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趣味性閱讀教學策略

時間:2022-01-14 10:05:56

導語:小學趣味性閱讀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趣味性閱讀教學策略

摘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趣味性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促進學生的閱讀接受能力、提升課堂實效性有重要影響。本文結合課堂實踐,對增強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趣味性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實踐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趣味性

小學高學段是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重要階段,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獲取知識也有重要影響。應將語文閱讀教學與趣味性教學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目的,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為導向,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從而將語文閱讀課堂發展為趣味課堂、能力課堂。

一、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性的意義

小學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內容。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而閱讀本身知識量大、內容形式相對單一,這些都是語文閱讀課程開展困難的原因。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興趣對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將閱讀教學升華成趣味性閱讀教學,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閱讀課開展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注意力以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性的策略

(一)找準誘發點,激活求知欲。開展趣味性教學的前提是找準學生的興趣誘發點,小學生雖然天性好玩、好動,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但小學生的好奇心較為強烈,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找準興趣誘發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可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例如,在教學《最后一頭戰象》這一課時,教師借助視頻來誘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教學開展前,播放電影《功夫瑜伽》中王玄策騎兵與阿祖那象兵部隊大戰的片段,為學生建立“戰象”的初步印象。在電影片段播放結束后,教師為大家講述戰象的歷史淵源,為本文的閱讀教學提供基礎,從而引出對新課的學習。小學生思維活泛,對電影有著強烈的興趣,引入電影片段能夠快速激活學生的興趣點,培養學生對“戰象”的初步興趣。借助歷史淵源的講述將學生從活絡的電影場景引入平淡的歷史故事中,為閱讀課的開展奠定了歷史基礎,引發了學生對于本課“戰象”內容的探索欲。(二)設置障礙點,激發探索欲。學生對于新知識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在教學中設置課堂疑難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推動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主動地走向知識彼岸。在教學中,如果障礙點設得好、設得精、設得巧、設到點,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激活學生的閱讀探究思維。例如,在教學《窮人》這一課時,教師設置的障礙點如下:(1)文章的題目為“窮人”,可是有人卻認為他們是“富人”,你有什么看法;(2)在文中勾畫出人物對話部分,認真體會;(3)在桑娜和西蒙談話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沉默”,這兩個沉默表達的意思是否相同,你有什么看法;(4)展示“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找出本句話中的字眼,體會其表達的內容,朗讀這句話,體會兩個“我們”表達的思想;(5)回顧第一個問題,再次談談你的想法。在障礙點的設計中,教師首先設計了“窮人—富人”的矛盾障礙點,接下來通過勾畫人物對話來引出接下來的障礙點,通過建立兩個“沉默”兩個“我們”的類比障礙點和字眼障礙點來引發學生對于人物性格的分析闡述。障礙點的設計既富有多變性,又切入到了文章的關鍵點上,對于激發學生探索欲有重要影響。(三)凸顯主體點,張揚個性風。課堂是閱讀教學開展的主陣地,傳統的閱讀教學以教師獨立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形式,學生容易產生枯燥反感心理。將閱讀學習的主體定為學生,讓學生借助自己的感官去看、去讀、去聽、去感受,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逐步形成自己的閱讀思維。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一課時,教師將第五、第六自然段交給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繪制居庸關、八達嶺的施工路線圖,并合作探討這兩種施工路線的優勢。讓學生以同樣的方式繪制討論青龍橋的火車行走路線圖,并借助紙張、書本等搭建一個陡坡進行課堂展示,以黑板擦當火車展示直行路線和人字形路線的差別,從而領會人字形平穩行駛的特點。借助這兩部分內容讓學生體會詹天佑在開鑿鐵路的過程中顯示出來的聰明智慧。教師將這兩段的內容交給學生自主挖掘領會,使學生在閱讀、繪制路線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眼、耳、腦、手,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火車路線的探索中去,真正完成了從“讀”到“懂”的過程。(四)借助游戲點,開展玩中學。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而游戲正是學生樂意參與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游戲點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巧借游戲點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巴嬷袑W”是通過一種有目的的教學行為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通過游戲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中,這種潛意識的學習狀態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點,促進學生領會新知。如,在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可借助游戲,開展玩中學的閱讀課。(1)畫一畫,閱讀課文第一段,畫出你心中的閏土形象;(2)做一做,學生用紙折出竹匾的形狀,模仿“雪地捕鳥”的過程;(3)演一演,每組選擇三名同學,分別扮演旁白、閏土和“我”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可加上輔助動作;(4)辯一辯,給出辯題:“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是更愿意做閏土還是更愿意做‘我’?”通過“畫一畫”環節,學生對閏土的形象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為接下來人物性格的展現做好了鋪墊;“做一做”環節將學生從課文帶入到閏土的生活場景中,實現了玩中學的教學模式;“演一演”環節中,通過帶動學生的語言動作,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中,既領會了表演的樂趣,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辯論環節加深學生對作者的情感理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興趣點的挖掘,能夠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挖掘學生閱讀潛能、提升語文能力、提高教學實效性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斷進行課程理念的研讀和課程方法的更新運用,使語文教學成為興趣教學。

[參考文獻]

[1]邵清.構建趣味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9):197.

作者:鄧銀珠 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沙堆鎮獨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