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時間:2022-10-12 04:46:44
導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主題薈萃,實現群文有機組合
小學語文教材以主題單位進行組合,這本身就是一種群文設計思路,教師要有單元學習意識,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也為展開群文閱讀創造良好條件。從三年級開始,教材編輯時,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一篇略讀課文,到五六年級,每一個學習單元設置了兩篇略讀課文,其用意當然是為增加學生閱讀量。為拓展學生閱讀視野,教師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根據文本內容,為學生搜集更多同類文本資源。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參與到文本資源搜集過程中,學生在搜集過程中獲得的閱讀認知,會更深刻更可貴。在學習《漁夫的故事》時,教師根據童話體裁內容,選擇了《小壁虎借尾巴》《七顆鉆石》《犟龜》等內容組成群文組。教師給出閱讀提示和要求:這幾篇童話故事在主題、情節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針對教師問題設計,展開定點式閱讀。學生閱讀展示時,有學生說:這些童話故事都涉及智慧、善良、執著等主題,在結構上都出現了反復講述的特點。教師集合相關童話故事形成群文,為學生群文閱讀創造條件,學生從群文閱讀中形成共性認知,極大豐富了閱讀手段,提升了閱讀品質。
二、整體設計,實現群文橫向銜接
小學閱讀教學內容注重字詞句的應用、常見修辭方法的選擇和一些寫作技巧的探索。教師在具體閱讀引導時,需要對群文進行整體考量,從多篇文本閱讀中提取信息,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更強的閱讀問題,促使學生思維形成多元啟動,對群文展開閱讀、分析、整合、評鑒、創新等閱讀活動。在學習《刷子李》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人物描寫時,先讓學生對文本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分析,然后找到人物描寫抓特征的手法。教師搜集《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讓學生找到相關人物描寫,體會描寫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特別是在抓人物特征進行描寫方面有什么創意表現。學生閱讀興趣很高,針對教師給出閱讀問題展開相關信息搜尋。在閱讀成果展示時,很多學生都找得非常準確。教師讓學生對同類文章進行同質問題探討,學生在具體閱讀體驗過程中很容易形成共性認知,特別是對人物描寫技巧有了一些切實認知,這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語文素養有重要幫助。
三、意識滲透,實現群文深度挖掘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橫向聯合,更需要縱向挖掘。所謂縱向挖掘,是指群文閱讀中對閱讀共性認知進行深入剖析解讀形成的閱讀認知。群文閱讀方法具有普適性、規律性,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群文閱讀的一般性技巧,讓學生對群文信息進行搜集、整合、優化、質疑、探索等操作,最終形成群文內涵本質屬性,并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逐漸形成閱讀學習方法和經驗。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教師發動學生搜尋類似內容。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很快就找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閃閃的紅星》《抗日小英雄王樸》等相關文本,教師將這些文本資源進行網絡搜集,群文組構成非常圓滿。教師給出閱讀問題:小英雄都有勇敢機智的共性特征,也有一些個性差異,閱讀文本找找這些小英雄的性格差異。學生立即展開閱讀活動,有些學生自覺進行合作閱讀,開展多元比對。教師讓學生找到群文中人物性格差異,這是促使學生從共性問題中找到個性化特征,對學生形成重要考驗,加大了閱讀難度和深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閱讀品質。教師結合文本教材內容展開課外群文組合、設計、研讀,符合新課改精神,也是學生閱讀素質培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群文閱讀不僅是一種量的積累,更是一種嶄新的閱讀意識培養。通過群文梳理閱讀主線,學生可以獲得更多閱讀技巧,對文本認知也會更加深入,對形成良好閱讀品質有特殊意義。
作者:羅旭玲 丘聰雄 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實驗小學
- 上一篇:校企共同體背景下的教學管理探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