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外語教學本質與功能
時間:2022-01-30 03:54:07
導語:大學外語教學本質與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重塑富有人文情懷的師生關系
在我們傳統文化里,師生關系是亦師亦友親密和諧的關系。古時的私塾、書院,老師和學生大部分時間學習和生活在一起,常常共居一室,談天說地,爭長論短,關系親密和諧,令人向往。教師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處處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偉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感染熏陶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形象地將這種師生關系比喻為大魚和小魚的“從游”關系,他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钡乾F在,隨著學校規模越辦越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師生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教師上課來,下課走,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越來越少。教師與學生之間似乎只剩下簡單的授課與被授課的職業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離、淡漠;師生交流單一、貧乏。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割裂,教師與學生情感疏離,師道觀念淡化已經成為當今大學校園師生關系最突出的問題。這樣的師生關系,教師是無法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更無法在精神上,思想上引導學生。面對日漸疏離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應該主動邁出交流溝通的第一步,為師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重塑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一些教師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們充分利用手機和互聯網等現代通訊工具,創建了例如QQ群、微信圈、微博等平臺,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互動交流,利用這些平臺,他們一起探討人生、增長學問。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校園生活,引導學生讀書、學習、交友,幫助學生開啟智慧的大門,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和體驗。另一方面,學生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聆聽教師的教誨和指導,在求學路上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古人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苯泿熤欢虝?。人文教師不僅教書還會育人。什么是人師?人師注重自我完善和提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風范影響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塑造優良的個性品質;能以飽滿真摯的感情投入教學,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圍和愉悅的心理環境下,體驗學習的快樂;能創造性地運用新方法、新內容、新觀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發現語言文字背后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在人師的教育理念里,人的價值和尊嚴是第一位的,人的完善和發展是最根本的。人師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從事人文教育的教師都應該朝著人師的方向努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樹立以人文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看做擁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活生生的人”,把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價值實現看做教育的終極目標。在設計教育活動、安排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時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逼浯?,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前提是教師尊重、信任和關愛學生。如果教師讓每位學生體會到被尊重、被關愛、被善待的快樂。學生一定會推己及人,尊重、關愛、善待別人。愛是教育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處煂W生的關心、鼓勵和支持是學生成長不竭的源泉。
2構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大學課堂
課堂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為一名人文課程的教師如何創造富有人文情懷的課堂環境,賦予課堂以豐富的生活意義和人文價值,使課堂成為學生人格健全、精神成長的家園是落實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環。美國卡爾.羅杰斯認為愉快活潑充滿理解、信任和友好的氣氛能導致學生思維能力的改觀。正如疏松的土質能讓植物茁壯成長一樣,寬松的環境能讓學生的心靈更為自由健康的發展。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感染帶動學生;以鼓勵和欣賞的態度激發學生;以豐富的教學內容、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好學、樂學。只有在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下,學生才會樂于表達、敢于發問,大膽質疑,在思想和思想的碰撞、靈魂和靈魂的交流中發現真善美。
3深挖語言教學材料的人文內涵
大學英語教材涵蓋了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宗教、文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學科優勢,在介紹語言知識、分析語篇結構以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透過語言形式和符號,深挖其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知識講解、課堂討論、文學欣賞、環境熏陶等方式讓學生吸取人類優秀健康的精神營養。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為例,該教材包含了豐富的人文思想內涵。例如,《垃圾工》講了一個垃圾工飽受歧視和侮辱,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繼續著卑微而崇高的事業,并樂此不疲。故事向人們詮釋了生活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渡菩目梢馈分v的是一位相貌丑陋、身體殘疾的父親樂觀向上、奮斗不息的勵志故事,告訴人們一顆正直善良、對自己的不幸不悲、對他人的好運不嫉的“善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這些故事簡單樸素,然而蘊含的道理深淵而富有哲理。教師應引導學生把這些精神食糧挖掘出來,讓學生分析、討論在思辨中體驗和感悟這些至真至善的人生道理。
4實行更人性化的測試評估辦法
對學生的測試評估是教學的一部分,目前我們的測試大多側重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視了綜合人文素質的考查,使人文教育不能落到實處。因此應改革測評辦法,摒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做法,使評估標準多元化,方法手段多樣化。例如可以采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課內和課外、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梢园褭z驗學生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的辯論、演講、論文、研究報告等形式納入考核體系,使考試成為以評促改、以考促建的學生考核測評機制,真正推動人文教育貫徹落實。
5結語
大學教育不僅傳授知識、開啟智慧,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使學生修養身心、提升境界,使之成為一個有良知、有修養、有智慧的人,這不僅是大學教育治學和教育的根本,也是人文教育始終追求的目標。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站在教育改革一線的教師,尤其是人文教師沒有理由再固守陳舊的教育理念,不是做一個周而復始機械地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是應該滿懷深切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去感染激勵學生,引領著學生在大學這所神圣的殿堂里探求知識、追求真理,真正長大成人。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币晃缓美蠋熅褪菍W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本文希望每一位英語教師成為這樣的好老師,在轉型的改革浪潮中堅守人文教育陣地,傳播人文精神,撒播人文情懷。
參考文獻:
[1]甘陽.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A].甘陽,陳來,蘇力.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C].北京:2006.
[2]金耀基.人文教育在現代大學的位序[J].中國大學教學,2003(11):21-23.
[3]梁曉聲.人文教育:良知社會的起搏器[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4]梅貽琦.大學一解[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04.
[5]儀垂杰.當代大學人文精神的反思與重建[N].光明日報,2006-10-28(7).
[6]楊叔子.人文教育:現代大學之基-關于大學人文教育之我感與陋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133-140.
[7]張汝倫.我國人文教育的現狀與出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劉鳳梅 武淑玲 單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探究式教學論文
- 下一篇:外語教學建設服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