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教學論文3篇

時間:2022-07-03 10:09:41

導語:高校學生教學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

1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學生教學信息員(以下簡稱信息員)制度是指校方為了及時、準確地掌握學校教學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將教學信息員搜集的廣大學生對日常教學工作中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類、歸納、整理,以便及時掌握教學動態信息,采取相應對策,制定相關規定,從而進一步密切師生聯系、增強師生交流,最終確保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管理的一項制度。信息員就像“感受器”,是質量監控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員在及時準確、客觀公正、認真求實收集、匯總教學信息并反饋到各教學單位和部門,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1.1學生教學信息員在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方面承擔重要角色

為了加強教學管理,內蒙古醫科大學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現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含質量標準子系統、組織保障子系統、檢查收集子系統、分析反饋子系統,各子系統互相促進、互相牽制、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如圖1所示)而信息員在檢查收集信息子系統中,與校級、院級兩級督導員、學校教學管理干部、同行教師共同參與學校教學管理,促進了學校內部各環節的交流,密切了學生與各級教學管理部門、師生及各教學環節的聯系,在促進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圖2所示)

1.2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保障了醫學高校教學質量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反饋的信息,于2011年正式制定了本??茖W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內醫院發[2011]94號),成立了學生教學信息中心(內醫教字[2011]37號),由教務處直接分管,高教研究和質量監控科負責人兼任學生教學信息中心主任,設主任2名(學生處1名,校學生會學習部部長1名),副主任5名。學生教學信息員分布在15個學院共52名,各學院(部)設立1個教學信息站,由各學院學生會學習部部長擔任站長,每個教學班推薦1名學生教學信息員,收集到了來自各年級、專業、班級學生的各方面信息、意見和建議,內容主要是:①教學管理及規章制度。②教學計劃。包括專業課程設置、課程實習實踐、培養方案執行情況等。③教師方面。包括教學內容、教師教態、教學過程(備課、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實踐環節、課程設計、考試等)、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PBL、CBL、課題制學習、臨床技能模擬教學、網絡自主學習等)等。④教育資源方面。包括教室、教材、圖書資料、實驗室條件等。⑤教學效果包括學生評教、考核方式(例如案例書寫、畢業考試及設計、小論文寫作、課堂提問、病例分析、實驗實踐操作考試、病歷書寫等)。⑥學生學習情況。包括學生課堂紀律、出勤、考風考紀等。⑦教育質量。包括畢業生就業率、執業醫師考試平均分、創業計劃競賽、學科競賽、全國大學外語四、六級考試等。學生教學信息員及時高效地將這些信息反饋到實處(如圖3所示),形成雙向閉環反饋機制,切實解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保障了學生自身利益;促進完善了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提高了學校教學管理水平;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提高了教師授課水平;有利于教風、學風建設;優化了課程結構,凝練了專業特色;加強了高校教學內涵建設;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促進了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實踐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2.1學生教學信息員方面

學生教學信息員應做到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積極工作、秉公辦事。有些信息員因為種種原因,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敷衍、應付的情況,反饋的信息不夠準確真實或以偏概全。針對這種情況,一是有關教學管理人員需要對反饋信息進行核實,分析和篩選,不能盲從和急躁。二是要求具有責任心和客觀公正的信息員從事這項工作,信息員要有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較強的團結協作精神,善于聯系老師和同學,能代表與反映廣大同學的意見,熱心為同學和班級服務;有較強的觀察、綜合、分析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以及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三是要求報送信息實行簽字制度,責任落實到學生教學信息員個人,并進行保密。四是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定期加強學生信息員的培訓,開展座談及擴大宣傳,設置獎勵機制(物質獎勵及發放榮譽證書等),提高學生教學信息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

2.2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認識及觀念方面

因為學生教學信息員工作自身的特點,有些信息員考慮到個人的利益(例如考核成績、就業等),擔心得罪老師,不敢說真話或有意隱瞞;而有些教師也對學生教學信息員存有偏見,不能積極正確、客觀公正地對待負面信息,造成師生雙方關系的緊張,形成錯誤的認識和觀念,悖離了該制度本身的初衷。針對這種情況,一是建議反饋信息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例如教師將電子郵箱、手機號碼及微信號碼等聯絡方式及時告知學生,雙方盡量站在對方角度、立場考慮問題,加強師生的即時溝通,便于學生及時高效地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二是加強宣傳教育,端正師生態度,糾正錯誤認識和不良觀念,消除誤解和顧慮,變被動消極為主動積極,從大局出發,促進共識,達成合作。

2.3收集學生教學信息的時效性及途徑、渠道方面

目前,我校學生教學信息員尚且實行月報制度,信息報送采用的途徑和渠道依舊是傳統的紙質媒介的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師生接收信息及網絡技術的觀念更新,傳統的學生教學信息報送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現狀的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有關教學管理人員亟需更新觀念,面對學校醫學生多校區開展教學的現狀,開發適合需求的軟件管理系統或結合教務管理系統的數據及全員參與的評教系統,為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督導人員、校領導分別設置權限,精心設計信息反饋的界面,實時動態化管理,融合電子信箱、QQ群、微信平臺等便捷條件,實現全員化、普及化,將有效解決該問題。

2.4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長效機制建立方面

高校辦學質量是生命,辦學特色是關鍵,服務大眾是目的。從內涵建設角度出發,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的優秀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從長遠來看,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實施,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學生教學信息員反饋的內容,如高校管理理念、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制度、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育質量等,無不牽涉每個學生的長遠發展,無不對學校影響深遠。因而,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并確保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實施,健全和保持信息員制度長效機制的落實,信息員在更新換代的情況下,因地制宜適時做好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信息反饋,對學校長遠發展有重要影響作用;同時,以學生為本,革新傳統教學模式,適應社會發展形勢,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權,培養醫學學生職業特殊性所需要的關愛、無私、盡責、學習等方面的健全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也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做好這項工作。

3結語

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的實施,將使學校直面學生提出的有利于教學的各方面建議和意見,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高校實行的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在不同的時期還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作為醫學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及學生教學信息員自身,還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健全制度,在理論和實踐中,逐步促使醫學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朝向更加科學化、人性化、規范化的趨勢發展。

作者:楊麗楊喜平工作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

第二篇

1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教學標準、教學內容與考核評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已成為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調控器”和“驅動器”,指導著教學活動逐步走向有序和高效,直至實現最終目標[1].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方向主要是中等學校體育師資,學生在掌握各主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同時,必須具備全面的教學技能才能勝任中等學校體育教師的工作.體操課程作為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在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傳統體操教學觀影響,教學內容與考試方法改革的步伐緩慢[2].回顧中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的發展歷史得知:近兩次(1997年和2003年)課程改革的指導綱要把掌握“三基”和培養“體操教學技能”作為體操課程的目標和基本教學要求。體操課程之所以被稱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就是因為其教學內容與方式是本專業技能培養的“基地”:指揮隊伍時的口令、在教案中描述動作時的繪圖、各種操和動作的示范、體育課的課堂組織、體育游戲等體育教學技能均出自體操課程.體育教育專業的體操課程地位必須通過培養學生全面的教學技能來體現.然而,傳統的競技體操教學考核體系使得體操課程地位與作用受到較大的影響,加之體操課程教學時數的一再縮減,目前體操課程中的教學技能培養已經名存實亡了.因此,本文對體操課程教學技能培養及其考核評價體系提出若干改革思路,以期改變目前這種“技術+理論”的考試模式,為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程教學內容與考評體系的改革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運用實驗法,以周口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07-2010級體育教育專業全體學生(共351名,其中2007級89名、2008級95名、2009級98名、2010級69名)為實驗對象,對其體操課程的技能考核評價得分進行統計整理,并利用SPSS13.0社會學統計軟件做了相關分析研究.

3實驗設計與步驟

3.1實驗設計

體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分為四個模塊,所占體操課程成績的比例為:3∶3∶3∶1,即理論模塊30%、體操技術模塊30%、教學技能模塊30%以及平時表現模塊10%.本研究只對體操教學技能模塊(即占總成績的30%)進行實驗研究.假設體操課程的總成績為100分,教學技能滿分就為30分.根據體操教學技能各方面的重要程度,設計其評判規格及分值。

3.2實驗步驟

1)師生準備工作.通過教師的示范教學課、體操理論課的講授、隊列隊形和口令的練習以及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保護與幫助技巧的運用與傳授,培養學生教學技能.2)學生撰寫教案.要求每位學生創編2節徒手體操、設計一個體操類游戲、抽簽決定一個已學習的體操動作(見表3)作為教學內容的基本部分撰寫一份教案,并以本小班同學為授課對象進行體操教學實習(時間為45min,其中5min為教師講評).3)體操教學實習.每位學生須在體操普修課程結業學期的體操課的前半部分(大課時間為100分鐘)進行體操教學實習,并由教師和部分學生做考核評價.4)技能考核評價.考核評價采用隨堂形式進行.通過學生間的舉薦選拔出一定比例(一般采用每小班3~5名)的“學生考官”,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每位學生教學實習的各個方面進行打分評判,最后通過量化得出每位學生技能部分的考核得分[5].這樣做既可以提高學生間相互信任、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裁判觀察能力,增強責任感.5)實驗效果反饋.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征集,主要征求學生對技能考核實驗的認知與感受.

4實驗結果與分析

4.1學生體操教學技能(體操課內教學實習)考核

評價得分統計與分析對體育教育專業四個年級351名學生的體操教學實習考評得分進行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發現,學生的教學技能存在一些問題,如口令運用能力、動作示范能力以及各種操的繪圖能力較差,平均得分率分別為77.14%,77.09%,72.34%,低于80%;從標準差一欄可以得知,學生對以上三方面教學技能的掌握及運用情況普遍較差,其標準差相對較低,說明學生間差距不大.口令是體育教師在指揮調動隊伍、各種操化練習時必須準確熟練運用的能力,也是體育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示范能力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熟練掌握動作技術的基礎上能規范、優美地展現給他人以期讓其建立正確、清晰的動作模型,為教學服務;體育繪圖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為編寫體操教案、形象描述各種操化動作和教材化了的競技體操動作結構,是體育教學中經常使用并能展現個人風格的“形象工程”.

4.2影響學生教學技能的因子分析

運用SPSS13.0社會學統計軟件對351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體操教學實習考評得分進行因子分析,做KMO和巴特萊特球度檢驗,結果為KMO=0.748,屬較好的,巴特萊特球度檢驗具有高度顯著性,說明這批數據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見表4).由學生各項教學技能得分進行最大旋轉后的因子矩陣數據可知,影響學生教學技能因素可以歸納命名為語言及行為因子(口令運用能力、講解能力、示范能力、保護與幫助能力)、文本及板書因子(編寫教案能力、各種操的繪圖能力)、教法組織因子(教法運用能力、課堂組織能力、教態以及場地器材使用).從表4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及行為對其教學技能影響較大,屬于第一影響因素;從各方面能力的因子得分來看,講解、保護與幫助能力得分較高,說明語言表達以及保護與幫助技巧成為最能展現體操教學技能的因素之一;而口令運用及動作示范等肢體語言在因子矩陣中橫向得分落差相對較小,因此可以斷定,肢體語言要貫穿在整個體操教學過程中,影響廣泛.體操教學技能培養與評價的第二影響因素是文本及板書,包括教案的書寫和各種操的繪圖能力.書寫體操課教案有很嚴格的格式要求,首先必須要將各欄目明確出來,包括上課時間、地點、人數、課的名稱、課的內容、課的任務以及所需教具等,其次按照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用課的結構、教學內容、練習時間、練習次數、練習負荷以及組織與教法等區分成表格模塊,并設計各模塊的教學內容、組織圖形、教法與學法、保護幫助手法等.各種徒手操教學時須將每節拍動作以手繪圖方法清楚美觀地描述在教案中,在進行教材化了的競技體操動作教學時,須將該動作的人體動作以手繪圖方法描述在教案中.教法組織能力是影響學生教學技能的第三大因素,但這些因素往往與教學設計有密切關系,在編寫教案時就得充分考慮動作的教法與組織隊形的因素.

4.3體操課程技能考核評價改革的實驗效果

在周口師范學院2007-2010級體育教育專業進行了為期4年的實驗研究,通過對學生進行體操教學技能培養并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中,并對師生進行了信息反饋調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調查的學生均認為,體操課程的教學實習過程使自己的口令運用、撰寫教案、保護與幫助手法以及繪圖等能力得到了鍛煉;在創編徒手操和體操類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利用多種渠道(網絡、圖書館、觀摩等)搜集資料、學習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法與組織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進一步體驗到體操教學中的挑戰與樂趣,提高了自己的實踐技能.實驗過程中,教師深深感受到工作量和責任心大大提高了:在傳授體操教學理論知識、教學實習示范課以及學生實習講評中均感受到學生渴求知識的迫切之心,更加體驗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含義;通過對學生教學實習的考評,充分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并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面對面地耐心指正,增強了師生間的相互信任,提高完善了師生互動評價機制.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技能評價效果圖如圖1所示,從中可以清楚看出教學實習在體操課程中的作用:教師通過傳授知識、教學示范、指導等不斷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學生通過教學實習向教師匯報、展現自己的教學風采,增加師生的互動;學生在教學實習中實踐了教學活動,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師通過教學實習也逐一對學生的教學實踐技能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同時也能通過學生的教學實習反饋教學效果,不斷完善教學活動.

5結論

1)學生體操教學技能較差,特別是口令運用能力、動作示范能力以及動作繪圖能力.2)影響學生教學技能的因素主要有語言與行為因子、文本與板書因子、教法與組織因子.3)體操教學技能考核評價過程能增強教師的責任心、提高業務水平,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客觀反映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師生間互信、互評,加深師生感情.

作者:蘇小波工作單位:周口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第三篇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問卷調查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為了使調查更具有樣本性,選擇了云南省內5所高校,一所是多學科的綜合類院校,一所是結合云南省情的多民族的綜合類院校,一所是醫科院校,一所是師范院校,另一所是地州師范院校.對象為在校的1~5年級大學生,共發放問卷1070份,回收有效問卷1069份,回收率為99.9%.其中,男生339名,女生729人;涉及5個年級和多個專業.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對2011學年至2012學年間云南省高校學生采用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3個方面來了解在校大學生教學質量意識:一是學生自身對學習質量的意識;二是學生對其老師授課教師授課質量的關注程度;三是學生對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關注的現狀.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軟件進行了相關統計分析.為了方便實施統計和分析,將一年級、二年級歸類為低年級,將三、四、五年級歸類為高年級.

2結果

2.15所高校大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意識

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您認為大學生應該關注授課教師授課質量好壞嗎?”的問題中,經過統計分析,贊成“必要性”的學生有998人,占答卷人數的93.4%.5所高校受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有必要關注授課教師授課質量好壞.“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對其就業和升學的影響”的問題,在5所高校中,受調查的學生中認為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對其就業和升學影響“明顯”的有748人,占答卷人數70.0%,“非明顯”的有320人,占答卷人數30%.“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其就業的因果關系”的問題上,在5所高校受調查的學生中認為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其就業有明確因果關系的有859人,占答卷人數80.4%,非明確因果關系的有209人,占答卷人數19.6%.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大學生對哪個階段的學習質量堪憂”的問題中,在不同的學校方面把基礎價段與實習、見習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受調查的學生中,云南師范大學擔憂“實習階段”的有89人,占該學校答卷人數46.4%;昆明醫科大學擔憂“實習階段”的有107人,占該學校答卷人數48%;而云南大學擔憂“基礎階段學習”有147人,占該學校答卷人數50.3%;云南民族大學擔憂“基礎階段學習”有109人,占該學校答卷人數47.4%;曲靖師范學院擔憂“基礎階段學習”有147人,占該學校答卷人數60.2%.可見,云南師范大學和昆明醫科大學受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擔憂的是“實習”階段的學習,而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曲靖師范學院受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擔憂的是“基礎階段”的學習.在年級方面,經過統計分析,同學們對擔憂的學習階段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低年級擔憂“基礎階段”學習的有325人,占低年級答卷人數的49.9%,高年級擔憂“實習”的有184人,占高年級答卷人數的44.1%,可見,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擔憂基礎階段學習,高年級學生更多地擔憂實習階段的學習.在性別方面,經過統計分析,同學們對擔憂的學習階段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男/女生擔憂的更多地集中在基礎學習階段.在對學生教學過程中出現過哪些課堂行為的問卷調查中,所調查的5所高校的學生人數中近半數以上學生在課程上出現的課堂行為人數比例由高到低排列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所調查的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課堂行為中“講話”和“玩手機”成為5所高校的絕大部分同學出現比例最高的課堂行為.

2.25所高校大學生對授課教師授課質量的關注程度

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授課教師讓大學生滿意的比例”的問題,接受調查的學生中人數滿意集中在40%~60%比例較多.經過統計分析,在學校、性別方面其看法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在年級方面其看法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見表3.從表3中可以看出5所高校低年級的學生對所授課老師滿意的比例集中在40%~60%、60~80%2個階段的人數有387人,占答卷人數的59.4%,而高年級的學生對所授課教師滿意的比例集中在20%~40%、40%~80%2個階段的人數有252人,占高年級答卷人數的60.4%.可見,總體而言,5所高校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對授課教師滿意比例集中在40%~60%這個比例較多,處于一般滿意狀態,但在20%~40%和60%~80%這2個比例上來看5所高校高年級的學生對授課教師滿意度相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更低一點.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大學生關注到的授課教師關注其教學質量”的問題,受調查的學生中“關注”和“較為關注”有403人,占答卷人數的37.8%;“一般”的有509人,占答卷人數的47.7%;“不太關注”和“不關注”的有14.6%.經過統計分析,在年級、性別方面其看法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綜合5所高校,把“關注”、“較為關注”、“一般”歸類“關注”,把“不太關注”、“不關注”歸為“非關注”進行分類,其看法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見表4.從表4中可以看出昆明醫科大學相對其他高校在授課教師關注教學質量方面相對比例要高于其他高校.5所高校在關于“評教后授課教師教學質量是否提高”的問題,受調查的學生中“沒有明顯變化”有732人,占答卷人數的68.5%;在關于“授課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學生自身學習質量的影響”問題中,受調查的學生中認為認為“明顯”的有1006人,占答卷人數的94.2%.同時在對“授課教師是否在學生評教前后頻頻示好”的問題上,受調查的學生中回答“沒有”的有664人,占答卷人數的62.2%.從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授課質量高低對自身學習質量影響明顯,但其授課教師在評教后其授課質量沒有明顯變化,在評教后提高教學質量仍不太明顯.通過主觀題目部分及訪談得知,部分學生認為老師授課吸引力有待提高,在授課過程中照本宣科較多,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

2.35所高校大學生對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關注的現狀

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對學校發放的授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學生的態度”的問題,受調查的學生中“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的有666人,占答卷人數的62.4%;“被動參與,敷衍了事,漠不關心”的有402人,占答卷人數的37.6%.經過統計分析,在高校方面其看法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地州曲靖師范學院受調查的學生中“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的人數占答卷人數為72.5%,相比其他省級高校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程度更高些.同時,5所高校低年級學生對各種評價表主動參加,積極配合的程度要高于高年級的學生.5所高校問卷中關于“學生個人認為學校建立的較重要的教學信息反饋渠道”的問題調查中,即對于“學校教學督導組舉行的教學評議座談會”、“學生信息員座談會”、“匿名學生問卷評教”、“教學信箱”、“評價網絡”的多選中,5所高校受調查的學生中存在著共同點,即5所高校選擇人數較多的渠道為“匿名學生問卷評教”,選擇人數較少的渠道為“學生信息員座談會”.但問卷中“評教結果是否及時反饋給學生”的問題,5所高校受調查的學生中“從來沒有”的人數有797人,占答卷人數的74.6%,經過統計分析,在各個高校方面其看法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5).同時通過主觀題目部分及訪談得知,大部分學生對學校有必要定時將評教分析結果反饋給學生的呼吁比較高,認為不及時反饋給他們會影響到后續階段參與評教的積極性.

2.4云南高校大學教學質量意識現狀

在云南5所高校大學生教學質量意識方面的問卷調查中,93.4%受調查的大學生認同有必要關注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同時在“授課教師授課質量對其就業和升學的影響”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高低與其就業的因果關系”的調查中,大部分學生(70.0%和80.4%)認為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以及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高低與自己有顯著的聯系.可見,以5所為例的云南高校大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學質量意識,但還是有相當部分學生對教學質量意識薄弱.學生的教學質量意識是學生關注教學結果,進而改善學習行為的內驅力.雖然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與“學”雙方面多因素互動的結果,但學生所擁有的教學質量意識不僅會對學生當下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而且也會成為推動或阻礙高校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有關教學質量方面的宣傳和動員.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應開展對提高學生關注自身及學校教學質量意識及行為的培訓,邀請質量認證審核機構專家、質量工程師等質量管理專家來校為學生開展質量管理知識講座.在選修類課程中開設質量管理類課程,讓學生們學習了解質量及質量管理的有關概念和術語,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過程等,對高質量的教學和真正的好教師的認識也更趨于理性.同時加強重視定期對大學生教學質量滿意度的測評,建立科學的學生滿意度測評體系[2].

3討論

3.1明確學生評教后信息及時反饋等機制建立必要性

目前,許多高校重視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評價行為,但對評教后運用評價結果和信息改進和修訂教學活動較為忽略.一個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僅停留在教學監控和評價的行為和結果,而應該與教學反饋、教學改進前后相繼.正如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學專家斯塔弗賓所言:“評價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3].”這在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到5所高校學生的視眼里授課教師關注教學質量的占37.8%,一般關注的占47.7%,評教后授課教師教學質量沒有明顯變化的占68.5%.這些數據說明評教結果一定程度上被閑置起來,影響到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改進:一是明確教學評教后教學改進主導機構.應明確由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部門不僅主導教學評價等專項評價工作的開展,而且主導教學評價后教學改進的監督角色.二是而建立教學評價后的教學改進和推廣制度.將高校督導專家、領導等多元評價主體在專項教學評價及日常質量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提煉上升為每年的校級教研教改課題招標指南,以引導教師申報立項課題,建立了評教后“發現問題-提出課題-課題攻關”持續性教學質量改進機制.對于教學評教后好的做法和經驗結果,鼓勵以申報學校教學成果或精品課程等方式,建立“發現特色-成果申報-推廣學習”持續性教學質量推廣機制.三是加強在評教后信息反饋給學生主體的意識和增加網絡、教室和食堂粘貼、學生信息員反饋等多樣化方式反饋給學生的行為.

3.2重視和增加教學成效作為教師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邁過大眾化的門檻之時,其實已經進入了諾貝爾獎得主彭齊亞斯所說的“以質量取勝的年代”.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在許多高等院校,本科生,特別是大一新生學習的消極、被動和茫然,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而學生是否適應大學教學,能否有效第“投身學習”,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教授能否投身教學[4].問卷中關于“授課教師讓大學生滿意的比例”的問題,在各個學校方面,各個學校受調查的學生中人數滿意集中在40%~60%比例較多.可見,學生對所在高校的教師的教學狀況的滿意度并不很高.長期以來,相對于對教師科研工作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普遍教師教學工作給予肯定的獎項和措施并不是很多.而學生“投身學習”是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學生的“投身學習”又與教師的“投身教學”息息相關.雖然高校設立了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但此類獎項畢竟只是針對少數教師,所以也不能起到對高校絕大部分教師教學質量意識的激發作用.因此,應進一步發揮教學質量評價的導向的功能,建議將教師的教學成效與年度優秀、職稱申報、教學成果、教學名師、教學亮點等評選相結合,并給予恰當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尤其是年度優秀、職稱申報等方面應由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部門開展教學的專項評價,出具其教學成效的證明,將增加教學成效作為教師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使教師的教學投入和教學工作成效成為可以得到社會認可的因素,進一步增強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個人價值感和熱情.

作者:劉英工作單位:昆明醫科大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