儲備,以及在實踐方面所呈現的技能基礎進行科學分組,并規范設置探究任務,讓學生發散思維,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專業知識進行互動交流,從而讓其可以有效掌握基礎內容,全面提高整體學習動力。以“X6132A臥式升降臺銑床機電傳動與控制”為例,讓學生在組內就相關的工藝知識進行深入探索,結合具體的生活實踐案例,探索工藝的規范性應用舉措以及具體的實施流程,以及在實踐中需要掌握的經驗,進而讓其能夠有效掌握基礎要領,有效提高專業化水平。2.2.2合作參與實踐探索實訓是重要的教學模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專業素養建設。在育人的活動中,教師需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其積極參與到實訓活動當中。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效掌握相關技能要領,也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專業實踐精神,并在團隊配合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實踐任務,提高專業化的實踐水平。以“升降電梯機電傳動與控制”為例,教師可以合理設置實訓活動,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合理分配職能,做好分工,然后共同針對這一實訓主題展開有效探索,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2.2.3組內、組間分享經驗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之間有效分享經驗,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也能夠促使其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共同提高整體的學習素養。例如,在小組實訓完成之后,教師鼓勵各個小組就在實訓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有效探索和分析。
2.3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第三階段,是支撐學生將專業課領域所形成的創新思路,掌握的專業知識,有效轉化為實踐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執教期間,教師需要將任務驅動的模式深入貫徹下去,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2.3.1明確任務主題在專業課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合理設置任務主題,幫助學生確定具體的探究和實踐方向。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就“護攔清洗機的結構分析”設置主題,針對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明確具體的結構要素。2.3.2開展任務實踐在確定具體的項目目標和實施方向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規范參與到項目實踐的活動當中。要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的知識,就具體的實踐技能加以夯實,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化水平。在實踐中,可以將自主學習以及分組協作有效結合,先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和提煉豐富的文化資料,讓其對項目主題形成全面的認識,之后合理分組,確定不同組員的職能分工,讓其規范參與到實踐探索活動當中,就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并總結具體的工藝方法,然后總結實踐成果,并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展示。通過任務實踐真正構建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任務驅動的學習環境下有效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要領,也能夠讓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的技能,并科學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索。2.3.3加強總結延伸在任務驅動完成之后,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延伸總結的方式做好歸納,先引導學生通過拓展延伸,掌握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可以結合項目主題將專業市場中所提出的先進作業思想,以及創新性的工藝手段有效運用到實踐活動當中,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歸納與整理,讓學生在參與專業課任務驅動與總結的過程中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先進的載體將具體的實踐成果進行直觀展示,然后帶領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與分析,鼓勵學生自主反思,總結經驗,教師結合專業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
3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職教育領域,機電一體化是重要的專業內容,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嚴格要求,側重于在學生專業技能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因此,在具體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積極踐行任務驅動的育人模式,并有效融合自主、協作的育人思想,構建三段式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切實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并在具體的技能要領方面進行有效夯實,促使學生的綜合學習與實踐能力有效提升,真正地在專業領域有所造詣,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石,王旭升.應用于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三段式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J].河北農機,2020(09):89.
[2]胡丞熙.工業4.0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57-58+167.
作者:金龍國 劉克旺 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海爾學院
- 上一篇: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的應用
- 下一篇:航空鈑金零件缺失檢測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