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法學教學的初探
時間:2022-03-26 04:38:23
導語:關于民法學教學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中要注意基本法律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的案例的有機結合
對民法學的教學除了要加強理論知識的鞏固外,還要能夠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與課本教材有機的結合到一起。這樣在學習的時候使得理論聯系實際,也能改善學生學習民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抽象、枯燥、乏味的弊端,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比如:在學習“民事”這一章節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案例。老王出國考察業務,朋友趙某聽說后委托老王代買一種該國的藥物。老王回國后將其所買的近兩千元的藥物送至趙某家中。但趙某的兒子告訴老王,其父已病逝,這藥是給他治病的,現在父親用不著,藥也就不要了,請老王自己處理。老王非常生氣,認為不管趙某是否健在,這藥趙家都應該收下。請問:老王的行為的法律后果到底應由誰來承擔?同學們通過激烈討論,最后認為這是一宗民事案件,正常情況下應該由趙某出錢,趙某病逝后,這就變成一種債務,這種債務應該由被繼承人趙某的兒子來兌現。因此,趙某的兒子應該買下這些藥物。通過這些小的案例進而提高學生對民事的重視,提高他們從專業法律角度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而去解決這些小的糾紛。
教師應增加各種實踐性教學的環節
1.分組討論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個組長,各個小組之間的成員運用所學的民法的理論知識先針對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然后得出一致結論后,在每個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民法理論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再也不是被動聽課的一方,而是變成了積極努力去獲取知識的一方。同時,這種討論,會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勇氣、信心,還會加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為他們以后接觸到實際的案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建立模擬法庭的訓練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去親自接觸一些真實案例,比如:我們可以去社區參加公益法律咨詢的活動,讓學生直接和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困難的,需要法律幫助的人們去接觸,通過交流,學生可以收集到真實的案例,而且也會積極主動地運用民法的專業法律知識去解釋各種法律糾紛。然后,教師讓各個小組把最典型、優秀的案例先進行一番討論后,我們在課堂上進而設立一個模擬法庭,各自站在被告雙方的角度以代表律師的身份去進行辯解。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生的角色被改變,他們已經由被動學習的人變成必須主動去為自己的代表方爭取權益的法律工作者,這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反過來,也使他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更加勤奮用功地去學習。民法學的理論非常的深奧、晦澀,專業用語也是需要記憶的,但是經過上面的教學指導,再加上學生的努力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會更加的生動有趣,為我們以后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作者:高瑞紅工作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職業學院公共教學部
- 上一篇:淺析思考主宰的四步教學法
- 下一篇:經濟學下的廣義民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