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09-26 09:30:08
導語:外語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工科外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及其達成度,以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實踐目標,以期解決教學中課時有限、教學目標較高的問題。實踐發現該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和管理能力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教師共享機制與合理的考核機制,以實現混合式模式持續有效地進行。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工科外語教學
一、工科背景下外語課程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的描述。在工科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外語類課程群的培養目標往往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與溝通能力,具體來說就是獲取、理解、分析國際信息的能力,即通過各種媒體與途徑獲取信息,并基于語言能力對其進行理解和分析;思辨及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即就不同領域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與討論。2.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工科背景的培養方案中,外語類課程的教學課時通常比較有限,要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尤其是有關思辨與表達的目標就有些力不從心。教師的教學重點往往都集中在教材內容的講解上,教師自說自話型的授課模式,不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習得感也較低。課程考核環節往往注重語法與詞匯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文化理解力、語言表達力等應用能力的比重較小,因而在試卷分析時,教師總是發現這樣的問題:(1)雖然學生的語法與詞匯部分得分較高,但是在寫作與口語考試中的應用并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說,學生理解了詞匯與語法本身,可以順利完成機械性的語法與詞匯練習,卻不能在表述時選擇合適的詞匯與語法,在交際中也不能正確地運用語言工具。(2)有些學生雖然具備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化理解能力,但缺乏思辨的方法與能力,無法就某一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有見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課程考核沒有口語表達或書面表達的部分,那就更容易將學習重點錯誤地導向為單一化的語言知識的學習?;谏鲜龇治觯覀儾浑y看出,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很難有效地達到人才培養體系對外語能力的要求。
二、“以學生為中心”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旌鲜浇虒W方式將傳統教學與網絡化學習方式的優勢相結合,突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工科背景的外語課程的教學目標高,但課時相對有限,并且強調學生能力習得的過程?;旌鲜浇虒W方式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十年的課程建設歷程,筆者深深感到如果語言教學仍然將語法講解、語篇講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重心,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地學會使用一門語言。此外,如果教師的教學一味地停留在課本內容上,即使再優秀的教材也無法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足夠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增加一定的拓展內容,并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將這兩大內容在課堂中進行融合。1.課本內容。采用面向行動的教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主題導入、整體理解、精細理解、概念化、系統化、語言應用六個教學環節,在理解語料意義的基礎上,主動地發現語言規律,并將其概念化,經過系統的語法與詞匯練習后,以完成任務化的項目進行語言的輸出應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只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由學生自己尋找規律、發現規律并予以運用。2.拓展內容。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習得離不開對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根據教材內容對應的文化主題開發了拓展內容,內容節選自國外各大報刊和廣播,學生需根據資料中所反映的社會文化現象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并以PPT和口頭報告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之后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討論(見下圖)。課前階段,首先,教師根據教學進度編制課堂報告進度表,并于學期初發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以及對內容主題的興趣分組,通常為兩人一組。然后,教師在課前將拓展內容的具體材料、輔助資源以及學習指南發給學生,學生對資料進行學習、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并制作PPT形式的報告。課堂階段,學生以口頭匯報輔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其他學生記錄報告要點,并對報告小組提問,實現生生互動;教師在該環節需給予即時反饋與引導,以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課后階段,學生根據教師反饋的意見對PPT進行修改,并由教師發給所有學生予以分享。無論是面向行動的教學法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二)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針對教師的疑慮與分歧,筆者對該課程的教學對象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認為語法講解與口頭報告是收獲最大的教學環節;75%的學生認為口頭報告環節在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強化了口語表達能力;喜歡口頭報告與分組討論的學生中54%的學生希望將口頭報告的成績納入課程評價體系,而喜歡語法練習的學生中僅有16.7%的學生希望將其納入評價體系;認為語法講解與語法練習收獲更大的學生中有20%認為口頭報告很浪費時間;40%的學生認為教師應在寫作環節增加教學時間;值得一提的是,53%的學生認為將課堂主要時間用于討論互動符合他們的學習需求,47%的學生則持不同意見。
三、持續改進措施
基于上述改革措施實施與反饋情況,若想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主動性,就要從共享教學資源、優化評估模式等方面進行持續監控與改進。(一)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1.教師之間的共享。教師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研究分析教學內容,選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面向行動的教學法或案例教學法),并根據教學方法分工合作開發教學資源,然后通過“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網絡平臺共享教學資料,并定期進行更新整理。2.師生之間的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取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料,也可以進行預習、復習、上傳作業、與教師溝通答疑,線上—線下的師生互動不僅使學生能夠及時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能及時把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給予更有效的反饋。3.學生之間的共享。學生也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課前環節討論、課后分享心得。教師也可將優秀作業在平臺上,供學生相互學習。總之,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不再局限于課堂,真正實現了實時互動。(二)評估模式的優化。1.將課堂討論與課前預習環節納入評價體系。為激勵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保證課堂討論環節的參與度,教師需根據課前預習內容設計自主學習測試題,以監控學生的預習情況;并設計課堂參與度評分表,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評,突出語言應用能力的習得,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教師要以適當的比例將這兩部分成績納入課程考核中,以保證混合式教學的有效開展。2.優化考試內容,重點考察語言應用能力。在考試環節,應盡量減少語法與詞匯的機械性練習,增加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核力度,例如聽力理解與口語表達,往往是工科外語教學考核中比重較小,甚至缺失的環節??己谁h節要突出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而不是考前突擊、死記硬背。
四、結語
混合式教學方式是解決工科外語教學課時少、目標高的方式之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該方式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與互動性,學生獲得了更多語言應用的機會。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無論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投入,還是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提出了挑戰。因此,要建立教學資料共享機制,并在考核環節突出語言運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更自主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參考文獻:
[1]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M].劉駿,傅榮,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5-25.
[2]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3-
[3]劉獻君.抓住四個關鍵問題加強大學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3,(17):40-43.h
作者:馬銳 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 上一篇:高中英語教學詞匯復現率研究
- 下一篇: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外語教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