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22 04:21:26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研究

摘要:如何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能夠適應時代需求、教育需求、學生需求和發展需求,增加課程的實效性,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是當前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實踐證明,實踐教學是增強課程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方式。要注重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要求,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專題體系,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

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自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和國家凝聚中華民族價值共識,提升中國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戰略任務。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指出,要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2015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其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明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邏輯主線,將“三個倡導”的基本內容貫徹于課程教學設計及教學內容之中,并最終提出當代青年大學生要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的教學目標??梢哉f,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學全過程,是深刻回答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時代問題,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契合,也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適應時展特點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能夠適應時代需求、教育需求、學生需求和發展需求,如何增加課程的實效性,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是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要求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一門課程,也可以說是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課。它具有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在實現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目標過程中,更應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與價值情感的體驗。課程的特點要求高校注重開展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情境中認知理論,深刻理解,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優化自身的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鍛煉和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經過2015年全面修訂之后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內容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中,并成為課程的邏輯主線。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必須將其系統地落實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中。一方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教學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根本途徑;另一方面,核心價值觀需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來培育和踐行,價值觀教育僅僅依靠課堂講授是遠遠達不到效果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身體力行實現內化于心,這樣才能外化于行。

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專題體系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和主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設計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教學專題體系,是有效實施和推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前提與基礎。這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緊密結合,一切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所以內容才是關鍵所在??梢哉f,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中,各章、節、目的教學主題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一定的契合度,如何更加鮮明地體現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教學專題體系,是高校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基于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內容的框架體系和知識結構,可以設計以下六個實踐教學專題內容。“專題一”:人生藍圖的暢想與描繪。這一專題的內容主要來自緒論部分,在這一專題中,要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發展、重大意義以及科學內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大學生在總體上對核心價值觀建立整體認識。課時可選擇兩個學時,主要完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和了解的教學目標?!皩n}二”:理想信念的堅守與追求。在這一專題中,核心價值觀的融入體現在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理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正體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共同理想,使大學生認識到二者的內在統一性?!皩n}三”: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顯了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愛國”這一價值理念,要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個人與國家之間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大學生做一名忠誠的愛國者。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也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是如何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平等、公正問題,這使大學生能夠結合時代背景更好地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層面“平等、公正”這兩個價值理念的深刻內涵。“專題四”:人生價值的追問與創造。在這一專題中,課程對什么是有價值的人生,如何創造人生價值提出了思考。這其實也是在解答“人的一生如何努力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問題,正彰顯了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價值理念。在引導大學生追求高尚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同時,高校教師也可以將“自由”的理念引入人生觀中?!皩n}五”:道德的傳承與實踐。這個專題,可以說與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最為豐富。中華傳統美德和中國革命道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與源,學習與了解中華傳統美德和中國革命道德正是幫助學生認識核心價值觀從何而來,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以及個人品德修養,與核心價值觀中提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一致的,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倡導體現了公民個人的基本道德規范?!皩n}六”: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這一專題,包括教材的最后三章法律基礎方面的內容。

三、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雖然內容是基礎,決定著形式,但是形式是否適合也直接影響著內容的發展,一個好的形式當然會對內容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教學專題體系,就必須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首先,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序持續開展的關鍵所在。目前,各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情況并不樂觀,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調,缺乏吸引力,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高。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要精心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教學計劃,形成系統性、全方位、整體性的統籌安排。唯有這樣,才能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其次,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空間。高校教師應該明確實踐教學應包括課內和課外兩個教學空間,既指課堂內開展的案例討論、視頻分析、演講朗誦展示、情景劇表演等活動,也包括課堂之外的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實踐教學的創新上,需要解決的是轉變教學理念。教師應意識到實踐教學空間必須得到拓展,必須超越課堂,走出課堂,最后回歸課堂,著力構建內外兼修的實踐教學形式。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立體化地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以新疆師范大學為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集體開展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制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分鐘微視頻。實踐活動安排在專題五“道德的傳承與實踐”中,活動主題是培育和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理念。活動由教研室統一策劃安排,由任課教師在任課班級進行組織實施。具體要求如下:(1)大學生利用手機或攝像機等設備拍攝身邊的真人真事,要能寓意“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理念,不刻意偽裝,不弄虛作假。(2)將全班學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組,策劃、收集素材、拍攝、剪輯等任務由各小組分工完成。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核心價值理念為拍攝主題,完成時間為一周。(3)各小組將完成的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并由小組代表負責闡釋作品寓意。教師評選出優秀作品,并推薦到學校網站及其他媒體進行宣傳,倡導全校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愛國”這一主題中,某一組學生拍攝了升國旗的場景。又如,在“友善”這個主題中,某一組學生拍攝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場景。這種情景式的體驗,留給大學生觸及內心的感悟,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更為深刻而真實。最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育合力。具有實效性的實踐教學,應該是教學各要素的合理配置與有機組合。(1)教學資源的共享。實踐教學模式的有效推進,需要集中共享校內或校外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充實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并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完成,這需要各個部門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通力合作,建立良好、暢通的溝通機制。(2)學校、社會和家庭的聯動。實踐教學活動涉及學校、社會和家庭多個領域,除了學校之外,實踐活動更需要社會及學生家庭的支持與參與,唯有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3)制度、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顒拥拈_展需要各方面的有力保障,校方應切實從制度、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實踐教學最大的保障,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4)教學改革創新的動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發展需要與教學研究互動共進,教學研究成為創新實踐教學形式的動力和手段,同時,活動的開展也為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提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只有實現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學良性互動,才能增強課程教學效果,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作者:陳玲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王榮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空間的拓展與建構[J].思想理論教育,2016(01).

[3]岳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