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探究
時間:2022-05-19 11:29:01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其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升寫作能力。但是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主導課堂,對文本過多的講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如何結合學生的情況,并根據自身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成績,還需要有相應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模塊。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一個更好的興趣。并且閱讀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視野,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閱讀還能為寫作積累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寫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積極開展閱讀教學,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現狀
(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雖然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但是小學生認知較低,面對太多的文字往往會出現注意力缺失現象。即使是教師布置的任務,一些學生也可能敷衍完成,這是興趣缺乏的表現。與枯燥的文字相比,圖片以及視頻更符合學生的視覺認知,學生的注意力也多會被這些內容所吸引。多數的課外讀物會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將圖片與文字內容相結合。但是教材內容的文字占比較多,而課堂內容也多是圍繞教材展開,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二)教師過多地對文本進行講解。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學計劃也多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展開的,這種教學模式很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講課時,內容過于深刻,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還有部分教師對于文本講解的時間過長,留給學生的時間過短,或者干脆占據了所有課堂時間。無論哪種現象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都無法發揮。正確的方式應當是學生在閱讀過后,教師進行簡單講解,在這期間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但是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難以做到。(三)教學內容單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內容多是圍繞教材展開的,當然,教材中也會有部分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較少,多數內容學生并沒有多大興趣,這部分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盡管教師可以引導并利用一定的技巧手段讓學生進行閱讀,但是缺乏興趣的閱讀很難起到真正的作用。學生草草閱讀一遍,很快會忘記內容。與教材內容相比,課外讀物內容更豐富,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書籍,這些內容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著很大的幫助。通過對這些文本細讀,可以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課堂內,從而讓學生學到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部分教師并沒有對課外讀物進行展開,也缺乏相應的引導,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缺失。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來講非常重要。雖然小學生認知程度較低,但是他們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并且對于新鮮事物都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只要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就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然后另一部分內容留到下一堂課講解,讓學生帶著期望與好奇投入到下一課堂之中。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在重復的訓練中,學生會逐漸養成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能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提升。(二)重視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質量和效果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是根據教師的教授情況來判斷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放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更多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從而發揮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此外,教師應當轉變身份,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然后進行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三)豐富課堂形式。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式很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閱讀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產生自己的思考,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應當有更多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其中。在如今,科學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中,多媒體技術已經表明在小學教育中有著很好的效果。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可以展現圖片以及視頻,對學生的視覺有著更強的沖擊力,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之上。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中的技巧以及方法教給學生,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分成小組,讓小組進行閱讀比賽,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從而更積極投入到閱讀訓練中。在劃分小組之前,教師應當詳細了解每位學生的能力,保障各小組能力均衡,從而更公平地開展小組學習。在小組閱讀完成后,讓小組成員發表自身的看法,然后教師給予點評,指出其中的優點,提醒學生改正不足的地方。小組學習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時間,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通過豐富課堂形式,可以讓小學生時刻保持新鮮感,不會因為課堂形式乏味而喪失興趣。并且,形式雖然發生變化,但是其內在并沒有發生改變,所有的課堂形式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文本細讀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逐漸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四)將整體閱讀與細讀融合在一起。整體閱讀是對文章進行略讀,然后熟悉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脈絡等,整體閱讀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主旨和大體內容,對文章有一個大體的把握。但是深層次的東西很難通過整體閱讀了解,比如文章中的優美詞句,一些心理的深層刻畫等,這些都只能通過細讀品味出來。細讀需要在整體閱讀之后進行,在對文章主旨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后,然后通過細讀分析文章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其情感表達,這樣才能對文章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所以想要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就應當將整體閱讀與細節閱讀結合在一起,并且告知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關鍵的詞句,關鍵詞句往往與文章的有效信息有著很強的關聯。所以對關鍵詞句的品味可以讓學生盡快理清文章脈絡,從而提升閱讀效率。其次,當文章中有了精彩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次品味,慢慢細讀。對于興趣較高的學生,可以讓其發揮想象力,對精彩地方進行補充,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并且還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鍛煉。在體會文章情感時,教師應當領導學生細細品味作者的情感,其通過詞語句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讓學生產生共鳴,發現文章的魅力所在,并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后,由于小學生認證程度較低,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較多困惑,對于一些閱讀內容也可能不太理解,教師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整體閱讀與細讀相結合的方式,教師也可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提升閱讀效率,并且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對閱讀產生更高的興趣。(五)補充課外閱讀。與課堂內的閱讀教學相比,課外閱讀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容,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這種自主閱讀有著更高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以及認知程度,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讓學生憑著自身的積極主動性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聯系學生的家長,讓家長對學生閱讀進行鼓勵,教師還能實時了解學生的閱讀動態,從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更好的評估,與課堂閱讀教學結合,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之余,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一些讀后感,通過寫作訓練,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文章作者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感悟,并且寫作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優化閱讀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興趣,對于學生的文學視野拓展以及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個人情況進行閱讀教學,除了在課堂上依據教材內容講授外,也當進行知識拓展,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課堂教學時間較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且還能使其積累素材,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做鋪墊,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朱艷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7(7).
[2]李藝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7).
[3]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文本細讀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
[4]王洋.簡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9).
[5]曹睿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學(下),2016(10).
[6]鄭麗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及文本細讀策略[J].學周刊,2019(20).
作者:令耀軍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襄南鎮黑石頭學校
- 上一篇:高職數字媒體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 下一篇: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