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深度學習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時間:2022-04-17 10:57:54
導語:幼兒深度學習有效教學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觀的不斷更新,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高質量的學習。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幼兒進行高質量的學習以及培養幼兒高質量的學習能力?這是深度學習研究者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研究將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目標為導向,以在幼兒園中開展有效教學為基礎進行探究,以期為“如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幼兒學習;深度學習;有效教學
面對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進步,隨著現代教育觀的不斷更新,人們日益發現,未來兒童需要的或許并不是掌握多少知識與技能,而是愛學習、會學習、有好奇心,發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寶貴品質,最終達到幼兒良好的學習與發展的目的。因此,如何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知識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并以此增強本國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而學習者的終身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都要以深度學習為基礎[1]。深度學習這一概念,最早在1976年被提出,由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學者首先劃分了“表層學習法”和“深層學習法”[2]。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是互相對立的,是一種有意義的、對其學到的知識進行主動加工,從而解決現實中所面對的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3]。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以及培養幼兒深度學習能力?這是深度學習研究者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通過幼兒自身的深度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那么實現幼兒深度學習的目標和前提則必然是教師的有效教學。目前幼兒園中普遍存在著幼兒教學活動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如何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如何促進幼兒更加深度、有效地進行學習成為當下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方面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一、提供有效的教學活動
教師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是幼兒深度學習的根本保證。因此,教師應該時刻注重自身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有效的教學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是每一位幼兒教師的天職。如何使幼兒園在短暫的時間內開展有效教學,則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制定適宜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契合地設計問題情景,組織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有效組織活動評價,才能給予幼兒積極具體的引導,幫助幼兒獲得進步和發展。(一)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澳繕耸瞧瘘c,也是歸宿”,制定教學目標決定著教育的效果。長期以來,我們在制定活動計劃的時候,常常是碰到好的內容就拿來用,有了內容才考慮目標的確立,讓內容牽著鼻子走,制定教育活動目標時很被動,而且難以保證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完成,教育質量提高不大。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與本班指導教師共同探討,對于怎樣制定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有了簡要的心得,如:制定目標要以幼兒為主體,時刻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宜性,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做到“心念教育大目標,樹立彈性目標意識,隨時調整小目標,吸收幼兒的新目標”,只有這樣,我們制定的教育目標才能夠更加適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滿足學科的要求。(二)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是于音樂、圖像、動畫為一體,以其獨具特色的新穎性、直觀性和趣味性,使原本令人乏味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新意[4]。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以彌補傳統教育手段的不足,來活躍課堂活動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以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攻破教學重難點,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知。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其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把教育內容中一些復雜的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所學內容??梢酝诰蛏钪杏袃r值的教育素材,采用錄像或者制作PPT的形式,使靜止的圖文變得生動、形象,使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了,使知識的發生過程變得動態化。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教學化繁為簡,以直觀形象的畫面,為幼兒提供學習材料,豐富幼兒的認知。幼兒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開發與整合各種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斷擴寬幼兒的學習空間,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幼兒協調、全面、可持續地發展[5]。(三)組織游戲化的活動過程。游戲是幫助兒童實現思維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所以在我們周圍的大部分幼兒園,教師都是以游戲化的活動去開展教學活動的。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家長抱怨說“我們家的小孩膽子小容易害羞,是否是她不愿意或不敢參與老師開展的活動?”這樣對兒童來說,其實是增加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心理障礙,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大部分兒童,是樂于玩并且喜歡在玩中產生對知識的基本理解,這個恰恰是老師所不能給予的。正如布魯納說發現學習對兒童來說是種探索,也是讓兒童享受小科學家探索未知事物的基本特點。而兒童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體驗到了游戲所帶來的樂趣。這對兒童來說,并不是一般學習所能替代的。所以當前主流專家還是比較認可在大班幼兒教學中增添游戲化的項目和學習,這種游戲化的比重在整個教學中占到30%視為最佳。(四)巧妙地設計問題情景。問題情境不但能夠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幼兒知識情境化應用的遷移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立足幼兒視角,創設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并有適當困難和挑戰的問題情境,給予幼兒積極參與、思考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激發幼兒自發性的內在動機,促進幼兒有效學習,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應在教學活動或游戲中,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對比、嘗試,讓幼兒在探究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6]。(五)有效地組織活動評價。有效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客觀全面地看待幼兒,傾聽幼兒的表達,再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的特點和核心經驗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評價和建議;其次教師要重視過程性的評價,要基于對幼兒游戲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再次要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有利于幼兒自我反思游戲是否達到自己所預想的效果,在下一次活動中,應當更好的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繼而促進其深度學習。
二、開發多元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講幼兒在聽,兒童不能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不斷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幼兒灌輸知識,從而忽略了幼兒自身的體驗與主動創新,使幼兒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探索的意識。想要使幼兒真正地深度學習,就必須對幼兒的學習方式進行優化與改進,從而為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環境和資源,使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探索并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并對其進行解決,開發多元的學習模式。(一)基于核心經驗,促進幼兒深度學習。核心經驗能將幼兒所接受的零散知識聯通起來,在幼兒的經驗系統中起節點和支撐作用,從而使知識在個體內化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經驗。有利于幼兒新舊知識之間的建構、遷移以及對其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清楚地把握五大領域間的核心經驗,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需要,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例如,在大班針對科學領域中“斜坡滾物”的材料投放,教師首先要了解“斜坡滾物”指向哪個領域、核心經驗是什么、屬于哪個年齡段;其次再根據各個領域的核心經驗適時、適度地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給予適當的引導;最后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幼兒自主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二)基于師幼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師幼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了幼兒學習的效果,進而影響了幼兒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教師應當把自己變成幼兒,站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理解孩子們的游戲,不要因為幼兒的嬉戲和吵鬧行為而大發雷霆。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走進幼兒,注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幼兒,應給予幼兒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只有師幼之間達到了良性互動,才能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從而促進每一個孩子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三)基于幼兒知識的建構,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強調新舊知識的相互連接,多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以及利用批判性思維去理解知識是使學習更加深刻的重要特征。首先,教師在幼兒游戲之前要激活幼兒原有的知識,將以往所了解的知識進行再現,這是進行下一步活動的前提條件。例如,開展“斜坡滾物”科學活動之前,教師就需要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斜坡和滾動的物體,這樣才能讓幼兒對“斜坡滾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幼兒對新舊知識進行聯系,學以致用。例如,教師可在集中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斜坡滾物的秘密后,引導幼兒在區域中將所學的知識與斜坡滾物的游戲相聯系,繼續探索不同材質的球在軌道上滾動的情況;區域分享時,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完整地講述出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加工和內化成個人的認識。再次,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理解知識:第一步創設飽含問題的環境,鼓勵幼兒自主觀察、提問和思考;第二步拋出問題,引導幼兒進行討論;第三步幫助幼兒理清思路,鼓勵幼兒實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斜坡滾物”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如“為什么有的球滾得快而有的球滾得慢?”,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教師應指導幼兒辯證地看待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而不是一味接受給予的答案。這樣有利于幼兒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促進幼兒更深層次的學習。深度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形成有助于未來發展的核心素養。對教師來說,最大的挑戰是站在幼兒的角度去進行活動設計。教師應緊密聯系實際,時刻樹立創造性的教育思維模式,使教學的創造能力與具體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可以讓幼兒的創造潛能有效地發揮出來。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相應的知識、技巧,這也符合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實踐中,教師需要特別注重幼兒深度學習的資源的挖掘,基于核心經驗、基于幼兒知識的建構、基于師幼之間的良性互動,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以此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文靜.創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基于設計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5.
[2]張浩,吳秀娟,王靜.深度學習的目標與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4(07).
[3]張浩,吳秀娟.深度學習的內涵及認知理論基礎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7-11、21.
[4]趙成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06):194-195.
[5]康知芳.應用多媒體教學應堅持“四項原則”[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101.
[6]王蓉.“問題探究式”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探究[J].教育評論,2015(6):130-132.
作者:孫曉慧 楊寧 單位:1.天水師范學院 2.首都體育學院
- 上一篇:美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學畫路徑
- 下一篇:游戲與繪本結合提高幼兒教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