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生產實踐教學效果探索

時間:2022-07-31 10:48:52

導語:地質工程生產實踐教學效果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工程生產實踐教學效果探索

[摘要]以安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為例,分析了地質工程專業特點,探討了生產實踐教學中在實習時間、實習內容、實習場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綜合實訓場、生產技術人員進校園等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踐能力具有較好效果。

[關鍵詞]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踐;實踐教學;能力提升

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開設了地質工程專業,且都具有自身辦學特點。安徽理工大學于1996年開辦地質工程專業,辦學初期具有鮮明的煤炭行業特色,為我國煤炭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地質人才。地質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目前國內許多學者對地質工程實踐教學開展了深入探索。但我校地質工程專業在教學方面存在生產實踐能力訓練相對薄弱的問題,近年來部分用人單位也反映了這一情況,給我校地質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須以提升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生產實踐能力為目標,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地質工程專業辦學特點

我校地質工程專業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51年淮南煤礦工業??茖W校設立的地質科,1955年招收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本科生,1996年由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和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合并調整為地質工程專業。長期以來,我校地質工程專業以服務煤炭行業為主,辦學特色鮮明,培養了彭蘇萍院士、邱楠生教授等一大批杰出地質人才。近年來,為適應工程建設領域和地質災害防治領域對地質人才的巨大需求,我校適時調整了地質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立足于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能力,能從事地質、交通、土木、水利等行業生產與管理工作的技術人才。我校始終堅持“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辦學理念,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從實踐教學效果來看還不理想,這些給地質工程專業社會認可度和學生自信心造成一定影響。

二、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時間較短,無固定場地。目前我校地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地質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工程地質勘察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在學時安排上,地質認識實習2周、地質填圖實習5周,而生產實習僅1周時間,生產實習時間明顯較短;地質認識實習和地質填圖實習分別有淮南舜耕山—八公山地質認識實習基地和巢湖鳳凰山實習基地,有固定的實習場地和系統的教學內容,但生產實習無固定實習場地,這些直接影響生產實習效果。(二)實習時間安排時常沖突。按照我校教學管理制度,實習時間通常按教學計劃提前確定,但到了實習時間,由于受天氣、安全、現場管理等因素影響,在確定時間內無法按計劃開展生產實踐教學,而一旦錯過這個時間,往往很難集中安排時間開展實踐教學。工程地質勘察實習是我校地質工程專業一次重要的生產實習,教學計劃安排在第五學期末,但實習時間段雨雪天氣較多,生產單位業務也較少,常常造成實習內容無法開展,實習效果不理想。(三)實習內容與教學目標不盡一致。目前我校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多依賴淮南當地的勘察、巖土施工單位,生產單位工作內容單調、重復,難以滿足實習內容多樣性要求;生產單位使用的設備、儀器大多為常規設備,無法滿足實踐教學前沿性、先進性要求;基于安全與勞動效率考慮,生產單位給學生提供實際動手訓練的機會很少,導致生產實習流于形式,加之現場講解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實踐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四)實習成本越來越高。由于從學校到實習現場都有一定距離,甚至較遠,基于出行安全和集中管理考慮,一般是包車前往實習現場,路遠時還要考慮吃飯、甚至住宿等實際問題;同時還需要支付必要的現場人員講課費等,使得實習成本不斷上升,給辦學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五)實習指導書編寫困難。生產實多在巖土工程勘察施工現場、基礎工程施工現場、巖土工程監測現場等,這些工程施工周期較短,導致每次實習場所和實習內容不固定,現場地質資料和工程資料收集困難,給實習指導書編寫、實習備課與現場講解帶來一定困難,實習效果往往不佳。

三、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踐教學探索及效果

(一)積極調整教學計劃。考慮到原教學計劃中生產實踐教學時間偏短這一現實,在新修訂的教學計劃中將生產實習時間調整為2周;在時間安排上調整到三年級下學期,這樣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天氣、生產原因造成的影響。調整后實踐教學時間增加,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動手機會明顯增多,實踐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二)建設巖土測試綜合實訓場。固定的實習基地和完備的試驗條件是保證生產實踐教學內容與效果的重要保障。我校根據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踐教學目標和特點,建設性地開展巖土測試綜合實訓場建設,力爭打造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安全高效的實訓基地,實現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地質問題能力的全面提升。綜合實訓場在校園內建設,占地約6000m2,目前已初具規模,整個實訓場劃分為原位測試試驗區、鉆機平臺展示區、樁基與復合地基檢測區、地下管線探測區等多個功能區,配備儀器包括高精度地質雷達探測儀、綜合工程探測儀、大型現場直剪儀、靜載荷儀、靜力觸探儀、旁壓試驗儀、輕便動力觸探儀、測斜儀等。綜合實訓場不僅能滿足地質工程專業巖土工程勘察生產實習要求,還能滿足巖土測試技術、工程物探技術等課程實踐教學需求,同時為教學科研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試驗平臺。雖然目前綜合實訓場還在不斷完善中,但已在實踐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其位于校園內,給實踐教學帶來最大程度的便捷和安全,也利于開展機動靈活的教學模式。(三)聘請生產技術人員進校園。對于地質工程專業學生來說,熟悉和掌握鉆機的組成、現場操作要點、巖心編錄、高質量取樣等技能是實踐教學重要內容。鉆機操作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通常只能在生產單位施工現場觀察。帶學生到施工現場不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還增加了實習支出。為了保障實習的安全與效果,我校近年來嘗試邀請合作勘察單位鉆探技術人員攜帶鉆機設備進校園的形式有目的地開展實踐教學。由于鉆機設備、技術人員進校園后,施工目的由生產轉變為教學,實際操作中更有針對性,講解更加細致、全面,操作流程更加規范,學生與操作人員更容易互動,安全管理更容易把握,這一教學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四)探索小班制、機動教學新模式。目前生產實踐教學模式主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集中教學。一個班級一般由1~2名教師指導,這種模式最大的缺點是老師少、學生多,現場指導不及時,實習效果較差。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提高教學師生比,而小班制是一種較好的模式,可以將一個教學班分成若干個實習小組分別由不同教師指導,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對于實習時間也不必限定在特定時間段內,可將教學時間限定在較長時間段內,根據學生時間靈活、機動安排,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避開天氣、施工等因素的影響,保證實踐教學目標的達成。(五)依托綜合實訓基地,編寫和完善生產實習指導書。由于有了實習場地保障,實踐教學內容和要求就很容易確定,也就能通過實際動手更好地提出操作細節要求,有利于明確實踐教學的目的、設備、原理、操作、試驗結果分析等相關內容,編寫生產實習指導書就更容易、更科學。

參考文獻:

[1]章廣成,李長冬,崔德山,等.校企聯合共建大學生生產實習基地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15(2):69-71.

[2]左清軍,易武,盧書強.協同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基地構建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3):113-116.

[3]王明梁,孫林華.應用型本科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6(1):37-40.

[4]魯海峰,張平松,劉文中.地質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平臺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15(4):128-131.

作者:黃河 張平松 魯海峰 翟曉榮 張紅梅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