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22 11:02:06
導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生語文個性化的閱讀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為基礎,從而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等各方面的差異,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來組織語文教學,喚醒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本文基于此主要探究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以期與教育界各位學者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閱讀策略;教育方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等不可抗力,很多語文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為主體來成段地講解每一篇課文,使得小學生自己的閱讀初體驗被抹滅了。因此,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來保持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從而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
1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何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從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從而去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閱讀的學習氛圍,真正地把閱讀教給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請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等。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他們自己才是閱讀的主人,不要為老師是從、為書本是從,更不要跟在老師的身后,做老師的小跟班,而要學會去做一個自覺、主動而又深度的思考者和行為者。主導學生思維的不是我們的教師要我們讀什么、怎么讀,而是我們自己想讀什么、應該怎么去讀,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文章《匆匆》時,引導學生在閱讀后,說說自己喜歡那些句子,并且談談關于時間的看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閱讀理解。由于這些感悟都是發自內心的,并且所選的內容是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都有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中呈現出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活躍氣氛,真正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這也為學生實現在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體驗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把課堂上的閱讀還給了學生。
2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
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的小學生只有自己有了閱讀的興趣和欲望,他們才會抓住閱讀的機會和材料,進而從中獲取某些信息,體驗到一種自我滿足和愉悅的心情。所以,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樂于與作品中的文本進行接觸,這才是教師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心理和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的實際反饋情況等,來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敞開心扉,積極表達內心獨特、別致的的閱讀感受。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六年級的《為人民服務》時,可以不直接開始講這篇課文,而是先讓每個孩子都暢談自己的理想,如何為人民服務并且站在講臺上為大家進行描述一番,孩子們都興趣昂然、歡呼雀躍地在說著。有的說,長大了要當老師,培養很多優秀的學生;有的孩子長大了想當天文學家,為全球的人類解答更多的宇宙奧秘;有的說想當政治家、軍事家,為百姓謀福利;有的人卻想當清潔工,為城市的人們創造清潔的環境的等。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都在盡情地描述著自己的人生,教師可以一一地給予了肯定和支持。用這種方式引入當天的學習更加能夠喚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看一看我們課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順利地開啟了今天的課程。
3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經驗背景、家庭環境等都各不相同,那么他們的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和表現自然也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閱讀方式,從而讓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方式來進行接下來的語文課文的學習,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引導。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閱讀過程中的平等對話,以此來展現學生自主的閱讀方式。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九寨溝》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朗誦好的就盡情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喜歡講故事的可講講有關九寨溝的故事和自己的額旅游經歷等;愛好美術的同學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畫出九寨溝的美麗風景;喜歡當導游的,也可以寫導游詞,帶大家一起游覽九寨溝;還可以自己搜集關于九寨溝的資料、圖片等,來辦一期的手抄報,這樣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還可以達到讀與練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新知識和已有經驗的重構等。
4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順利地完成自己提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為了避免自己備好的教案之外的“節外生枝”,教師常會通過一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問題來把學生引入自己的“結論預設”中,從而按照教師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實,這一切都忽略了學生的初體驗。很多教師習慣于用刻板的教條主義以及所謂的標準答案去束縛小學生的思維,對他們進行“教參捆綁”,使得有些學生的個性思維被一次次地禁錮,最終扼殺在了搖籃里。實施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閱讀中的獨特感受,這樣他們才能暢所欲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桂林山水》的時候,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朗讀其實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掌握規范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把教學目標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改為了“嘗試著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課文”,使得學生能夠在讀完課文后擁有自己的感覺和理解,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方面的個性化發展。接著我又“說說你自己的想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痹试S我的課堂出現不同的聲音,學生可以暢所欲言。5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等四個方面著手,使得學生出現多元化的理解角度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發展。
作者:鄧彬彬 周紅 單位:開縣趙家街道中心小學 開縣漢豐街道第二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傅靜.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1-04-10.
[2]佟寅.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習卡片開發與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05-01.
[3]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06-01.
[4]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04-01.
- 上一篇: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工作方案
- 下一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