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語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13 03:34:20
導語: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語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自身的語文基礎較弱,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大學語文在課程教學設計以及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上的不合理,也給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帶來了困難。而造成該種問題的原因是高職院校對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教學材料不合理以及教師和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結合上述問題及形成問題的原因,該研究對大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策略展開了分析與探討。首先,教師及學生要明確大學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在樹立正確教學觀念的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人才培養;高職院校;語文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為我國提供更多具備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崗位對人才的訴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各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等專業能力的培養。就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現狀而言,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都比較弱,很多學生往往無法通過語言正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導致自身在往后的工作中不能與同事進行很好的協調,影響工作的進展與效果。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語文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因此,相關院校要認清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大學語文教學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關聯性,進而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1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1.1學生自身的語文基礎較弱。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往往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其中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對語文相關知識的學習相對較少,語文基礎較為薄弱,致使學生不能真正做到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并且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大多數是理科專業的學生,而理科生相對于文科生而言,其在學習過程中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理科知識的學習上,忽略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另外,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在教學中會過分地強調專業技能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學生自身語文基礎能力的不足以及其所在高職院校對語文知識學習的不重視,進而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影響到了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1.2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不合理。在對高職院校進行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況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不夠明確,大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將課堂教學定位為進行語文的教學,未能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進行關聯。這種將語文課程單獨分出來進行教學的行為,忽略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訴求,影響了大學語文教學在他們往后學習和工作中的應用。此外,高職院校在進行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多為大班教學,并且課時設置數非常少,致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語文知識教學,無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大班教學模式以及課時量較少的現實情況,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語文知識的運用,只是簡要地介紹相關概念。再例如,在簡訊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對學生介紹了寫簡訊的要素,忽略了其他相關語文知識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經過學習后,僅能寫出符合簡訊格式要求的簡訊,但在簡訊寫作時對語言的組織運用能力以及是否能夠運用精簡的語言直接切入主題等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到位。1.3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不合理。高職院校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傳統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大學語文教師占據了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接收的地位。課上往往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進行課堂知識的教學,而學生則表現出無精打采的學習狀態,整個大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較為沉悶。并且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無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課堂互動,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使大學語文教學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影響高職院校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原因
2.1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高職院校在進行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時,往往是為了完成教育部對其課程設置的要求,而沒有將大學語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大學語文前期的目標定位是對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語文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語文教師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教學的目標,將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與大學語文教學目標進行有機融合,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2.2教學材料的不合理。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教材的選擇時,選擇的往往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并讓學生對其進行選讀。這些文學作品雖然都經過了時間的洗禮,且多為各文學大家留下的經典作品,但大部分該類作品在語言表達方式及題材的選擇上,與當今社會時代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脫節,導致學生在進行大學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與所選的作品產生共鳴,進而降低了學生對大學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因此,各高職院校在進行大學語文教材選擇時要與時俱進,從實際生活以及學生的專業訴求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增強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2.3教師及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重要性認識不充分。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教學時,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且為了迎合人才市場對相關專業人才的訴求,在培養過程中將技能的培訓作為教學的目標。以大學語文教學為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語文學習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進而影響了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2]
3大學語文教學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策略分析
3.1讓教師以及學生明確大學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首先要對大學語文教學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的重要性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進行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大學語文的教學中,例如,在每次課堂教學之前將教學目標與其職業能力培育目標相結合,讓學生明確課堂教學需要學習的內容對自身能力培養起到的作用。在議論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今后可能從事的崗位進行教學,學生需要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匯報,而該種匯報的寫作需要學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同時,讓學生明確現階段自身寫作能力還存在的不足,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提升,在此基礎上開展大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不斷地強調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能夠使學生明確這門課程學習的重要性,也能夠促使教師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3.2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高職院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的理念應該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的,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人為地進行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時,不僅要求教師要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講解,還要求教師結合其所教學生的專業進行備課,充分地了解學生學學語文的目的,同時對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要求進行調查,結合這些情況展開課堂教學。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包括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該階段學生的行為特性以及思想方式等,依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尤其是要對傳統課堂教學中枯燥無味的講授方式進行調整,不能照本宣科。在對理論知識進行介紹時,要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及實際生活的實例進行闡述,做到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吸收。在語言表達上也要盡可能地采取生動、白話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3]3.3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在進行大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慢慢過渡到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來實現上述目標,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大學語文知識進行串聯的課堂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將課堂學習的內容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實現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目標,并且該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從而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在課后,教師也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地掌握學生對大學語文知識在其生活及學習中的運用情況,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從而實現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
4結語
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大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與學生所學專業實際相結合進行課程的設置,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學生的職業需求,促使學生在將來能夠將語文知識運用到自身職業中,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9(33):36-37.
[2]雷霖.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職業化轉型與教學創新改革探究[J].卷宗.2016,6(1):160,161.
[3]奚光蕾,謝璘.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困境及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3):66-67.
作者:許國英 單位:淄博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職機電一體化實踐教學探究
- 下一篇:歌唱技巧及個性化風格形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