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教材在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時間:2022-11-10 09:39:26
導語:適應性教材在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和音樂專業課程的基本特征:是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音樂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因為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音樂課堂更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而離開了實踐活動,音樂本身就失去了意義,成為純理論的傳授了。在我國的《音樂課程標準》中,對音樂的教學領域、目標做了詳細的解說,而當中所說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重視音樂藝術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通過自己近幾年的切身教學實踐,想要學生對一堂音樂課感興趣,作為音樂教師必須在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靈活運用、課后用心總結。這三步必須在質量上有一定的水準,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想學的欲望。如果一堂音樂課上班級里大部分學生都在非常積極地聽課,那么這堂課就意味著成功,而它所帶來的效果也會很好,反之,就是一次失敗的課,最起碼是不能令學生滿意的課。作者通過近幾年課堂內外的模擬和實踐,發現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綜合素質不行
因為一般師范院校藝術類的學生,錄取時的文化課分數線相對比較低,分數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一個基本現實就是基本功不扎實。高等學校音樂專業在課程的設置上專業課的比例占到了一半以上,有些甚至更多;在教材的使用上,好多高等院?;臼鞘褂萌珖y一的教材,沒有針對本區域的高等院校編排符合本院校、本專業的校本教材,所以對于吹、拉、彈、打、唱、跳等技能課而言,大部分音樂專業的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音樂基礎理論課和公共基礎課,學習起來就比較費勁。這就導致大學幾年里,出現了技能課突出,基礎理論課掛科一大片,培養出來的學生除了會吹、拉、彈、打、唱、跳,其他什么都不會,這在中國各高等院?;径加羞@種現象,進而導致了音樂專業的實習生真正走上教師崗位時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比如:實習時,教學中把兒童歌曲唱得不倫不類,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而由于文化素質較低導致在教學設計能力上也比較低,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控制、表達能力欠缺,明明心里知道怎么回事,可是講出來時就詞不達意了。
二、按部就班、墨守成規
在高等院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原有的風格,即:書本上怎么寫的就怎么教,更沒有去開發校本教材的創新精神。古圣人孔子在幾千年前就說過“教無定類”、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傳道、授業、解惑”,這些經典名言告訴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學會引導學生去學習,而不是嚴格按照書本上去念書。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里面,某些教師不太稱職,其結果就是害了學生,因為學生沒學到好的方法去學知識。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把大學老師教的知識一成不變地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不會靈活變通,其結果就是中小學生聽著音樂課沒意思。這就是連最基本的哲學道理都不懂,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教學。
三、教學實踐活動的不足
前面說過,音樂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個實踐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首先,課堂上的實踐,作為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多上臺(技能性的舞臺展演、應用型的課堂實踐)參加鍛煉;其次,校內的實踐,高等校院就是半個社會,在這里,各個專業的學生通過各種機會,要積極參加校內的活動,用以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也要加入這個行列,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校內的各種活動場合中;最后,校外的實踐,一般現在的高等院校實習期最多一個多月,這樣的實習方式導致有些學生根本就沒有把它當回事兒,覺得就是畢業前的教學演練罷了,存在應付任務、走形式的情況。所以應該加大實習的時間和力度,使學生能夠在實習活動中真正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彌補所欠缺的知識和能力,鍛煉自己,以便畢業后能夠及時走上工作崗位,發揮自身所學知識,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韓東 單位:凱里學院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楊丹.音樂教學法教材之歷史研究(1901-1976)[D].湖南師范大學,2013.
[3]張愛琴.中國鄉土教材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06(10).
- 上一篇:高校音樂教學資源重置與整合
- 下一篇:幼兒園游戲化音樂教學探討