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學之服裝構造的思維研討
時間:2022-03-09 09:22:32
導語:設計教學之服裝構造的思維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立體思維方式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時要用立體發散的思維教學。教師在教授結構制圖的知識和技能時,要有意識地與工藝、設計等等學科相互聯系,互相整合,融會貫通。同時啟發學生用立體發散的思維方式思考,如設計中需要流行需要個性,也需要想到制圖;制圖中需要想到款式想到方法,更要考慮到工藝;工藝過程中要注重技巧注重精致,但也要考慮到搭配……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方式,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既培養了學生對結構形式變化的掌控能力及對平面結構與立體形態之間轉換的掌控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綜合能力。
(2)立體思維的教學方法。
近年來,本學科在教學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但還有很多不足。除了在課堂上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探究式、研討式、直觀性教學和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方式,還要改革傳統的“二維與三維”脫離的教學方式,比如立裁和平面制板結合,單一采用立體裁剪,學生可以看到成型的服裝立體效果,但不知結構變化原理和平面結構的轉化過程,但結合平面制板可以了解平面和立體的轉化,如衣身的省轉移,省位由原先轉移到新的省位,平面樣板廓型有了變化,而立體形態相近,只是省的位置不同;把“平面”與“立體”有機結合一起、相輔相成展開教學,使學生全方位認知和理解服裝紙樣設計變化原理,并對學生今后采用“平面”與“立體”有機結合的結構設計方法起到了啟發性作用。在教學中徹底實行“以人為本”“以學科為本”的直觀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多媒體及服裝CAD的功能,把靜態和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生動、形象、快速、準確地演示出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3)培養學生立體思維方式的手段。
為創建服裝的結構美打下了量與型的基礎。如果學生對服裝的立體觀念淡漠,只有平面紙樣的轉化,沒有人體的立體形象、服裝立體效果的認知,就較難想象和理解轉化后紙樣的成型效果。即平面和立體的空間轉換。因此要加強學生立體思維造像能力的培養。
1)立體空間意識的培養。
在服裝款式設計學習中,學生的效果圖和做出的服裝有時相差甚遠,主要原因在于設計者缺乏立體意識及從平面轉化為立體的訓練經驗,在結構設計中沒有把思維引向服裝所表現出的空間審美特征上,服裝的平面和立體造型都屬于“空間造型”,但它們的構成要素、組合原則卻有所不同,平面形態的裁剪主要依靠服裝的外形輪廓來進行。一個確定的輪廓就表現一個肯定的平面表態,而一個立體形態沒有固定不變的輪廓。對于平面形態,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都只能看到平面,其中的形態除了隨著透視有些變化外沒有根本的變化,立體形態則不然,根據觀察者位置的變化,可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態,對于結構設計者來說這種立體感需要經常培養,而立體空間感的培養也需要用立體的思維方式思考。
2)立體構形訓練與拓展。
①人體或人體模型與三維動畫的結合訓練
采用帶有立體因素的實踐教學,如人體或人體模型上,或一些立體支架模臺,三維動畫等練習處理基本或復雜的服裝結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較完整的服裝空間組合概念,加強學生對服裝體積感的知覺力和直觀認識,使結構過程在服裝設計中得到實體的表現。
②運用服裝
材料進行局部款式造型。即挑選適合款式的幾種材料,根據不同材料的質感進行結構造型。用平面紙樣展開方法構成曲面狀態進行比較,以選定的面料小樣進行局部的立體構成。每個服裝局部細節都可以運用實際材料進行立體試樣,比較后確定最佳方案。③運用抽象和具象立體構成手段訓練。抽象形式造像是利用簡單的抽象幾何形體及各種非規則的抽象形體,將服飾材料的不同色彩、質地、形態等協調搭配、并置,感受和觀察視覺的形式美感的變化,并根據所得到的結論進行服裝款式的設計及樣板的制作,進一步體會平面和立體的關系。具象形式分解則盡量模擬服裝實際效果,運用各種服飾材料,注意色彩、質地、形態及比例的相互協調,進而理解服裝結構與人體曲面的關系,強調空間意識及立體著裝效果。
綜上所述,服裝結構的立體思維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立體空間意識,可以讓學生對服裝的三維空間有正確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對結構形式變化的掌控能力及對平面結構與立體形態之間轉換的掌控能力。提高了學生服裝結構設計的水平。
作者:嵇海虹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設計教學之多媒體的運用
- 下一篇:法制辦政務服務實施方案(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