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效率提升
時間:2022-05-02 03:53:06
導語:聲樂教學效率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確保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聲樂教師的自身素質足夠過硬。正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萊泰巴爾迪所受:“歌唱的秘密在于尋找一位出色的聲樂教師”,可見,聲樂教師自身素質對于聲樂學生的重要影響。這就要求聲樂教師應當不斷努力鉆研,積累寶貴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下面就聲樂教學對于聲樂教師的具體要求進行詳細介紹:第一,聲樂教師必須要有出色的聽力。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往往只能給個大概或者一般性原則,更為具體的問題還必須依靠耳朵進行把關。聲樂教師必須要有出色的聽力和經驗豐富的耳朵,這樣才能清晰鑒別出學生在進行發聲訓練或演唱時是音準、音色、節奏、音質還是氣息、共鳴、吐字和咬字問題,在明確具體的情況下給予指導和改正,能夠使學生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第二,聲樂教師要有對癥下藥能力。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所暴露的問題往往是不同的。作為一名出色的聲樂教師,必須能夠準確辨別學生癥結的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來去除“病癥”。比如說,很多學生在唱出開口“a”母音時,聲音往往難以進入頭腔,導致唱的過“白”。在唱母音“i”時則比較統一,這時教師就應讓學生不斷反復地練唱“i”母音,然后讓學生用好唱的母音來代替唱的不好的母音,然后以此為突破口貫穿至其他母音中去。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聲樂教師相當于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能夠及時根據學生的“病癥”進行“對癥下藥”,每堂聲樂課就是一次“專家會診”,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訓練,做到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問題[3]。第三,聲樂教學要有出色的表演與鋼琴伴奏能力。古語有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通常,教師如果具有較強的示范歌唱能力,能夠提高其“言傳”和“身教”的有效性,這樣的聲樂教師往往更有魅力,更易于學生接受。學生在聆聽教師范唱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感性的認識,也能深刻體會教師對于歌曲的理解和歌曲自身的藝術表現力,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歌曲的興趣。同時,教師如果有比較好的鋼琴伴奏能力,就能為學生營造合適的藝術氛圍,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演唱能力[4]。第四,聲樂教師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歌曲是音樂和文學高度有機結合形成的整體。要想真正唱好一首曲目,除了要有科學的發聲技能技巧外,還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就如同一棵大樹上生長茂盛的枝葉,大樹失去了紛繁的枝葉點綴,也就失去了生機與活力。因此,聲樂教師必須盡快走出“重技輕藝”的認識誤區,要避免只有“音”而無“樂”的現象。第五,聲樂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確保語言描述更加準確,且具有可操性。有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說出“聲音位置提高一點”、“嗓子再多打開一點”等含糊性的語言,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聲樂教師對于聲音的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了和可操作性,直接性的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具體修改和調整,盡量多的說具體方法,而少用可操作差或無法操作的語言進行描述,以達到目的為準[5]。
二、現階段中專院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觀念過于保守。中專生在入學的第一年,就會根據隨機性原則將其分配到各個班,各班教師也會被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務,并根據這個任務進行教學。學生往往只能緊跟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因為不同的學生素質往往存在一定差異,各個教師的擅長領域也不同。那么這種隨機性的教學組合,不僅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師工作的熱情也會造成一定打擊。(2)教學過程缺乏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對于聲樂教師而言,要想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就必須了解學生,并根據學生的情感需求特點采用恰當的聲樂教學模式。在選擇聲樂作品時,盡量避免選擇那些難度較高,和學生心理存在較大跨度的曲目。特別是一些國外的優秀聲樂作品,盡管其藝術內涵豐富,但是由于時代背景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學生往往難以深入其內在含義,也就無法提取興趣,更別提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了。(3)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背景下,倡導以生為本,中專教育也是如此。但在很多中專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使課堂教學的絕對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略,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是很高。比如說,在引導學生進行發音訓練時,訓練的時間一長,學生在進行高音練習時就會倍感吃力,而此時聲樂教學仍然要求學生保持氣息,喉頭放松等,并不斷進行示范,導致課程尚未進入正題,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勁頭,影響后續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生學唱歌曲旋律時,教師往往只是帶領學生根據曲譜進行演唱,但是歌曲的每段旋律都是不同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仍然比較困難,也就容易出現錯誤,而教師在經過多個指出和糾正后就會失去耐心,對學生惱火,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造成嚴重打擊,既造成了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4)教學過程與培養目標脫節嚴重。結合當前中專聲樂教學實踐情況,通過對教學特點、目標、任務等的分析,不難發現,中專聲樂教學存在很大問題,很多中專聲樂教師往往根據自身接受聲樂教學的經歷,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根據高校聲樂教學的思想與內容進行授課,而沒有深入分析中專學生的實際,導致聲樂教學過程和中專應用型的培養目標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5)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銜接不暢。通常,在中專院校任教的聲樂教師大多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接受過專業聲樂教育,在理論知識方面可以說具有比較高的專業水準,但由于不了解中專生今后的工作前景,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音樂技能培訓,并未對學生今后工作實踐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指導。
三、提高中專聲樂教學效率的對策與建議
(1)形成辯證的聲樂教學觀念。由于聲樂教學成果的好壞主要是根據學生歌唱聲音進行判斷的,因此,聲樂教師和學生總是傾向于根據學生歌唱時的聽覺效果進而對學生歌唱能力進行判斷,實際上,這種聲樂教學觀念是存在一定誤區的。雖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技能掌握情況能夠反映出聲音的好壞,但是對于聲樂教師而言,還應考慮更深層次的引導和訓練,要防止學生過于追求聲音效果而忽視了自身的全面發展,時間一長,學生在進行演唱時,其聲音的平衡感就會失去,導致其無法靈活控制自己的聲音和氣息,事實上這種學習方式缺乏科學性。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以上情況,在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其正確看待并接受科學的聲樂學習方法。第一,在進行聲音位置學習時,除了要控制好聲音的高度外,還要時刻關注自身氣息的均勻性,在氣息訓練過程中,要確保自己的音高滿足標準要求。第二,在進行聲帶張力訓練時,要時刻注意聲音有沒有集中性。第三,在進行吐字和咬字發音訓練時,應努力將發聲方式和演唱技巧相互結合到一起,這樣才能使歌唱者的歌唱過程變得輕松自由,氣息控制自如,這樣一來,學生在接受聲音技巧訓練時也能做到兼顧其他,并達到最佳的聲樂學習狀態。(2)結合學生基礎進行因材施教。第一,對于聲樂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進行適當點撥,我們必須承認,有的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有比較高的領悟能力對于聲樂學習、歌唱以及表演都表現出較高的熱情,自我聲音條件也比較出眾。這類學生,聲樂教師無需花過多時間進行示范和講解,只需對其進行啟發和引導,這樣他們就能快速領悟發聲要領,保證作品的演唱效果。這類學生教師也無需過多督促,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他們往往會很自覺的完成,對于學習中問題或困難,也會積極向教師進行請教。第二,對于基礎條件一般的學生,應當加強啟發與引導。這類學生往往對于聲樂學習不具敏感性,情緒調動也比較困難,這時教師應當有耐心地進行示范、講解和引導,要盡可能地把書本繁雜的文字知識理念轉化成為學生的感性經驗和認識,課下加強師生溝通和交流,使其自身個性得以不斷改善,讓他們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聲音與情感的相互交融。第三,對于急功近利的學生,應對其進行循循善誘。這類學生往往有很高的熱情,自覺性比較強,能夠嚴于律己,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自尊心,但缺點在于急功近利,急于想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這類學生教師不能輕易因為他們學習方法和心態的問題而打消其積極性,更不能直接指出他們與基礎條件較好的學生間的差異。要時刻保持心態平和,對其進行適當引導,讓其適當放慢速度,要讓其明白聲音和情感間的練習,既要關注模仿與技巧,也要掌握怎樣通過歌唱將自身情感表達出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感情投入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實現技巧和感情的有機結合,進而唱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秉持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能夠將學生當做獨立的個體進行看待,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學,了解其個性特點,并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的個性特點得以展現出來。比如說,在教學生唱《五星紅旗》時,對于中低音區的內容,學生把握起來往往比較容易,但是進入高潮部分后,即“五星紅旗,啊,五星紅旗”,學生就感覺比較困難,咬字難以清晰,聲音也比較緊,面部表情僵硬。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及時減慢教學節奏,能夠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來理解其學習狀態,讓學生領會升國旗時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從一名護旗手的立場想象自己升起五星紅旗,想象紅旗迎風招展的樣子,感受紅旗所具有的莊嚴感和神圣感,這樣唱歌就不會太緊。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跳舞,揮舞著綢帶,唱到高音部分時,把自己想象成舞者,自然起舞。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跳舞的欲望,也就渴望唱好這首歌。教師還應加強與學生的協調與配合,讓學生不斷練習和嘗試,久而久之,就能唱出漂亮的聲音,教師要始終保持耐心,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差異,建立師生之間平等的友誼,這樣能夠學生放松,在自然的狀態下學習,更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積極接受教師的幫助,這樣能夠促進聲樂教學效率的提升。(4)采用通俗易懂、形象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在聲樂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使用通俗易懂、形象且具有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興趣,及時跟上老師上課節奏,針對所學內容展開豐富的討論,掌握各種發聲技能,并學會正確的演唱方式,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增進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聲音平衡對抗,引導學生“聲音上臺階和下臺階”,倘若學生感覺聲音下不來,那么聲音也就難以上的去。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學會注意對抗平衡性。有的學生在發聲訓練過程中,從低音區到高音區,存在氣息不穩的穩定,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手中有一竹竿,要盡量一口氣將竹竿插到底,感覺氣息下沉。或者,也可以讓學生把氣息看作是不斷下降的電梯,人體本身就是聲音,也就是說,不論聲音多高,都必須乘坐電梯向上,這個比喻完美的詮釋了聲音和氣息間的相互關系。每個聲樂學生都十分清楚,聲音是靠聲帶振動發出來的,在發聲時,要避免用力過猛,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想象成平靜的湖水,而聲音就好比墜入湖面的小石頭,此時湖面蕩起層層漣漪,然后就能合理控制聲音了。此外,在聲樂知識中,有一種用較小的音量進行唱歌練習的唱法,也稱微聲唱法。這里的“小”實指“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小聲狀態下練唱,也要保持大聲唱時的全部狀態,否則這種練習將變得毫無意義。教師還應向學生強調課下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如果學生情緒高漲,那么此時的練唱方法就會損害嗓子,那么教師就要進行提醒,練唱時要學會運用大腦進行思考,學生一旦聽到心里,就會在后面的練習中注意,掌握正確的練唱方法。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更易于學生理解,再加上恰當的肢體語言,就能使聲樂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潑,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展開想象的翅膀,促進學生課堂效率提升。學生也會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以積極良好的心態進行聲樂課程學習,并喜歡上聲樂課。課堂采用形象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歡迎聲樂課程的學習,掌握正確發聲技巧,提高自身歌唱技能,這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聲樂教學是一種強調技能技巧和實踐性的學科,也是一門抽象藝術。作為一名中專聲樂教師,必須要有出色的聽力、良好的“對癥下藥”能力、出色的表演與鋼琴伴奏能力,還需要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確保對學生的聲樂要求語言簡潔準確且具有可操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必須明確聲樂教學對于學生音樂發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及時轉變聲樂教學觀念,能夠根據學生的基礎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通俗易懂、形象且具有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正確掌握聲樂歌唱技巧,唱出歌曲的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1]郭雪.中專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戲劇之家,2016,(17):221-221.
[2]張楊.中專聲樂教學的興趣培養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5):201-201.
[3]賈晨霞.對中專聲樂教學的認識[J].讀寫算:教師版,2017,(10):143-144.
[4]索光輝.提高中專聲樂教學效果的途徑分析[J].藝術科技,2015,(8):38.
[5]閆曉潔.開展多元化的中專聲樂教學模式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5,(15):69.
作者:張蓓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附屬藝術學校
- 上一篇:聲樂教學歌唱思維研究
- 下一篇:怎樣激發小學體育課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