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公共體育學習評價體系研究

時間:2022-07-01 04:10:52

導語:大學生公共體育學習評價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公共體育學習評價體系研究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在“新時代本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對當前大學生公共體育學習評價進行深入解析,以應用型為構建出發點,試圖構建“新時代本科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公共體育學習評價體系,即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重新解構三者的評價權重及功能,權重進一步向過程性評價傾斜,并不斷細化過程性評價內容及指標。

關鍵詞:新時代本科教育;學習評價;過程性評價

1研究背景

在2018年6月,由教育部舉辦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發出了振興本科教育的時代最強音。他指出要堅持“以本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學生的體育評價要發生相應的改變,確立與教學內容及負荷相匹配的教學評價指標顯得極為重要。在新時代本科教育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將進一步推進普通本科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應用型改革。所謂“應用型”突出應用,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公共體育的教學評價改革中,一切以學生的應用性為出發點,試圖構建適合大學生本科學習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如圖1)。

2診斷性評價指標體系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判斷,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做出的測定性評價,通過診斷性評價測定學生的準備程度,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2.1學生自評。學生自評,是指學生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運動項目之前,對自身運動能力的評價。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學生自評的選擇指標比較靈活。評價指標大致如下:年均體育賽事參與頻率、年均賽事觀賞類型及頻率、月均運動類型及運動量。2.2教師評定。教師評定,是指學生在選課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評狀況,依據量化指標對學生的身體形體和運動能力進行客觀測試并作出評定,對項目不適合的學生建議改項。大致指標如下:BMI指標、耐力指標(男1000米、女800米)、力量指標(男俯臥撐、女仰臥起坐)、速度指標(50米)。2.3過程性評價指標體系。過程性評價也叫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目標得以實現而做出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其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以便及時、有效調節。2.3.1課堂體育教學評價。依據課堂評價內容,將評價指標分為三個:出勤狀況評價指標、一般項評價指標、專項評價指標。其中,出勤狀況評價指標,是指學生的出勤情況和課堂表現。一般項評價指標,是對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的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進行的評價。專項評價指標。是指對體育選項課主要教學內容的評價,包含對運動技能水平、學習進步程度的評價。2.3.2課外體育教學評價。課外體育的地位僅僅是對課堂體育的補充,它的出現對整體體育成績影響不大,但在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和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方面影響是巨大的。將課外體育評價指標體系初步分為兩類,即學期運動能力評價指標、運動競技能力評價指標。學期運動能力評價,是指以一個學期為時間范圍,設定耐力、力量、速度等量化指標,根據學生學習完成狀況,對應量表進行定量評價。運動競技能力評價指標,是指根據學生本學期參加的體育賽事性質及頻率進行定性評價,賽事性質分三個等級(國家級、省級、校級)。2.3.3學期運動能力評價。運用“互聯網+體育”思維,創設學期運動能力評價手段,可以運用成熟的運動類手機終端軟件(sportAPP)進行對運動能力數據的收集,也可以根據要求進行sportAPP的開發。目前,對耐力類、速度類APP有運動世界、悅跑圈等軟件;力量類APP有keep等,在選擇合適的APP時,要選擇技術成熟、雙向互動的成熟軟件,所謂技術成熟,就是軟件漏洞較少,穩定性強,不易被黑客攻擊;雙向互動,指軟件有兩套運行程序(母子系統),一套供教師使用,即母系統可以通過APP對每個學生的運動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另一套供學生使用,即子系統,負責記錄日常的運動數據。教師通過母軟件對學生手機上的子軟件進行發出指令、做出指示,使每個學生的數據保持在適合他本身的合理區間內。2.3.4運動競技能力評價。運動競技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參加賽事來體現,通過賽事性質和賽事頻率對其進行評價,賽事性質分三個等次即國家級、省級、校級,重在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賽事,只要參加不論名次如何都有相應的加分考慮。賽事項目可以不與體育課教學內容相同,譬如,籃球選項課,課上主要學習的是籃球內容,在課外參加賽事中,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羽毛球或乒乓球賽事,本著發展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理念,重在培養學生一項或多項運動習慣,通過參加賽事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同時,增進學生的自信心。

3終結性評價指標

終結性評價是在體育教學活動結束時作出的一次性評價,以判定最終的學習成果,并作出成績評定。至此,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這一雙邊活動就在體育課層面終止。學生獲得的運動技能會通過最后的體育課考試進行測試及評價,以此作為學生成績的評定。3.1期末考試評價。期末考試主要評價內容為專項運動水平,每個項目都有其對應的成績換算量表。當前,大部分高校專項運動成績占到總評成績的60%--90%,換言之,就是說終結性評價對體育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只要在體育期末考試中,專項運動技術能達到較好水平,就能順利及格。在應用型改革下,要大膽的突破嘗試,即將專項運動成績權重降到總評成績的50%以下,改變一考定乾坤的頭輕腳重的局面。3.2總評評價??傇u評價是在綜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基礎上,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最終量化的過程,是學生一學期學習成果的客觀體現,具體成績構成為圖2。體育總評各類子指標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年級、性別、選項做相應調整,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總評能科學、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

4結語

在“新時代本科教育”的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和教學的改革也在全面展開。但體育教學評價的改革沒有得到很好地開展,客觀上已經影響到素質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通過建立科學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來提高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能夠科學、有效地指導高校體育教學,解決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有利于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化管理,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張繼生,楊麟.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和改進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5):106-108.

[2]董勝利,林克明,徐虎潑等.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和發展對策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體育科技,2001(11):17-20.

[3]蘇曉紅,王曉春.新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實施現狀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6):109-113.

[4]鐘文正.陶行知體育思想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08,29(5):90-92.

[5]楊軍,閆建華.我國學校體育評價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2(9):64-67.

[6]張細謙.從國外體育教學內容的演進看我國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J].體育與科學,2002,23(2):10-12.

[7]潘凌云,王?。敶型怏w育教學模式比較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4):53-55.

[8]杜炳輝.中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9,31(3):48-49.

作者:趙林林 秦彩云 單位:1.山西工商學院體育教學部 2.五一路小學(富力城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