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有聲語言表達實踐教學模式
時間:2022-01-14 10:03:58
導語:播音有聲語言表達實踐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播音與主持專業傳統的“講授法”造成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不能真正掌握播音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無法深入理解傳播內容,致使盲目念稿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此,可采用仿真式“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以欄目為主體,讓學生將有聲語言表達內外部技巧課程板塊中的主要內容銜接起來,融會貫通,由點及面,舉一反三,從而形成對節目有聲語言表達設計的整體認識。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與主持專業;教學改革;三位一體;實踐
一、播音與主持實踐課程現狀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講授法”已經不能應對來自媒體的沖擊。越來越多的網絡主播隨著媒體的發展應運而生,受眾也不再有收看節目的局限性。這無形間給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創作中提出了新要求。針對此現狀,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的播音創作基礎課程必須及時做出調整,建構適應時展的教學模式,培養滿足融合傳播需求的高質量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播音創作基礎是基于普通話語音課程而開設的。播音有聲語言表達將播音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有助于更好地傳播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目的,最后達到受眾與播音員間產生互動激勵的良好效果。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專業能力方面往往注重實踐,而基于播音創作基礎理論的內部技巧更容易被學生忽視。這造成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不能真正掌握播音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無法深入理解傳播內容,致使盲目念稿的現象時有發生。第一,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難以熟練地掌握技巧,對有聲語言表達知識體系框架沒有形成明確的認識,造成知識散亂、目的性不清晰,與預期所要達到的實踐環節目標相脫節,難以建立系統的內外部技巧體系。這樣使得學生在上鏡實踐過程中,對傳播內容的理解不到位,對傳播對象的認識模糊不清,情感態度不夠明確。第二,學生在課程集中實踐的環節中,主要表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學生實踐能力較弱,在對傳播內容進行即興口語表達時現想現說,語無倫次,難以迅速、有條理地組織語言;在臨場即興發揮時,語言動機和目的性不明確,毫無傾向性、嚴密性和邏輯性。這樣導致學生在播音實踐時語言散亂,口、心、腦無法統一于有聲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另一方面,學生對時政類新聞及重大新聞事件等的敏銳度不高,認知度和重視程度不夠,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都源自于手機帶來的被動式的傳播內容。這就導致在課堂實踐中無法結合社會現狀對傳播內容進行行之有效的即興評論分析,進而出現“心里有,話里無”的現象。
二、建構“三位一體”的欄目教學法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適應新媒體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播音創作基礎實踐課程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方法,運用綜合性、理論性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通過教師引導式、發散性思維、團隊合作的技能培養,建構完整的課程體系。(一)實行播音欄目式教學。讓學生從播音創作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達成學校倡導的“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播音創作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基于這門課程的特色,要求學生對個人播出的稿件進行獨立備稿,對所要播出的稿件做到“心中有數”,并對稿件的創作背景、目的、中心思想、基調逐一進行理解。在稿件由量變到質變的播出創作過程中,緊密結合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將理論知識滲透到播出的每一個環節,避免出現“心中無人”、邏輯思路混亂、“我不在現場”的感受。針對在播音創作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對個人所播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建構仿真式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實踐環節完成各項技能的模擬演練與項目作業。要形成環環相扣的“欄目式”實踐環節,讓課程內容節目化,充分發揮個人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通過個人的創意策劃,制作并形成完整的節目,通過新媒體、校園電視臺等媒介平臺進行展播,使真正有創意的節目獲得更多的關注度,把課堂變成學生播音創作的實踐訓練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既然是“欄目式”,就必須面對電視觀眾。作為一檔完整的電視新聞欄目,要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態、生態環境、生活方式,在選題、策劃、制作、編排等方面不斷創新。學生在新聞素材的選取上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具體情況,不管是民生,還是熱點實事,從欄目開篇到欄目結尾,要抓住主題精髓,并對欄目進行整體構思,使傳統新聞上鏡實踐課程教學有所突破。由于新聞播音欄目的特殊性,常常在實踐環節中使內部技巧缺失,尤其是對象感模糊,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明確播出對象;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應借助播音創作實踐,讓學生基于播音創作基礎知識,創作具有自身特色的節目,幫助學生自主提升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節目的把控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學生采編播的綜合能力,同時也為適應新媒體的發展需求打下基礎。(二)推行“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播音創作基礎實踐課程改革,使學生真正掌握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外部技巧,從節目的備稿、理解、感受到播出環節,將課堂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采用“人人播出”節目的仿真式教學方法,按照分階段、遞進式的教學改革思路,構建有聲語言表達的階梯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創新節目設計,幫助他們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叭灰惑w”教學模式具體包括以下三層:第一,基礎層。要求學生熟悉準備稿件的方法原理,明確備稿的重要性,對稿件做到心中有數,這是稿件準備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備稿是為了幫助播音員理解稿件內容,同時為有聲語言由量變到質變,最后轉化為有聲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理論與實踐對節目內容進行多次加工。在不斷備稿的過程中,對稿件的認識能力得以上升,形成自我感受的真實表達。在基礎層環節,學生對文字稿件的理解應該使用“快速備稿”的方法,對稿件主題、背景、基調進行快速加工整理,進而到達內心,完成消化的過程。第二,應用層。情景再現、內在語、對象感、停連、重音、語氣、節奏,這七大技巧在播音創作過程中,形成了有聲語言表達創作體系,我們可以理解為“理解稿件-具體感受-形之于聲-及于受眾”的過程。在這個體系當中,結合稿件進行感受,不同的播音員有不同的經歷和經驗,經過播音員的加工再創造之后通過媒體技術把有聲語言傳達給受眾。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對于播音員是從內到外整體把控能力的考驗。在應用層中,要提升主人翁意識,要求學生能有效應對節目中的突發情況。第三,創新層。在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要作為輿論領袖的形象出現。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需要有嫻熟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敏銳的臨場應變能力、對各類信息搜集和梳理的能力,以及對時展現狀的認知能力。不少學生在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都有自己獨立的電臺或公眾號,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對節目內容進行加工篩選,在興趣的基礎上做到精益求精,博得更多的點擊率。通過新媒體平臺,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創新實踐項目或獨立地制作節目,在創新實踐中不斷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三、“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現
“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傳播內容、不同的受眾對象,實現從單一到綜合的轉變,這是從傳統實踐教學模式上進行的飛躍。從信息的搜集成形到觀眾的認可,一定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加工錘煉。學生也在此基礎上通過三個階段的創新實踐,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和節目掌控能力,為從事播音主持相關的媒體工作打下基礎?!叭灰惑w”的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原有的播音有聲語言表達教學體系上的分章節式體系中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即表現出來常常是“目中無人”,對稿件只能達到朗讀流利的層次,逐詞逐句就字念稿。運用“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將有聲語言表達的內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兩個原本獨立的實踐環節進行“欄目式”的整合,讓學生將有聲語言表達內外部技巧課程板塊中的主要內容銜接起來,融會貫通,由點及面,舉一反三,從而形成對節目有聲語言表達設計的整體認識。
參考文獻:
1.時燕子.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中原工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78-79.
2.張國偉.論電視新聞欄目改革與創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S1):132.
3.王晶晶.新媒體時代下對《播音創作基礎》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構想[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38-39.
作者:鐘淯媛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小學趣味性閱讀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