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音樂審美感受力探微
時間:2022-04-28 08:37:50
導語:小學音樂課音樂審美感受力探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為創造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他們的創造性,在社會交往能力和文化傳承方面的價值。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當前階段的素質教育目標,教師要將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力作為培養的重點內容,本文就針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感受力;培養
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課程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音樂家,也不是讓學生了解幾條藝術規律,更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音樂技能,而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好和興趣,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這種教學是滲透進學生生活的情感教育,也是教師開展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方面有所探究。
一、培養學生基本音樂素養
從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課堂設置來看,開設音樂課程是為了讓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并且受到一定的音樂審美的熏陶,為了未來成為祖國的建設者以及祖國的接班人,培育一定的基本素養。因此,音樂不是智力教育的課題,也不是讓學生獲取一種生存手段的職業教學甚至是技術教學,而是要讓學生收獲一定的音樂素養,得到音樂審美方面的陶冶,從而加強他們在美育方面的表現。從音樂課程的特點來看,在學術范圍內,音樂是有著顯著的知識性、技巧性以及特殊性的。但是音樂又是小學階段的教學課題,其學習的難度和探究的深度都是有著明確的界定的,在小學的背景下,這種界定通常都是基本素養的感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教學內容。首先是欣賞教學,讓學生欣賞各式各樣的、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這種感悟是需要教師的引導的。不僅包括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還要包括感受音樂要素,音樂風格,營造音樂情景的能力。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也要陶冶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情操。歌唱教學也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與欣賞教學的教學目標是相似的,只是教學的途徑和學生的展示途徑有所改變。在高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這兩個部分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音樂感受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音樂,與此同時也要加強學生自己的演唱技巧,讓他們收獲正確的演唱方法。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技巧性的技能訓練,例如:音準訓練,呼吸訓練等等。但是對于這些都不需要達到專業性,只是普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的演唱潛力。
二、培養學生基本音樂知識
當然,音樂教學也是離不開認知性教學的,音樂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對各種音樂現象,音樂的符號邏輯性進行界定和辨別,也能夠讓學生從抽象的角度來表達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感受和經驗。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抽象性的理解,還要考查他們在音樂方面的邏輯性以及傳承傳統文化的能力,加強音樂感受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輔助作用。這些強化了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音樂感悟時,更加靈活地定位思想活動進行情感表達。從這一角度來說,抽象的思維對于學生未來在形象思維以及情感流露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感受力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音樂知識教學也不是一個完全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學會感受音樂不僅是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更是教師的教學目的。音樂的教學不僅要實現文化傳承,更要讓學生明確在現實生活音樂教學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教師要明確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聽覺訓練和視唱練耳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作品,更是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音樂中的各種要素,從而增強他們的音樂感受力,為未來的音樂感悟活動打好基礎。
三、培養學生基本音樂感受
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要想得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創設具有開放性的教學課堂,為學生營造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創設一個更加廣闊的學習環境,從而引發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興趣和熱情,加強學生在創造力、想象力方面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社會環境、時事熱點問題等等創設更靈活的教學情境,組織多樣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例如:有的小組是喜歡鋼琴曲的,有的小組是喜歡兒歌的,有的小組是喜歡歡快節奏的。但是要盡可能地讓每一組的成員人數相等,每一個小組需要派出一個代表人物,隨機地根據教師播放的音樂節奏做出動作,其他的小組成員進行模仿,比一比哪一組能夠更好地跟上音樂節奏、創造出更具有趣味性和創意性的表演動作,讓學生能夠將自己聽到的音樂與想象力、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肢體的協調性,增強他們對于音樂感受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在基礎方面的知識訓練,開展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采取開放性的、靈活的教學形式,全面地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以及對樂曲的審美能力。
作者:季丹紅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育才小學
- 上一篇:流行音樂美學價值對民族音樂的作用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育創造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