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地位研究

時間:2022-11-15 03:55:45

導語:音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地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地位研究

一、教師要注重自身基本素質的提高

1.發揮課堂教學方法的創造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對固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革,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主要目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其想象力更豐富、思路更擴展,從而達到鑒賞、表演、創造音樂美的能力的培養。為了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新課導入要求新奇多變,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始終保持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來接受學習。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將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隨著教學內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開在教學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自然巧妙的過渡。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因,教師在上課前無論怎樣充分地準備,也難以預料課堂上會發生的各種情況,所以教師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發生的變化,隨機應變,以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2.保持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要求教師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要準確,表達要準確,這樣才能保證知識信息的有效傳遞。小學音樂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這樣便于在學生大腦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學生把這種音樂形象同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知進行聯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樂,從而發揮教學語言的直觀作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減輕學習的疲勞程度,從而形成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音樂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知識與情感的交流,教師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學語言,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使其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3.注意課堂教學示范的重要性。音樂課堂上教師準確生動的示范,能較好地表達音樂所包含的內容,對學生能清楚地認識、感受和理解音樂風格與其所表現的音樂形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會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示范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這樣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渲染,從而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體的,教師充當的只是引導者的身份,因此根據具體情況,課堂教學示范要適可而止。

二、教師要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1.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小學音樂新課程的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突破了課堂教材教學內容的局限,而由于現代信息社會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教師也不再是學生吸納知識的唯一來源和途徑。知識的廣泛性大大削弱了教師專業知識的優勢,經常會感到自己與學生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去學習許多新的知識,僅僅依靠原先掌握的音樂知識技能,已不能勝任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教師的笞案就是標準。而在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根據自身的知識和音樂素養,來協助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教師還要協助學生創設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2.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適時交流指導。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努力創設一個活潑而溫馨的課堂氣氛,教師要親身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但教師應注意不要以權威的身份加入,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態度融入,與學生共同探討,并能夠接受學生的質疑,使師生之間能夠很好地進行交流,讓學生去發掘和體驗音樂課的美。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努力嘗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余時間都應該面帶微笑給予學生鼓勵的眼神,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力爭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和價值。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對于學習目標和過程的認識是有限的,無法從系統的角度去考慮和組織學習的全過程及具體的環節,因此在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時,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對學生學習本身的指導,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應在不斷地提高自身基本素質的同時,努力完成小學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通過加強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學習,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本文作者:費云工作單位:江蘇省灌南縣花園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