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時間:2022-10-12 04:51:37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是現代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也是學生進行信息的處理、對世界的認識及審美能力的一種集中體現。美文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帶給學生以愉悅及滿足的心情。學生們在閱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世界觀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字,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是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階段,此時也是激發他們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中,老師應該扮演引導、幫助的角色,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遠比老師要求他們去對文章進行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首先老師應該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利用好奇心,讓學生對文章產生遐想
小學語文閱讀教材都比較貼近生活,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讓學生們對文章產生好奇心,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人教版教材中的《操場上》,在進行本篇文章的閱讀和學習之前,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來進行一次《操場上可能會發生什么事》的大猜想,讓學生大膽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個時候,學生們開動思維,會說出各種各樣的猜想,比如說操場上可能有小朋友在踢足球、可能有的同學在玩游戲,也有可能有同學犯錯誤了老師正在教育他,亦或者是有同學在玩耍時摔跤了,別的同學在幫助他等等。學生會對自己的猜想會不會在課文中出現產生好奇,此時,老師讓同學們仔細地閱讀文章,看一看自己的猜想到底有沒有出現在文章中。那么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專注力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了。
(二)好的文章絕不僅限于文字
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時,輔以與文章相關的音樂,這樣不僅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認識,從音樂和文字中認識和理解文章的類型以及給他們帶來美的感受。而在學生們閱讀了文章之后,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章賞析和理解之前,也可以讓學生們去找一找與文章有關的音樂和圖片,例如在學習課文《草原》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找一找草原優美的風景圖片,以及一些關于草原的音樂,讓學生們自己去理解文字并加以搭配,在此過程中,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對文字產生了興趣。
二、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自主能力比較差,很難做到絕對的獨立閱讀,老師應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讓學生分組進行文章的閱讀
老師可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分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排列,例如主動性較弱的學生可以和比較活潑一點兒的學生在一起進行閱讀,或者是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和閱讀能力較薄弱的學生一起來進行練習。學生之間的行為可以互相感染,讓學生們進行互補,相互學習和改進,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很有效。
(二)自主提問,帶著問題進行閱讀
小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正是這種不成熟成為了培養他們閱讀能力的最好的利器。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開始時寫道,你聽過蒲公英梳頭的聲音嗎?同學們一定會覺得奇怪,蒲公英是植物怎么會梳頭呢?它哪里會有頭發?第二段中寫到你聽過螞蟻小跑步的聲音嗎?學生們一定也會奇怪,螞蟻那么小,怎么能聽見跑步的聲音呢?這些都是學生們閱讀時會產生的問題,當他們提出問題之后,老師可以加以引導,讓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去找一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此一來,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們學會自己提問自己尋找答案,對整篇文章的深入閱讀也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作者:唐敏 單位: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城北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 下一篇: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