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10-17 03:19:22

導語: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重視職業化導向選擇,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視角,其價值在于即可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中可以具備更多的專業優勢,讓學生學有所用;又能使高校通過職業化視角,正確理解目前市場經濟發展,分析未來趨勢,使教學改革與企業需求相結合,以職業化的標準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切實滿足企業需求,對人才培養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保障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職業化導向;會計實踐教學;改革

一、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實踐指導水平有限。首先,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就我國職業院校實際狀況而言,很多教師并沒有從事過會計工作的實際經驗,而是大學直接招聘而來,或者其他專業改弦易轍進入會計教學工作,他們的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操作能力很差甚至沒有,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其次,繁重的教學任務,較低的師生比,也使教師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與精力去企業實踐;最后,企業的財務信息由于其特殊性質,通常不會對外示人,即使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研究,也基本沒有深入了解企業財務信息的可能,實踐效果也就無法達到預期。2.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會計教學需求。會計實踐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以實踐熟悉實戰,通過逼真的實踐教學,學習未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操作及解決問題,當學生進入企業后,可以將實踐直接帶入實戰,縮短重新學習所浪費的時間及過程,真正為企業提供幫助。而在當前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沒有好的機會去實踐或進入企業實習來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仍然是單純被動的接收理論知識;教師大多照本宣科,以理論成績論高低、只關注答案是否正確,忽視甚至無視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所以無法培養出能夠學以致用,真正為企業所需的職業化人才。3.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會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該以學生掌握的技能為評價基礎,以學生未來的就業質量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但目前很多學校會計專業依然是以一紙試卷作為最終的考核依據,這無法全面衡量學生未來的工作能力。會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傳統的卷面理論考試題型固定而呆板,缺乏動手能力的考核,只注重會計的概念,經濟業務分錄等方面的內容,忽略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職業態度及職業習慣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只能反映學生的記憶水平,是對其應知能力的考核,而忽視對其應會能力的評估,無法做到全面、準確的衡量一個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求知欲,不益于學生能力職業化的培養。4.實踐教學的環境欠佳。實踐教學要想開展,需要先進的實驗設備以及教材作為基礎。受到資金等因素限制,很多高校缺乏專門的會計實訓室,只能在公共電腦上面安裝相應的財務軟件,這僅僅能夠練習學生憑證填寫的能力,但對會計工作中其他業務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教材的選擇上,很多高校使用公辦本科院校的教材,教材中涉及的實驗設備以及實驗材料,卻無法與自身相匹配。教學時只能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卻無法進行實驗講解,學生無法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并深入理解。

二、職業化導向視域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

1.加強會計實踐教學的師資建設。會計專業職業化改革目標的實現,需要更多有實踐教學能力的師資人員。高校經費自給自足,往往導致自己教師數量少,師資力量相對其他高等院校較弱,使學生特別是會計這樣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應用型教育缺失。改變“雙師型”教師師資力量弱的現狀,就會計專業的特點可以從現有從業人員中選拔經驗豐富者,經教師崗前培訓后上崗,這樣的老師動手能力強,無論是憑證的填寫還是粘貼,甚至是合理避稅的技巧都可以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同學面前,實現動手能力強的職業化教育。專業教師需要參加技能培訓和考核鑒定,來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2.完善會計實踐教學的教學手段。引入微課、慕課和翻轉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當前社會,學生基本人人有手機,微課即是教師將課程中的疑難點或實踐操作制作成微視頻上傳至網絡,學生通過手機自主選擇學習時間,不會的地方可以反復學習。慕課即大規模網絡公開課,通過免費視頻的形式,將具有交互功能的課程,通過互聯網供學員使用。翻轉式教學是指將教學重點由課堂上移至課堂下,教師預先制作會計學PPT、練習題并錄制教學影像,學生可以在課前自主安排時間下載觀看,產生的疑難問題由教師課上予以解答,通過及時有效的互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采用這些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3.創新會計實踐教學評價考核制度。要想改變傳統的一紙試卷類的總結性評價,不把其作為選拔學生的唯一衡量標準,會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應該對學生發展起到積極正面的推動作用。評價中不僅需要教師考核,還需引入小組內部考核及學生自我評價,根據學生實踐中的表現評分??蓮膶W習能力、學習態度、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精神、職業態度等多方面結合來予以評價,促進學生向企業需要的職業化人才標準不斷前進。4.科學設計會計教學實踐環境。第一,校內實踐基礎配備。建立關于手工模式、電算化、ERP沙盤等相關的專業實驗室,通過配備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等與之相聯系的仿真教學軟件,為學生營造一個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讓學生了解真正的會計工作內容及方式方法,使其能夠在未來工作時能夠更快的進入工作狀態。第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高??梢栽趨^域范圍內建立學生實習和實訓基地,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以職業化為標準,以就業為導向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進行專業課程實踐,提高學生處理實際會計業務的能力。通過和優質的企業展開實習合作,讓學生們提前了解實際會計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有的放矢的對自己欠缺的能力進行提高,就業時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懿丁,關于職業化人才培養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7,(5):249.

[2]顧惠芳,楊祖偉,對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的體系研究[J].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6(2).

[3]陳永進,潘珍珠,高校會計實訓課程改革的思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60-106.

作者:劉玲玲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