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函電創新創業教育探討

時間:2022-09-12 10:24:40

導語:外貿函電創新創業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貿函電創新創業教育探討

摘要:隨著全球化貿易的日益深入,尤其是互聯網科技給貿易帶來的劃時代改變,外貿函電課程教學也需要不斷更新。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函電課程改革提供了依據和目標。本文從外貿函電課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闡明了創新創業背景下函電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新內容,在此基礎上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四個方面討論了外貿函電課程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及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外貿函電課程融合提出了建議,以期更好地發揮課程的社會應用性和實踐性。

關鍵詞:外貿函電;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1外貿函電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

1.1以符合市場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外貿函電》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對外貿業務活動往來函電的學習,掌握符合國際規范和慣例的商務函電的寫作,培養學生英文商務應用文寫作及進出口貿易的業務能力?!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就英語課程對人才培養分成兩大類進行了說明。其中指出:通用英語是大學英語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而與其相對應的是“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是為學生們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而開設的。專門用途英語又包括學術英語(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職業英語(EOP,EnglishihforOccupationalEnglish)兩類。通用英語是專業英語的基礎,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應用和提高。外貿函電課程以培養學生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增強學生在工作中應用英文能力為目標,因此外貿函電課程是以適應職業要求和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國650多所高校轉為應用型高校,強化了函電課程以英語適用性這一特征。葉譞(2018)[1]在他的調研中發現,國際貿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英文更多的是:向顧客介紹產品,進行商務談判、翻譯產品資料和國際客戶進行郵件往來。很少用英語撰寫學術論文、閱讀學術文章、聆聽學術報告和熟悉學術詞匯,由此指出應用型高校學生應更注重職場技能的發展。1.2創新創業教育在《外貿函電》課程培養目標上的體現創新創業教育既是為那些自己建立企業的人準備的,也是為那些具有創新精神,或已具備創新、創業行為和能力的人準備的。在這個意義上講,創新創業教育對當代學生的職業生涯更具有重要意義。新人才培養的特點不僅在于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嫻熟的工作技能,更是要求學生在不斷變化的新環境中,能夠應對和解決問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意識,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以應付復雜多變的勞動力市場。[2]由此可見,外貿人才培養不僅不是簡單的應用型人才,而是高級的復合型人才表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外貿函電課程的融合,賦予了函電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新內容,具體表現在:(一)知識目標: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外貿函電術語、習慣表達及函電閱讀和撰寫等基本技巧,形成一種專業的表達思維和表達范式。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是學生未來工作和創新實踐隨時可取的資源,是學生深造、職業發展的根基。(二)工作目標:通過對上述各種基礎知識融合貫通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共生。增強學生英文在實踐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外貿商務活動中談判溝通能力以及工作操作能力。(三)創新目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他人協同創新的能力,崗位遷徙以及自我創業的能力。外貿函電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是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的恰當相結合。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專業技能,把培養目標從傳統的知識儲備型轉化為培養創新創業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強化專業知識的內化和能力培養。[3][4]

2目前外貿函電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更多注重于“翻譯式”語言教學,忽略了語言教學的應用性。外貿函電的教學還常常集中在詞句的講解和語法的分析。表現在:老師講解信例并翻譯,學生學習和練習。對于學習者來講其主要任務就是記單詞,理解課文,掌握語法。這與我國英語教學長期以來與應試為導向的因素有關。雖然信函的閱讀和寫作是外貿函電課程的基本任務,但是國際貿易實踐業中,如簽訂合同的協商、談判,履行合同,以及訂單執行后的善后問題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如接電話,面談以及書信來完成,除了閱讀、寫作之外學生聽說技能也應同樣具備。[5~7]2.2單一課程教學,忽略與相關課程融合。目前外貿函電教學基本上還屬于單一的語言教學。而外貿函電的實質是買賣雙方進行貿易商談和解決分歧的重要手段。函電課程需要培養學生應用英文來提高和增強貿易商談中的理解和溝通能力。2016年4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評測中心的國際人才英語考試(ETIC)標準中除了說明了英語水平外的考察外,同樣也考察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協商合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與表達能力。而在函電課堂中與國際商務活動溝通交往相關的重要知識:如國際市場營銷、商務談判以及客戶關系與管理在課程教學的內容和任務中幾乎沒有反映出來,忽略對學生跨文化差異的理解力和敏感度的培養。由此函電課程不僅作為簡單語言教學課程而存在,更需要將語言作為服務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客戶關系這一目標而存在。只有將函電課程知識和相關課程知識相融合,才能使語言發揮它在專業領域的實踐性和應用性。[8,9]2.3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度與能動度低。無論從實踐還是研究表明,目前的函電課程還基本停留在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上。需要有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目標,鼓勵學生在通過與他人共同協商和合作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2.4單純的課堂教學訓練,忽視了應用性情景訓練。外貿函電課程對學生英語技能的訓練基本還停留在課堂。訓練所做的情景模擬也是基于課文內容而來。課文的內容往往不能及時更新,課堂所做的訓練也不能很好地貼近實際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技能訓練應從單純的課堂教學的情景訓練轉移到應用型或適用性的情景中去,應用多種的實踐環節,建立混合式的情景教學平臺。

3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外貿函電的教學改進建議

3.1構建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函電課程體系?;趧撔聞摌I教育和函電課程教育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對函電課程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式重新組合設計。可以采用理論教學+問題解決+素質培養的模塊教學形式來完成。各模塊確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為基點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將創新創業意識、方法,能力融合到課程中去。構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這樣的課程體系既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函電的基本事實和技能,也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創新實踐能力培養。3.2構建與主要相關課程的相互融合在教學過程的整合過程中,掌握函電課程與相關重要課程如:國際市場營銷、商務談判、客戶管理等之間的契合點,以契合點作為課程教學的入口,將各科課程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傳遞給學生。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激發學生潛能。3.3構建校內外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為了避免學習的紙上談兵,除了本學校的教師外,還需要聘請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和背景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他們積累了來自于企業真實的素材和豐富經驗,可以實現教學案例積累,也會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立體。由于來自同行專家的教學內容和處理問題的高度吻合,有利于學生明晰行業對工作崗位和素質要求,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3.4應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以教師為主的機械的一言堂課堂教學轉變到以學生為主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教學中根據課堂內容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合作任務法,翻轉課堂等,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和與他人的協作中構建專業基礎知識,培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突出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保證課堂教學動態調整和不斷更新。[10,11]3.5多元化教學實踐環節的補充。實驗室模擬軟件是學習國際貿易業務主要實踐方式。由于場景和案例的真實性,實驗室軟件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目前國際貿易模擬軟件主要用于國際貿易業務的學習,即訓練學生熟悉業務完的流程、手段和單據。英文在其中的應用基本僅限于材料的閱讀和單據的填寫。函電所需的貿易協商、談判、及業務的達成過程及問題的解決在模擬軟件中不能很好地體現。函電課堂教學如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與實驗室軟件模擬相互補充,仍然是函電課程教學實踐環節的主要形式。而其中教師設置的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的質量優劣是衡量實踐教學是否規范和有效的標準。在完成實驗室模擬操作、課堂學習之后,學生可以進行實地學習。依托到相關單位實習,或投資貿易洽談會都是不錯的方式。這需要校方和社會的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葉譞.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英語需求的分析及對策——以福建省兩所應用型高校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3):9-17.

[2]謝綏萍,張媛.中美高校創業教育認知比較分析的啟示[J].教育觀察,2016,5(21).

[3]田光,李興光.地方應用型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衡水學院學報,2019,21(1).

[4]王紹豪.基于“雙創”教育機制的高職外貿函電課程創新性教學模式探討[J].河北職業教育,2018,(8).

[5]王云,汪立軍.《外貿函電》教學改革實踐[J].對外經貿,2015,10.

[6]王心磊,鄧珊,于丹,孫靜等.案例教學在普適性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學科互動,2018,22:115-116.[7]

作者:謝綏萍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