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閱讀教學內與外
時間:2022-01-31 08:51:36
導語:淺析閱讀教學內與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內”的功夫要下足
有位老師曾經說道到一個形象的比方,對好文章我們要多下功夫,“點上打井”才會事半功倍。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我們初中語文教學,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目標大于情感目標。而這類目標的實現當然要借助具體的文本來進行,所以我們在經典課文上多下功夫,在閱讀這些課文時,扎扎實實地寫好字,一板一眼組好詞,認認真真寫好句,點點滴滴搞好語言積累,我認為是完全必要的。一味地強調數量的累加,對任何文章都做“一般”處理,長此以往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語言積累上更是貪多嚼不爛。
二、“外”的拓展要慎重
這里我說的“要慎重”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數量不必要求多少最合適,應根據具體課文和教學時間酌情處理;二是要精心選擇提供學生閱讀的文章。文體要相似。文體要和原文基本對應相似,原文是小說,我們給學生拓展的也要是小說,而不應該是散文,而且我認為體裁最重要,因為我們的課本大多按體裁編排。這樣對應,有利于學生對文體特點的把握。主題要關聯。很多文章涉及到歷史事件,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些事實,我們在拓展時可以考慮到“題材”,幫助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也有助于他們對課文的把握,激發閱讀興趣。比如教學《巍巍中山陵》,可以讓學生拓展關于孫中山對中國革命巨大貢獻一類的文章,使學生了解這位偉人的高尚情懷。感情要融合。如果在體裁、題材上都難以做到相似和關聯,那就可以考慮感情的融合。教學《社戲》,有位老師讓學生拓展張振秦的《看戲》,兩文感情相融,很受學生歡迎。文采要相通。不論課內還是課外,我們的教學時間都是寶貴的,因此我們選擇課外文章要充分考慮到“文采”的因素。原文是樸實無華,我們要選擇質樸淡雅的;原文是慷慨激昂,我們要選擇振奮豪放的;原文是低沉徘徊,我們要選擇婉轉曲折的。
三、“內”“外”結合要巧妙
課內和課外巧妙結合,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具體很難以指標來簡單衡量。我認為達到最高境界,應該考慮以下幾點:保證時間,教給技巧。我們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就是要給學生更多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課內時間來進行閱讀。課外的時間有更多的彈性,老師布置作業時則要多考慮給學生以具體指標。要求學生讀的每一篇課外文章,都要與課內學習的文章相關聯,讓學生在課內習得的方法,在課外加以遷移和應用。切忌僅僅為閱讀而閱讀,而沒有思考和探究。日積月累,集腋成裘。借助閱讀課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積累,這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這個積累不能僅僅依靠課內閱讀來進行。生活處處皆語文,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積累,分散了難點,增長了見識,一舉多得。閱讀的基本目的是陶冶性情、愉悅身心,對中學生的訓練還有使其學會表達的重要任務。引導學生在不斷閱讀中,學會為文之法,體會表達技巧,課外閱讀有著更為獨特的優勢和空間。
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所以,我們要堅持以課堂為主渠道,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做到課內與課外的協調發展,努力達到閱讀教學的更高境界。
作者:韓業春 單位:山東棗莊市嶧城區東方國際學校
- 上一篇:語文閱讀教學涉己轉化法
- 下一篇:閱讀教學開展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