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學生教學能力培養
時間:2022-09-04 10:51:21
導語:學前教育學生教學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滿足幼教事業的發展要求,很多技工院校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但在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方面有所欠缺。本文從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反思三個方面指出學前教育專業在校學生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點,為培養合格幼兒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反思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實施,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幼兒教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很多技工類院校也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這些院校在秉承技能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但是在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方面有所欠缺。在幼兒園數量猛增的同時,幼兒教師的數量滿足需求成為必須研究的課題。教育部2012年頒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明確要求,特別強調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環境創設、幼兒一日生活保教、游戲活動的設計、教育活動計劃等能力。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著力提升學生教學能力。所謂教學能力,即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能力,具體包括教學內容選擇能力、活動方案設計能力、活動過程調控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所以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要有專門的設計,要在“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理念指導下,把設計觀念貫穿在幼兒教師培養的全過程,滿足教師上崗前的教學能力需求。
一、具備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是“以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解為基礎來設計總體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構成要素進行最佳整合、優化的能力。其基本內容包括活動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活動方案設計能力、教學手段設計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設計能力。幼兒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主要體現在能設計合理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語言、社會性等五大領域能力的發展。首先,能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活動目標?!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庇绕渲冈谖鍌€領域確立每次活動的細化目標,目標過于寬泛和籠統,不利于具體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如:中班語言活動《我喜歡的動物》目標是:能有興趣安靜地傾聽童話故事;能夠和小伙伴交流,能說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并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感情;懂得同情、關愛別人,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從該案例中可以看到這樣的目標太過于抽象,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本著細化原則,修訂為:能有興趣安靜地傾聽童話故事;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名稱;能說出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明白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其次,活動內容的選擇能力。要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尤其是關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由維果斯基提出來的,他認為孩子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指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時的能力水平。另一種是學生的發展潛力,是通過他人的指導才能達到的新境界。這兩個等級之間的差異是最近的發展領域,也叫最近發展區。這一理論為教學提供了有效指導。教師應為孩子提供有挑戰性的內容,讓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新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難易程度要適度,比如在不同班進行《我愛春天》的主題活動,選擇的內容應有所不同,在大班設計的是發現花草、樹木的變化,觀察初春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而這個目標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難度太高。
二、有教學組織能力
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進行調控,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能力,對幼兒教師來說,主要是指游戲活動組織能力,《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這既擴展了課程實施的路徑,又體現了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尊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提升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教案的設計能力。能知道教案具有的幾個關鍵結構,比如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小結和反思等,在校學生要學著設計教學詳案。一個完整的詳案。不僅僅是思路,更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還有演示文稿、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時間分配、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后評價與反思等內容。在寫教案的過程中理順思路,才能逐步達到深挖教材,靈活教學,有的放矢,高效教學的目的。2.具有課堂語言組織能力。能運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展示實現教案設計,要能準確流暢地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并順利做到各環節的銜接。從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水平來看,大部分學生在教學活動實施中,口語表達的成人化嚴重,不適合兒童現階段的理解力發展。學生要學會用語調、語音、停頓、重音的變化來強調重難點、情緒變化等,還可以通過手勢、動作姿態、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語言行為來傳情達意,教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要具備編、演的能力,教學設計需要教師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豐富多變的非語言來表達,吸引幼兒更好參與活動。在帶領學生進行實習時,筆者觀察到有豐富經驗的優秀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精神飽滿,表情豐富,既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又營造一個寬容放松的環境,而且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以幽默的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化解教學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比如遇到幼兒尿褲子的意外,教師可以說“你的小褲子流汗了”!3.課堂能做到師生互動。在教學活動實施中,新教師容易出現“唱獨角戲”的問題,一種是不會對幼兒進行及時有效的提問,另外就是雖然有提問,但問題明確性和指示性不夠,幼兒沒有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互動中要給予幼兒回應反饋,尤其是對幼兒值得肯定得言行給予正強化,要有缺乏針對性。比如直接用籠統的語言如“你真棒”來反饋,而應該針對不同的回答給予具體指向性的一些反饋,如“你的想法真有創意!”
三、提升教學反思能力
反思是幼兒園教師對自身教學觀念和行為的積極思考。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明確自己教學活動中的優缺點,糾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合理,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首先,要知道教學反思的種類,按照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大致可分為三階段:教學反思,是指教學內容教學之前,根據大綱和幼兒特點,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核實對學生最近發展區,看看教學內容的范圍是否合適;反思設計的活動是否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組織過程是否是適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最恰當的呈現方式;哪些幼兒需要特別關注。然后是在教學中進行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應急思維反應,針對不可預見的現象,對原計劃中的師生互動進行調整。再就是在教學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教學后的反思是教師在課后進行的自我反省,并進行總結和升華,形成教學經驗,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其次,是明白反思的內容,進行反思時學會對教學總體設計的反思與感受,將自己在游戲活動實踐中的優點、缺點、值得研究的問題記錄在案,將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進行比較,看是否達成目標,如果沒有達成,反思自己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是否有欠缺,進行彌補并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反思內容主要包括成功和失敗之處,課堂成功地方,比如那些課堂的精彩、成功之處,解決問題的奇思妙想,閃現出靈感的火花等;失敗之處,比如:教材內容安排是否處理妥當;教學方法的選取用是否最佳;師生間的教學活動是否協調一致等。教師專業化成長必定要經過教學反思這樣一個沉淀的過程,這一過程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堂活動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時教材內容處理得不妥;有時教學方法選用不佳;有時師生間的教學活動不夠協調等。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對于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從多個方面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具備實踐能力。學校也要開設教學教法的課程,配置微格教學系統,督促學生進行職業成長的自我反思,加大見習、實習時間,加強知識整合。對教師來說,要在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煉教學能力的要點,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給予積極指導。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肖婷.淺談幼教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3]薛萍論幼兒園教師職前教學能力的培養策略[J].呂梁學院學報,2014(2).
[4]甘信寶.對教師和學生教與學中的反思[J].中學數學,2006(10).
作者:胡秀霞 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
- 上一篇:農村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思考
- 下一篇:高職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